羅希
摘要:在高中語文教學中,追求高質量的教學效果是教師孜孜以求的目標。尤其是在學生擔負著巨大學業壓力的背景下,教師的教學節奏必須快而有序,所以如何提高教學效率,成為教師重要探究的問題。隨著新課課程改革理念的深入推行,各種教學方法應運而生,為教師進行教學改革提供了新的思路,讀寫結合策略便是十分有效的教學方法,被廣泛運用在高中語文教學的各個方面。本文基于新部編教材,探究了高中語文教學中閱讀與寫作的結合策略。
關鍵詞:高中語文? 新部編教材? 閱讀? 寫作
普通高中語文統編教材中的單元學習任務是基于《新課程標準》中的學習任務群而編排的,其高度整合了教材的各種資源,構建了一個多文本、多情境的語文學習生態群落,有效體現了《新課程標準》的需求。
高中語文教學離不開對文學作品的閱讀,而寫作是在鑒賞文學作品的基礎上不斷進行模仿、訓練,從而全面提升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在很多情況下,高中學生會對語文學習產生一種無力感,尤其是閱讀和寫作這兩個比較有難度的。因此,教師要在閱讀和寫作方面下足功夫,讓學生正確對待語文學習,彌補學習缺陷,端正學習態度。
一、重視閱讀,擺正學生的心態
受傳統教學方式的影響,學生對閱讀的態度褒貶不一,這打亂了學生接下來的學習節奏。眾所周知,閱讀是寫作的基礎,也是學生提高文學素養和文化底蘊的重要途徑,因為沒有閱讀的積累,學生很難在語文學習中,甚至是其他科目的學習中有所收獲。在思想觀念上,學生對事物的認識始終帶有一定的局限性。為了確保閱讀與寫作能夠順利結合,教師需要從擺正學生的心態入手,讓學生意識到閱讀對自身發展的重要性。由于高中生已經具備了一定的自制力,所以教師不需要在管控課堂紀律上花費太多的精力,只需要把重心放在如何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上。不僅如此,教師要在心態上給予學生堅定的支持,并配合學生的學習節奏,讓學生保持良好的學習情緒。
除此之外,教師還可以通過家校合作實施教學。因為家庭和學校是學生所待時間最長的場所,也是對他們各方面發展產生最大影響的場所。因此,教師要建議家長為孩子營造一個良好的閱讀氛圍和寫作氛圍,引導孩子養成良好的讀書、寫作習慣。如教師可以通過家長會、微信等途徑與家長保持聯系,及時溝通和交流學生的學習情況,幫助家長更好地實施家庭教育。這樣一來,教師重視閱讀,不僅能夠擺正學生的心態,還能夠擺正家長的心態。
二、拓展閱讀范圍,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育
受傳統教學模式的影響,在組織開展高中語文教學工作中,部分教師對學生的閱讀和寫作能力的培養不夠重視,導致學生不懂得如何表達自己,視野相對狹窄,學生普遍出現語文學科素養不高的問題。雖然學生學習了多年的語文,但是學生依然沒有把握其中的真諦。因此,在教學過程中,教師不僅要革新自己的教學理念,重視學生的閱讀和寫作教學,還要擴大閱讀范圍,提高學生積累和運用寫作素材的能力。
如在教學《荷塘月色》時,筆者除了展開正常的課堂教學之外,還組織學生進行了寫景的議論活動。在活動中,首先,筆者讓學生通讀幾遍課文《荷塘月色》,并從中找出文章中自己認為優美的句式,說出這些句式美在哪里,運用了什么修辭手法。然后,筆者選取了教材中一些其他描寫景物的文章,讓學生進行對比賞析,感受不同作者描寫景物的區別和聯系。這樣一來,學生通過拓展閱讀范圍,不僅開闊了視野,還培養了學習能力,有效提高了語文學習質量。
三、發揮語文學科的魅力,提升審美鑒賞與創造力
語文是一門具有人文性的學科,無論是在文字語言中,還是在篇章結構中,都蘊含著美感。在立德樹人理念的指導下,教師要打破語言文字的限制,引導學生深入文本背后,挖掘其中蘊含的美,從而在發現美、欣賞美和創造美的過程中,實現審美鑒賞與創造力的提升,為學生今后更高層次的學習,以及未來發展奠定良好的基礎。
如在教學《雨巷》時,筆者立足文本中描繪的場景,精心制作了演示文稿,并利用多媒體技術將演示文稿展示給學生觀看,使學生伴隨著淅淅瀝瀝的雨聲,走進細雨朦朧的畫面中,朗讀文本,并在多種感官的作用下,感受到那丁香般姑娘的美好。這樣一來,不僅降低了閱讀難度,還使學生在親身經歷中感知了作者在詩中蘊含的情感,有利于學生在寫作中抒發真實情感。
