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志宏 韓娟娟
【摘要】隨著科學技術的逐漸發展,信息技術在社會各行各業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對社會生產生活方式帶來了巨大的變革。信息技術在教育教學中的應用,不但實現了教育理念的創新,而且促進了教育教學模式的改革和優化,提升了教學效率。文章主要對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進行簡要分析,旨在進一步提升信息技術的應用深度,助力高中物理教學水平的提升,強化教學質量。
【關鍵詞】信息技術;物理教學;運用;意義;策略;注意事項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106—02
高中物理是一門重要的學科,學好高中物理知識對于學生理性思維的形成大有助益。但是高中物理知識概念較多,知識點較為抽象,且涵蓋了大量的物理實驗,對學生造成了一定的學習壓力。再加上很多教師仍然使用傳統單一化枯燥的教學模式,不注重教學互動,忽視學生的參與性,嚴重影響了高中物理教學質量的提高。而隨著信息技術的應用,多媒體技術、移動教學設備等現代化的教學技術設備的應用,對高中物理教學起到了良好的輔助作用,不僅能讓學生更加直觀地進行學習,還可以帶領學生進行模擬實驗,強化學生對物理實驗原理的認知,提升物理學習深度,促進綜合素質水平的提升,這對于學生未來的學習和發展很有幫助。下面,筆者結合工作實踐談幾點自己的看法。
一、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意義
在網絡信息技術背景下,信息資源數量急劇增加,信息傳播速度較快,為人們接收信息提供了極大的便利。可以說,信息技術的廣泛應用,為提升人們的創造力提供了強大的動力支持。高中物理學科知識較為復雜抽象,在教學中更加關注物理實驗的教學功能,從而對物質結構、相互作用、運用規律等進行深度研究,學習難度較大[1]。基于此,利用信息技術為教學活動提供輔助功能,利用多樣的教學形式,能對教學內容進行直觀化展現,強化學生對物理知識原理的深度認知,幫助學生形成科學的物質觀,這對于提升高中物理教學質量非常重要。
二、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運用的策略
1.借助信息技術活躍課堂氛圍。首先,通過信息技術,我們可將靜態化的文字知識轉化為動態、具象化的知識,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引導學生進行更加深入的思考和理解,幫助學生突破教學難點。其次,通過對信息技術的利用,可以促進教師和學生之間的互動,營造輕松、民主的教育氛圍,強化學生的主人翁意識,提升其參與性。最后,通過信息技術可以實現教學形式的多樣化和靈活性,教師可以結合教學需求采取針對性的教學手段,強化教學有效性[2]。例如,在學習“電路及其應用”的相關知識時,由于該章節的知識內容較多,且難以理解,學生接受較為困難,因此,教師可以對關鍵知識進行提煉,并制作成微視頻上傳到網絡教學平臺,讓學生結合自身的學習情況自行下載,并開展針對性學習,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強化學習效果。
2.借助信息技術強化學生學習自主性。素質教育背景下,更加重視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培養。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能有效節省學生課堂筆記時間,讓他們把更多的精力放在自主思考和探究上,強化其思維深度,并為學生自主探究活動的開展提供了更多的方式和素材。例如,在學習“電磁波的發現與應用”后,教師可以引導學生結合所學知識,針對相關問題,利用多種途徑進行探索,如互聯網上查詢相關的知識點,并在大量的資源信息中進行準確甄別和判斷,提煉真實有效的信息,從而強化對電磁波相關知識的了解,然后開展小組討論,互相交換探究成果,互相分享經驗和心得。通過這種方式,不僅可以提升學生對所學知識的強化理解和掌握程度,還能引導學生走進生活實際,學會知識應用技巧,為其長遠發展奠定堅實的基礎。
