張紅云
【摘要】在信息時代,網絡已經融入了我們的生活,同樣走進了學校和課堂。在這個全新的時代,教師要懂得去掌控網絡,更好地應用它,才能讓它為教育教學服務。然而,在當前的小學語文教學中,大部分教師仍沿用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方法,并沒有做到與時俱進,難以發揮出網絡資源的教育價值。面對這一問題,教師必須轉變教學觀念,堅持與時俱進的教學理念,結合實際的教學情況,利用網絡資源拓展語文課堂,做好網絡資源的挖掘與靈活應用,為小學語文課堂賦予活力與生機,從而提升課堂的靈活性和趣味性。
【關鍵詞】小學語文;網絡資源;優化教學;優勢;策略
【中圖分類號】G623.2【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1—0072—02
與傳統的語文教學內容和模式相比,將網絡資源應用到語文課堂上,能夠賦予語文課堂更多的活力與生機,一改原先單一的教學模式和枯燥乏味的教學氛圍,能夠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的動力。
一、在教育領域中應用網絡資源的優勢
將網絡資源應用到語文教學當中,能夠體現出語文教學的與時俱進,更符合新時代對語文教學的要求。網絡資源的應用是豐富教學內容與方法的有效途徑,恰當應用網絡資源是對教學內容的一種拓展,帶領學生對背景知識進行了解,能夠有效加深學生對課文的深入理解,能夠更好地引起學生的共鳴,從而起到吸引學生注意、加深學生印象、便于學生理解的目的。
1.為課堂注入活力。有不少教育工作者對當前的語文課堂提出了意見,認為語文課堂教學總是一個模式,課堂教學的形式比較單一,內容比較枯燥乏味,學生在這樣的教學氛圍下,很容易失去對語文的學習興趣。而網絡資源包含豐富的文字和圖片以及影像,將原本枯燥的文字轉變為生動的形式,能夠更加直觀地將課本內容展現給學生,從視覺和聽覺上帶給學生更真實的情感體驗,對激發學生興趣與積極性有很大的幫助,有著活躍課堂氛圍和豐富教學內容的作用。而且,音樂和影像以及圖片可以起到渲染環境的作用,能夠真正打破課堂的限制,更好地引發學生的聯想與想象,讓學生在更加廣闊的空間里開展語文學習和探究。學生在這種充滿生機與活力的課堂氛圍中,充滿對語文知識探索的熱情[1]。
2.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教師要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注重激發學生的主人公意識,從而激發學生對語文的學習動力。教師可利用網絡開展課堂教學,改變原先陳舊單一的教學模式,重點培養學生學會自己動手去搜索和探究知識內容。這樣一來,讓學生掌握學習的主動權,賦予學生學習動力的同時,有利于學生做好學習內容的合理安排和學習方法的靈活運用,更好地掌握知識獲取與探索的方法,對提升學習能力有著很大的幫助。除此之外,將網絡資源應用到作業布置這一方面,能夠豐富作業類型,更突出了實踐能力與創新精神的鍛煉和培養,從而在新穎、開放的作業課題中,發揮出學生的綜合探究與創新能力,符合了素質教育的目標和要求,為學生提供優質的語文課堂教學內容[2]。
3.豐富教學形式。教師將網絡資源應用到教學活動中,能夠起到豐富教學形式的作用。通過計算機網絡可以實現師生之間和學生之間的及時交流。在這樣的教學形式下,學習能夠轉變為一個動態過程。首先,計算機能夠承載較多的教學信息,不僅能夠接收學生所傳入的信息,還可以快速進行判斷和分析,更好地引領學生強化記憶與深入思考。其次,對學生來說,通過快速做出判斷與分析,學生能夠及時知道反饋結果,得到鼓勵與幫助,從而能夠提升評價的互動性與及時性,促進學生積極參與到教學活動當中。再次,面對海量的網絡資源,學生想要快速獲取所需的資料內容,是離不開小組合作的,在小組合作的教學形式中,學生可以在和諧友好的探究氛圍中高效完成學習任務,培養學生的合作精神與探究能力。
二、借助網絡資源優化小學語文教學的策略
1.利用網絡,找課堂教學結合點。教師在教學的過程中,如果能夠合理地利用網絡資源,能夠活躍課堂氣氛。但如果沒有把握好時間節點,隨意使用網絡資源,就會適得其反。所以在應用網絡資源時,教師就必須突出重點,借助網絡資源,以視頻的形式把抽象的內容生動地展示給學生[3]。以五年級下冊的《白楊》為例,這篇課文中“爸爸在講述白楊時也在表達著自己的內心”,很多學生并不理解這句話。這是因為大多學生沒有去過塞外邊疆,對當地的情況不夠了解,所以看不到、感受不到邊疆建設者的付出和辛苦。此時,教師就可以通過網絡搜尋一些有關邊疆勞動者的電影或圖片,把這些資料和文章結合在一起,幫助學生理解這句話就很容易了。