四、閱讀與寫作結合,增強語文教學效果
閱讀與寫作結合是高中語文教學的重要內容,教師除了要向學生傳遞理論知識,還要讓學生進行足夠的練習,確保學生的學習有效。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可以讓學生運用自己的所觀、所感,體驗文本的內容,增強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值得注意的是,高中語文教師應悉心觀察生活,構建語文教學內容和實踐之間的聯系,讓高中語文教學生活化,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調動學生參與教學活動的積極性。
如在教學《夢游天姥吟留別》時,恰逢雨后初晴,筆者帶領學生到操場上觀察雨后天邊美麗的云彩,以提高學生對文本的獨特感知力。在課堂開始前,筆者和學生一起朗讀了這篇文章,并解釋了其中的難點句子,掃除了學生的閱讀和理解障礙。不僅如此,筆者還從文中選出了描寫景物的句子“青冥浩蕩不見底……仙之人兮紛紛而來下。”讓學生欣賞。為了增強語文教學的整體效果,筆者趁雨后初晴這一教學時機,引導性地對學生說:“你們要用心觀察自己看到的景觀和課本上的內容有何異同。”在回歸課堂后,學生的發言異常激烈。由此可見,高中語文教師運用實踐教學的方式,可以讓學生真正感悟語文文本的內容,促使師生之間、生生之間展開交流,提升學生對語文知識的理解能力。
五、組織課堂互動,增加課堂趣味性
課堂互動是高中課堂中鮮少出現的內容,因為高中生面臨著高考壓力,教師總是加快教學節奏,課堂上往往都是以“傳輸”或“教學模式”為主,學生很少進行互動交流。殊不知,學生心中的許多疑問是教師無法在課堂上全部解決的,并且學生的疑問會隨時隨地產生,不受教師的控制。如果這些問題沒有得到及時解決,學生的疑問只會越積越多,阻礙正常學習。從學科性質來講,語文課程的學習離不開學生內心情感的共鳴,所以教師可以組織課堂互動,促進學生之間分享經驗,給學生交流討論的時間和平臺,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如在教學《紀念劉和珍君》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在閱讀的基礎上學習如何寫人記事。教師可以與學生展開交流,向學生提出諸如“在作者筆下,劉和珍是一個怎樣的人?”“作者是從哪些方面進行描寫的?”等問題,讓學生主動思考,發散學生的語文思維。接著,教師可以讓學生以小組為單位展開交流互動。在學生討論的過程中,教師可以在教室內來回走動,給學生提供更多的指導意見和思路。在點撥學生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寫作,學生就有內容可寫了,調動了學生寫作的積極性和主動性。
六、結語
綜上所述,在高中語文教學過程中,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不是在短期內就可以實現的,它注定是一個長期而緩慢的過程,所以教師要循序漸進地開展教學。第一,教師可以引導學生重視閱讀,擺正心態,從而打好語文學習的基礎;第二,教師可以擴大閱讀范圍,不要讓學生總是局限在課本閱讀的基礎上,而是要豐富課外閱讀的內容與渠道,從而加強對學生能力的培育;第三,教師可以發揮語文學科的魅力,用文學作品陶冶學生的情操,從而提升學生的審美鑒賞與創造力;第四,教師可以將閱讀與寫作結合教學實踐化,進一步提升語文教學效率,將理論知識轉化為實踐能力;第五,教師可以組織課堂互動,鼓勵學生積極發言和思考,從而增加課堂的趣味性。
參考文獻:
[1]李喆.高中語文教學中的讀寫結合探析[J].中國校外教育,2019(2).
[2]閆強.核心素養下高中語文讀寫結合教學探究[J].讀寫算,2018(36).
[3]韓涵.在文學閱讀與寫作中提升語文學科核心素養——談統編高中語文教材“文學閱讀與寫作”任務群的編寫思路[J].語文教學通訊,2020(25).
(作者單位:江西省南昌市鐵路第一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