暢皓皓
摘?要:為適應新形勢下紀檢監察工作出現的困難和挑戰,地方高校需擺正紀檢工作角色定位、提升紀檢干部工作能力、健全紀檢監督體制、提升紀檢監察水平,打造一支有擔當的紀檢監察隊伍,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生態環境。
關鍵詞:高等學校;紀檢監察;監督體制
中圖分類號:
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2095-5995(2021)09-0059-03
我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地方高校高等教育步入新階段。一方面地方高校綜合實力得到明顯提升,學校規模不斷擴大,招生數量日益增多,儀器設備配置齊全,招標采購需求增多,科研項目的數量和經費上了新臺階,地方高校經濟體量越來越大。另一方面高校存在的腐敗問題漸漸浮出水面,借鑒巡視中高校腐敗案件不難發現,高校并非一方“凈土”,高校面臨的反腐敗斗爭形勢復雜嚴峻。為了營造良好的校園政治生態,亟需打造一支有擔當的紀檢監察干部隊伍。
一、地方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現狀
(一)角色定位模糊
一是紀檢干部自身認知不到位。高校紀委既要對同級黨委進行監督,還要受到同級黨委考核,這在一定程度上制約了紀委行使權力。高校熟人效應普遍存在,因工作性質教職工抬頭不見低頭見,紀檢干部當中難免會出現害怕得罪人和充當老好人的情況,監督不到位時有發生。
二是在監督執紀的“四種形態”中,第一種形態運用力度不夠。高校知識分子云集,大多黨員干部自尊心普遍較強,對于被批評有很大抵觸。一談到紀委找哪位領導干部談話,普遍會想到該領導干部是不是犯了錯誤,導致談話起不到應有效果,在實際中產生畏難情緒。
三是對高校紀檢工作認知有偏差。高校紀委作為學校黨內監督的主責部門,其監督執紀是有程度和范圍限制的。但有些人出現了“只要有問題,統一找紀委”的錯誤認識。紀檢監察體制改革后,紀委不再作為局內人對權力運行過程中出現問題的部門單位進入深入查處,紀委的作用是對監督的再監督。如若按照監督的事統一找紀委的想法去工作,必然導致紀委工作寬泛化,與紀委主責主業漸行漸遠。考慮到高校紀檢干部長期處在高壓狀態、部門之間流動困難、被教職工避而遠之等因素,很多人對到紀委工作望而卻步,這種情況對紀檢監察干部今后發展道路造成一定影響。
(二)工作能力弱化
一是高校紀檢工作對紀檢干部專業背景要求很高,對紀檢干部紀律要求很嚴,這要求高校紀檢干部具備一定工作能力。但是高校紀檢監察部門受到編制及人員招聘的限制,一定程度上造成優秀專職紀檢監察人員缺失。而在紀檢監察部門的專職老員工普遍年齡老化,所學專業與紀檢方向關聯不大,工作使命感缺乏,直接導致了高校紀檢部門業務能力水平不高,辦案效率過低。
二是紀檢監察干部長期處于反腐案件第一線,遇到各種各樣的挑戰和考驗,難免會有些意志薄弱的干部受到影響。此外,多數的高校紀檢監察干部理論培訓較多,但是真正辦案的實踐經驗較少,缺乏學以致用的工作環境,等到真正查辦案件,執紀能力不強,戰斗力弱。
三是高校在二級黨組織也設置了紀檢委員,但大多都是兼職,同時承擔本部門單位的業務工作和紀檢工作。紀檢委員會將更多精力放在自己負責的主業工作上,對紀檢工作的精力投入不夠,參與度不高。大多數兼職紀檢干部缺乏財經、法律等專業知識背景。
(三)監督機制不健全
一是高校紀委對財務、設備采購、招生錄取、人事招聘等領域專業性強的職能部門大多只在程序和環節上進行監督,不能全面精準掌握其中存在的廉政風險,監督不到位時有發生。有的紀檢委員憑經驗主義處理問題,用老思想、老辦法解決新問題、新挑戰。
二是高校紀檢監察機構需要具備權威性和獨立性,然而現實中很難做到。上級紀委和高校同級黨委同時對紀委進行領導,紀委在行使監督權力過程中或多或少受到同級黨委的掣肘。高校紀委在人員編制、干部任免、經費預算等方面缺乏自主權,受制于以上因素,“不敢監督”的現象經常存在。
三是由于紀檢工作的屬性和特點,紀檢干部難免會“得罪人”,這在一定程度上給教職工留下不太好的印象,對紀檢干部在年度考核等次測評時評價不夠客觀、公正,從而大大影響了紀檢干部干事創業的熱情和信心。
四是高校二級黨組織中紀檢委員選任不統一,普遍為兼職,作用發揮不充分;兼職紀檢委員往往是本單位“一把手”,常常出現既是“運動員”又是“裁判員”的情況,對自己的監督很難真正實現;受制于實踐經驗和業務能力不足,各個二級黨組織有其特點,沒有統一工作標準,監督的方式方法不明,監督工作無法有效開展。
二、提升地方高校紀檢監察干部工作能力的路徑
(一)擺正紀檢工作角色定位
一是注重監督的再監督。監督“全覆蓋”不是紀檢干部什么都管,而是要針對關鍵少數、關鍵領域、關鍵節點進行監督,督促相關職能部門首先進行自我監督,紀委對職能部門的自我監督進行再監督。高校紀委履行的職責是“協助”,逐步推進 “三不”機制,讓權力在制度的籠子里運行。考慮到實際情況,紀委不一定要在場進行監督,可以通過事后抽查調閱、隨機訪談等形式進行監督,傳遞“紀委雖不在場,監督不缺位”的信號,營造“權力運行到哪,監督執紀就跟進到哪”的氛圍。