2.利用網絡,創設教學情景。教師要考慮到小學生的個性,由于小學生有很強的好奇心,對于色彩鮮明的圖片、視頻、動畫比較感興趣。所以在課堂上,教師就可以利用網絡,尋找圖、音、視頻,創設問題情景。這種方法能夠達到聲情并茂的情景效果,讓學生有更多真實的感受,從而更好地把握整篇文章的中心思想[4]。以六年級課文《草原》為例,教師要想營造出作者表達的那些意境,就要尋找有關草原的視頻。視頻中的碧水藍天,配上馬頭琴的音樂,放牧人和遍地的牛羊能夠直觸學生的心靈。這種方式也能夠清晰地展示作者表現出的意境。
3.借助網絡資源,激發學生興趣。教師可利用網絡資源中的聲音、圖片、文字、視頻,以動靜結合、圖文并茂的形式為學生呈現直觀的信息,這樣也能夠營造較為輕松的課堂氛圍,讓學生有更多學習的興趣[5]。以三年級《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節課為例子。有一部分學生可能已經去過了西沙群島,還有一部分學生可能通過電視、網絡等多種方式看到過這地方,還有一部分學生是完全沒有見過西沙群島的。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可以先從網站下載一些比較優美的音樂,一邊播放,一邊聲情并茂地朗讀這篇課文,或者是直接尋找一些朗讀的資源。在閱讀之后,可以直接為學生播放一個有關西沙群島的旅游介紹視頻。這樣學生就能夠有更多身臨其境的感覺了。這種方式能夠從視覺聽覺等多個方面刺激學生的感官,勾起學生的好奇心和學習興趣,學生也能夠更加積極地參與進來。
4.借助網絡資源,發散學生思維。學生如果擁有發散思維,就能夠從多種角度思考問題,尋找問題的答案,發散思維也是創造性思維的基礎。當前有很多小學生存在著定勢思維,不敢大膽地探索,不敢嘗試其他的學習方法。在這種情況下,教師必須利用網絡資源培養學生的發散思維。以二年級學到的《司馬光》為例子。教師可以設置一個問題引導學生思考,如果你是司馬光,那么在當時你會怎么做呢?教師可以利用動畫來模擬小孩掉進水缸的情景,之后讓學生嘗試著用自己的方法來解決這個問題。這種方式也能夠營造較為活躍的課堂氛圍,充分發散學生的思維。教師還可以利用動畫直接演示救人的整個過程。教師還可以引導學生編故事,也能夠拓展學生的思維,快速地培養學生的推斷能力、觀察能力。
5.借助網絡資源,引導學生自主探究。教師可以利用網絡資源為學生創造更多實踐活動的機會,還是以《富饒的西沙群島》這篇文章為例子。在課程結束之后,教師可以鼓勵學生上網查閱資料,并把這些資料搜集在一起。這些資料可以是其他作家的文學作品、攝影作品、繪畫作品等等。這種方式能夠由課內朝著課外延伸。這個過程,學生既學到了知識,也能夠擁有信息資源的概念,從而認識到了信息資源的重要性。之后教師就可以有意識地引導學生多利用網絡資源開展閱讀學習等多項活動。學生也可以把自己的作品放到互聯網平臺上展示,例如日記、習作、繪畫等等。這個過程,學生能夠逐漸地掌握獲取網絡資源的方法,在出現難以解決的問題,或者是想要了解更多知識點時,也能夠更加主動地探究學習,獲取知識。
總之,教師要學會巧用網絡資源,突破原先的教學模式,突破教材的局限,重視學生學習的主動性、參與性和對課文的感悟,是豐富學生知識、開闊學生眼界的有效教學方式,給學生帶來更強的吸引力與新穎感,讓學生認識到語文課程不再是枯燥乏味的講解,能夠帶著更多的好奇心與學習熱情,參與到語文課堂教學活動中。
參考文獻
[1]曹璐明.小學高年級語文課堂教學資源應用現狀及對策研究[D].揚州:揚州大學,2017(11):34.
[2]王艷麗.以網絡教學資源為依托優化小學語文課堂教學[J].中國教育技術裝備,2017(01):50-51.
[3]陳琳.煥發活力,愉悅教學——談小學語文教學網絡資源的應用與開發[J].才智,2017(01):74.
[4]姚仲輝.煥發活力的小學語文教學——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有效應用與開發[J].學周刊,2017(18)196.
[5]楊允玉.為網絡教學喝彩——淺談小學語文教學中網絡資源的利用[J].新課程研究(基礎教育),2018(02):43-44.
編輯:張慧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