3.借助信息技術拓展課堂知識容量。借助信息技術開展物理教學,教師可以在上課之前就做好教學課件PPT,并利用多媒體設備在課堂上進行播放,這樣就簡化了教學板書的流程,把更多的課堂時間用于知識講解中去,為師生之間的交流討論預留了更多的時間。教師利用投影儀對知識難點、疑點以及易錯點進行重點分析和點評,極大地拓展了課堂教學容量。教師可以綜合應用信息技術的功能作用,突破時空對知識教學的限制,在多媒體上為學生提供豐富的事實材料,強化學生的感性理解,為學生的大膽猜測和推理提供依據,助力學生對物理知識概念的快速掌握和理解。例如,在學習“位置變化快慢的描述速度”的相關知識時,為了讓學生對速度變化具有更加直觀的理解,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剪輯游泳、長跑等比賽項目的視頻片段,讓學生通過直觀觀察,體會運動員的速度變化,強化對速度的感性認知;也可以同時播放不同速度的交通工具如火車、汽車等的行駛視頻,使其互相成為彼此的參照物,這樣在刺激學生感官體驗的同時,還能強化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教學效率[3]。
4.借助信息技術模擬物理實驗。高中物理知識較為抽象,且晦澀難懂,許多物理知識概念必須經過物理實驗才能幫助學生真正理解和掌握。但在實際的高中物理教學中,由于課堂教學時間有限,不能讓每一位學生都能夠進行實際操作,再加上物理實驗室制定了嚴格的實驗制度,對實驗設備的使用也設置了諸多的限制,導致學生在實驗過程中發揮的空間較小,不能真正在物理實驗中發現問題并解決問題,背離了物理實驗的初衷和目的[4]。而且受到各種因素的影響,如教師實驗指導水平不足、實驗過程較為復雜等因素,導致物理實驗成功率較低。針對這種情況,可以利用信息技術對物理實驗進行智能化模擬,利用動畫的形式,對物理實驗的全過程以及物體變化等狀態進行全面直觀化的展現,讓學生對物理現象進行細微觀察,為學生理解和掌握物理概念知識原理提供輔助作用。例如,在開展“探究平拋運動的特點”的相關實驗時,教師可以利用計算機網絡軟件,制作flash動畫對實驗全過程進行動態模擬,讓學生對平拋物體在水平和豎直方向上的運動軌跡進行觀察,從而對平拋運動的特點和規律進行分析和總結,強化學生對物理概念知識的深化理解。由此可見,借助信息技術模擬物理實驗,可以把抽象知識向具體轉化,實現微觀知識向宏觀轉移,促進動靜之間的相關轉化,為學生營造真實化的實驗情境,這樣能使學生更好地理解物理抽象知識,提升物理實驗的趣味性,促進學生自主思考的主動性。
三、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運用時應注意的事項
1.要適度應用。網絡上含有大量的教育資源,如果教師不注重對這些教學資源進行提煉和優化整合,一股腦地全部放在課件中,就會導致教學信息量過大,學生只能機械化地跟隨教師的節奏被動接收,失去了獨立思考的空間,不利于開展深度學習。因此,在應用信息技術進行教學時,要注重遵循適度原則,要認識到信息量大并不一定就好的道理,要對知識進行精煉優化。
2.要注重模擬實驗和實際操作的統一性。物理實驗是高中物理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能夠鍛煉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掌握物理概念原理,促進自我探究意識和能力的提升,其教學價值是模擬實驗無法比擬的。因此,在具體教學中,不能讓學生過度依賴計算機的模擬實驗,而是要積極鼓勵學生到實驗室進行實際操作,強化其動手能力。而且,雖然現代信息技術很發達,但是模擬實驗的準確性也不是百分之百的,如果學生對模擬實驗過度依賴,而忽視了實際操作,就很容易導致學生失去質疑、創新意識,只能對模擬實驗的結果進行機械化記憶,不利于物理教學效率的提升。
3.要鼓勵學生自主思考。信息技術的應用,主要是通過多樣的教學技術手段,激發學生課堂參與積極性,對學生的思維進行引導,幫助學生樹立獨立解決問題的意識。因此,教師在開展教學活動時,要注重不能過度依賴信息技術,而是要對學生預留充足的自我探索和思考的時間與空間,強化他們思維能力的提升。
總之,為了讓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更好地運用,教師就一定要充分認識到信息技術的優勢,并根據教學內容不斷進行創新和探索,只有這樣,才能努力激發學生自主學習的動力,不斷提升高中物理教學的效率。
參考文獻
[1]張彥文.淺談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的合理運用[J].情感讀本,2020(02):129.
[2]陳良喜.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應用[J].考試周刊,2016(52):151.
[3]成曉明.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策略探討[J].學苑教育,2014(20):90.
[4]賈先慧.論信息技術在高中物理教學中的合理運用[J].物理教學探討,2009(07):53-54.
編輯:郭裕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