二是抓好廉潔文化活動。紀委可以定期在全校召開活動,以廉潔文化為主題,讓廣大教職工參與進來,通過組織參觀廉潔文化警示基地,征集廉潔文化作品,設計廉潔知識競賽,用身邊先進的典型案例進行廉潔教育,會具有很好的感染力和震懾力,一方面可以維護好紀檢監察干部隊伍的廉潔形象,另一方面也可以讓更多人認同紀委工作。
三是要提高紀檢監察干部思想認識,強化責任擔當。監督作為高校紀委第一職責,打破“不敢監督”的枷鎖,突破“老好人”思維,敢于監督、善于監督,把監督落實在日常工作當中去。加大學校領導干部和廣大教職工對監督的認識和對紀委工作的理解,緊繃紀律這根弦,明白監督是黨組織對黨員干部的關心和愛護,防微杜漸、抓早抓小,避免小毛病釀成大錯誤。只有當廣大黨員干部在思想上對監督有了正確認識和理解,高校紀委工作才能順利開展。
(二)提升紀檢干部工作能力
一是高度重視二級黨組織紀檢委員。鑒于二級黨組織紀檢委員多為兼職,地方高校可定期召開紀檢委員工作例會指導紀檢委員如何開展監督工作。一方面由紀委手把手指導紀檢委員工作如何開展,給紀檢委員布置具體工作,在下次工作例會上進行匯報,紀委再對其工作進行點評。另一方面建立健全紀檢委員獎懲機制,年底評選優秀紀檢干部激發紀檢委員干事創業的熱情,為學校營造良好的環境。
二是要強化紀檢干部綜合能力素質的建設。政治立場堅定是前提,專業基礎功底需打牢,從日常監督到查辦案件,一定要體現紀檢干部過硬的執紀作風。這需要紀檢干部不斷加強自身學習,法律條文熟練掌握并學以致用,不斷拓寬知識層面,加強對審計、財務、基建等方向領域業務知識的學習,努力提升查辦案件能力和邏輯思維能力。打鐵還需自身硬,紀檢人必須嚴格遵守紀律,不僅要懂紀律,更要遵守紀律,樹立紀檢部門權威。
三是激發紀檢監察干部活力。為適用新形勢下紀檢工作要求,紀檢部門要優化隊伍結構,選拔紀檢監察干部注重政治素質、自身原則、專業背景等因素,加強對其培訓,利用跟班鍛煉的方式增強實踐能力。建立健全輪崗交流機制,也要加強同城兄弟院校交流,避免熟人效應帶來的畏難情緒,激發紀檢監察干部依規履職。
(三)健全紀檢監督體制建設
一是組織開展校內巡察“全覆蓋”。借鑒省委巡視工作的優秀經驗做法,高校可以開展對其二級黨組織進行巡察,通過成立巡察領導小組,聽取被巡察單位情況自查報告,查閱資料檔案,就發現的問題進行個別談話和集中座談,再結合民主測評和問卷調查形式,查糾二級黨組織在執行黨的政治路線、組織路線、作風建設方面、安全生產及巡視整改等方面的問題。
二是制定切實可行的規章制度,確保做到操作性強,切忌高大上不符合實際的情況發生。通過簽訂責任狀,嚴格落實責任追究。對簽字背書的內容,實行連帶責任制和終身責任制。
三是實行重大事項報備制度。規定學校重要的職能部門在涉及“三重一大”決策部署時向紀委進行報備,紀委根據報備情況進行隨機抽查調閱,將更多精力放在相關職能部門依規履職上,而不是代替或者配合其完成業務監督工作,真正做到精準式監督,避免紀委工作寬泛化,使紀委的工作思路更清晰,責任更明確。應根據高校紀委實際情況,依法建章立制,把權力真正關進制度的籠子里。
二級黨組織和紀委書記要擺正自己的位置,正確分清工作處理權限,把雙重領導的優勢充分發揮出來,確保監督執紀的權力在陽光下正常運行。健全完善機制體制,對紀檢委員工作標準、制度標準、選配標準進一步統一,使紀檢委員監督責任更加具體化,與二級黨組織紀檢監察機構密切配合,上下聯動,形成合力,對紀檢委員年度工作考核和紀檢業務工作考核結束后,紀委辦及時將考核結果抄送黨委組織部。對年度工作考核獲得優秀的紀檢委員,按學校規定予以表彰,分別發放相應補貼。對紀檢業務工作考核較差的紀檢委員,校紀委將專門進行談話,其本人要在二級黨組織民主生活會上進行自我批評,提出下一步工作的整改舉措與努力方向,同時對所在黨組織書記進行談話,提出批評和工作要求,督促履行好黨委主體責任。
三、結語
目前,全國反腐敗高壓態勢已經形成并取得階段性成果,但是地方高校紀檢監察工作仍面臨巨大挑戰,這對紀檢監察干部提出了更高的標準、更嚴的要求。高校作為知識分子殿堂的象征,在反腐倡廉大業中重要程度不言而喻。高校紀檢監察干部要認清全面從嚴治黨任務的艱巨性,做好日常監督,提升監督質效,努力營造風清氣正的校園政治生態。
參考文獻:
[1]朱麗娟. 新形勢下高校紀檢監察工作的探討[J].黃山學院學報.2020(4):138-140.
[2]付瓊,劉文波,李致春.高校紀委有效落實專責監督職責探析[J].宿州學院學報.2020(35):20-23.
[3]劉靈光,周伊辰.高校紀委監督質效探析[J].社會科學家.2019(10):151-155.
[4]杜偉,曲雁.基于協同論的高校紀檢機關監督創新研究[J].國家教育行政學院學報.2017(4):70-7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