聶星
【摘要】故事往往具有豐富的主題、曲折的情節、生動的語言,有趣的故事可以吸引學生的注意力,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課堂的效率。筆者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結合自身的教學經驗,從把握故事教學的時機、對象、形式、質與量以及“三性”等方面,敘述了如何利用好故事進行教學,豐富課堂內容,讓學生喜歡上語文課堂。
【關鍵詞】巧用故事;小學語文;課堂教學
統編教材在語文教學中已經實施六年了,但是目前存在著一些教師沒有真正用好這個教材,還是用老一套的方法在實施教育教學,導致課堂教學中學生的主體性發揮不足,課堂生成不足,學生的興趣調動不起來,跟教師的設計初衷大相徑庭。筆者在新課標的指導下,在認真研究教材和課堂的基礎上,結合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和自己的教學經歷,發現故事在課堂教學中起到意想不到的作用,它在教師的精準控堂、激發學生興趣、引導學生主動學習和促進課堂生成方面起著重要的作用,筆者從以下五個方面進行闡述。
一、把握故事教學的時機
教師要在分析教學目標、教學的具體內容的基礎上,做到恰到好處地開展故事教學。什么時候引入故事?引入什么樣的故事?用什么方式引入故事?教師都需要根據課堂的內容來決定。用童話、寓言故事等導入新課,具有較強的趣味性,能迅速引起學生的注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筆者在教學《地震中的父與子》時,先創設用多媒體播放地震中一些感人的事跡,再適時引入新課——人要堅強地面對一切災難,這樣能使學生積極思考,為學習新知識奠定基礎。
二、把握教學的對象
低年級學生應以童話、寓言、神話一類故事為主;高年級學生可以增加一些名人軼事、歷史故事、科幻故事……當學生從故事中獲得了鼓勵,他就會將這種力量轉化為積極的學習動力。借助故事來吸引學生聽,培養學生傾聽的習慣。聽是說的基礎,學生只有愿意傾聽,才會在傾聽中收獲知識。小學生的注意力有限,一味的說教吸引不了學生的注意力。這個時候,可以根據他們的心理特征、興趣愛好,利用故事講述知識性的內容,在故事中完成教學內容。為此,在教低段語文時,筆者常把一些課文改編成童話故事,輔以惟妙惟肖的講解、抑揚頓挫的語調,加上肢體語言,吸引低年級學生的注意力。正如葉圣陶先生所說的:“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而后有所撰作?!睘榱思ぐl學生的語文學習興趣,引導學生樂于表達、善于表達,提高他們的寫作水平,筆者認為,打造精彩的課堂,應該從喜歡說話開始,再仿寫所看所聽的故事是一條有效途徑。
三、把握教學形式的多樣化
教師在進行故事教學中,還應該注意形式的多樣化。
第一,教師要與學生進行互動,不但要讓學生學會傾聽,還要引導學生能夠復述。用什么方式鼓勵學生開口說、大膽講?筆者認為,可以用講故事的形式,幫助學生深化對內容的認識。在講解故事性很強的神話故事、民間故事等課文時,教師在教學時可先引導學生理清課文脈絡,抓住故事的主要情節,再引導學生走上講臺講述故事。還可開展故事交流大會,學生根據主題,講述自己喜歡的故事。既讓學生走上講臺鍛煉了膽量,又增加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程度,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對完成既定的教學目標有著很大的幫助。
第二,教師要把學生的聽、說故事與評價相結合。學生評價,引導學生思考、體驗,是學生思考的過程,也是表達的過程。為了讓膽怯的學生大膽表達,筆者在課堂上設置了一個環節:課前講小故事。剛開始時,有些學生可能會怯于上場,但是在教師心平氣和的鼓勵和指導下,他們也能很快進入角色。這樣一來,既鍛煉學生的膽量,又拓寬了他們的知識面。為了聽故事,學生會回到教學的主陣地——課堂上來,便于教師更好地進行教育教學工作。之后,再讓學生進行評價,鼓勵學生認真聽講、積極思考。
第三,教師要重視學生說與寫的結合。除了鼓勵學生講故事,教師還要多鼓勵學生自己寫故事,寫完以后讓學生展示自己創編的故事,教師評、學生互評,極大地激發了他們的寫作興趣。
第四,進行故事的講演結合。學生不僅可以用口頭語言講故事,還可以用肢體語言表演故事。教學時,教師可以利用語文知識的自身魅力來吸引教育學生,讓學生上講臺去“演”。比如,筆者在教學《猴王出世》時,指導學生改編成課本劇,然后分角色讓學生表演,學生的興趣空前高漲,對課文內容理解得更加透徹。通過幾個學期的試驗,筆者發現學生的創造力是無窮的,他們的表演才能也是成人無法想象的。這種表演如能堅持下去,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會大大提升,學生間團結合作精神也會得到充分顯現。
四、把握故事的質與量
故事教學要把握好故事的質量。故事的內容要生動、有趣,主題要積極向上,培養學生樹立正確的價值觀。故事也不能太多,會影響教學任務的完成,又容易引起學生的另一種逆反心理。 “言為心聲”,時代背景不同,文學作品與學生的生活會有一定的距離,這個時候可以通過背景故事,拉近學生與作品的距離,引起學生在情感上的共鳴。
筆者在教學《落花生》一文時,由于他們初次接觸許地山的作品,顯得有些生疏,對其學習興趣不高。為此,在授課初始就講解許地山的人生經歷故事及其本文的寫作背景故事。結果,效果明顯,學生們對本文及有關他的其它作品的學習有了很高的興趣和積極性,重新把學習的自主與主動權還給了他們,讓教師的一切顧慮都消失。
五、把握故事的“三性”
在運用故事時注重故事的趣味性、準確性和現實性是很重要的。
(一)注重趣味性。教師可以把對學生的教育寓于趣味故事中。在教學中,筆者發現有的學生經常很粗心,寫錯別字,反復多次教育也不見效果。于是,筆者給學生講了一個女孩子給家里人寫信出現錯別字,鬧出了大笑話的故事。學生從故事中汲取了教訓。
(二)注重準確性。教師準備的故事內容要富有正能量、有意義,又要能引出當堂課所講的知識點。引用故事要恰當、準確、典型,才能吸引學生,使語文課不再枯燥無味,完成教學目標。
(三)注重現實性。語文課教學要取得良好的教學效果,需要教師備課時精心設計準備,上課時運用靈活多樣的教學方法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學中對典型故事的運用就不失為一種行之有效的教學方法,教師準備的故事要具有典型性,能夠與現實生活聯系在一起,學生才能通過故事悟出生活的真諦。
綜上所述,巧用故事開展語文課堂教學能夠較好地實現小學語文新課程標準的要求,也能使語文課堂教學不斷豐富、發展、進步,讓學生喜歡學習語文,愛上語文課,從而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參考文獻:
[1]李中南.小談語文課堂激趣的一些方法[J].南寧師范高等專科學校學報,2006(12).
[2]宮艷麗.童話與小學語文教育[J].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09(3).
[3]曹文英,呂杰.兒童文學在小學語文教育中的地位[J].河北師范大學學報(教育科學版),2005(1).
[4]王麗萍.巧用故事讓語文課堂更生動[J].教育科研論壇,2010(1).
[5]楊世明.在小學語文教學中培養學生想象力[J].中小學教育(下半月),2010(2).
[6]孫克清.用寓言開啟孩子的心靈之門[J].新課程(教育學術版),2009(2).
責任編輯? 李海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