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東明
【摘要】物理是一門邏輯性強且理解起來較為抽象的自然學科,學生只有掌握扎實的基礎知識與高效的學習方法,才能以更好的學習心態迎接每一堂物理課,并收獲更多新知。然而,由于中學生思維尚不成熟,社會經驗少,在面對物理知識時容易產生畏懼心理,導致學生課堂學習成效較低。久而久之,影響學生物理學習的成績。因此,物理教師應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多引導、多關注、多付出,借助不同的激勵手段,讓學生學習更加輕松、有效。
【關鍵詞】初中物理;激勵策略;現狀;應用
【中圖分類號】G633.7【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05—0180—02
從心理學視角分析,每個人的做事動機都不是自發產生的,需要外界進行不斷刺激,繼而保證人們在參與活動過程中保持足夠的動力。針對當前初中生物理學習興趣不高的問題,筆者認為初中物理教師應合理科學地應用激勵策略,如情感激勵、榮譽激勵等,激發學生參與熱情,讓學生從被動學習轉向主動學習。本文立足自身教學經驗,從以下幾點闡述具體做法,希望能有效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為日后物理課堂教學奠定堅實基礎。
一、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分析
物理學有著完整的科學體系,對學生科學精神與素質的培養有著重要意義。然而,就當前初中物理教學情況來看,其總體狀況不容樂觀。由于初中物理知識理論化較重,學生學習理論比較費勁,再加上教學方式的單一化,使得初中物理課堂枯燥乏味,影響學生的學習興趣。久而久之,學生學習積極性降低,學習成績不盡如人意。簡言之,當前初中物理教學現狀可總結為以下幾點:首先,受傳統教學理念與模式的影響,初中物理教學多以灌輸式教法為主,無法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學生只能選擇被動地接受知識。其次,學習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不合理的教學方法會影響學生的學習成效。最后,良好的學習心態是學生學習的基礎,然而多數中學生學習態度并不端正,如不能專心聽講、心理壓力大、一知半解等[1]。
二、激勵策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具體應用
1.情感激勵。情感具有較強的感染力,一般情況下,積極且健康的情感,不僅能激發學生愉悅的學習情緒,讓學生以更好的精神狀態參與到課堂學習活動之中,還能為學生日后學習奠定良好基礎,促使學生朝著更好的方向前進。然而,受傳統教學理念的影響,在以往的初中物理教學中,物理教師時常將自己擺在學生的對立面位置,師生關系僵硬。學生不喜歡上物理課,課上回答問題不積極,課下作業不認真完成等。為什么會出現這樣的結果,實際上是因為師生間缺乏有效的情感溝通,導致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不到來自教師對學生的關愛,影響課堂學習及教學效果。鑒于此,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轉變教學理念,想方設法拉近與學生的心理距離,形成良好的良師益友關系,以此來激勵學生更好地進行物理學習[2]。
如在“壓強”教學中,由于學生是首次接觸關于壓強的物理知識,多數學生表現出了一種緊張感。為了消除學生的這種緊張感,讓學生以更輕松的狀態參與到課堂學習之中,筆者積極借助多媒體為學生播放相關視頻,讓學生更直觀地了解壓強這一物理知識點。同時,筆者借機安撫學生,新知識的學習是需要花費一定時間的,無需有太大壓力等,幫助學生樹立樂觀的學習態度。如此一來,學生會認為教師平易近人,進而安心參與到課堂學習中,最終提升學生學習成效。此外,如果學生在學習中遇到了困難,我們應耐心、細心地為學生找到問題的原因所在,并極力幫助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教師應多對學生說“這道題你肯定能找到解決的辦法”或者“相信自己,只要肯動腦,沒有什么問題解決不了”等勉勵的話,少說“這么簡單的題都不會”或者“這就是課上不認真聽講的后果”等打擊批評的話。筆者相信,通過教師與學生的共同努力,師生關系會相處得很好,學生的學習也會得到一個質的飛躍。
2.競爭激勵。在傳統的初中物理教學中,教師占主導地位,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知識。這種教學模式雖能讓學生學會一定的知識,但長此以往對學生學習興趣的激發與學習能力的提升會產生負面影響,還會讓學生的學習思維僵化。為了積極順應新課程標準,凸顯學生的課堂主體地位,筆者認為可以在初中物理課堂上不定期開展競賽活動,如小組競賽或個人競賽等。通過競賽的方式,可以讓教師轉變教學方式,有效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與學習自信心,實現雙贏。因此,在日常教學實踐中,初中物理教師應積極加強對此方面的重視程度,在班級內開展競賽活動,營造良好學習氛圍,加深學生對知識的理解[3]。
如在初中物理“質量與密度”這一單元學習結束后,為了加深學生對這一單元所學知識的記憶,筆者在課堂上開展一場小組競賽。筆者在講臺上向學生提問,下面的學生進行思考,思考好的學生可以舉手回答,先舉手先回答,回答正確得一分,回答錯誤讓另外一個學生繼續回答,以此類推。等一輪游戲結束后,看哪個小組得分最高,便取得了這場競賽的勝利。通過一輪又一輪的競賽活動,班級氛圍極好,每個學生都在積極參與,這不僅激發了學生參與課堂活動的積極性,還在無形中促使學生更好地加深了對質量、密度、測量物質的密度以及密度與社會生活相關知識的理解與掌握,最終實現學生學習效率與課堂教學質量的提升。
3.層次激勵。在初中物理教學中,學生與學生之間在基礎知識、思維品質以及學習能力等方面存在一定的差異性。如若教師不能充分認識到這一點,仍然以傳統“一刀切”教法展開教學,不僅會讓理解能力較強的學生“吃不夠”,滿足不了他們的基本學習需求,還會讓理解較差的學生“吃不了”,打擊他們學習的積極性與自信心。如何解決上述問題,讓每個學生都能“吃得到且能消化”,筆者認為應在初中物理實踐教學中積極引入層次激勵,即對班級里的學生進行分類,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不同的激勵方式,讓每個層次的學生都能學有所獲。
如按照學生的學習態度與具體情況將學生分成三大類,即學優生、中等生、學困生。學優生代表的是學習能力強且學習態度十分積極的學生,這一部分人數較少;中等生代表的是學習能力一般且學習態度良好的學生,這一部分占比最多;學困生代表的是學習能力較差且學習態度不太好的學生,這一部分學生也是少數。通過將學生分類,筆者積極尋找各自的激勵方式,旨在激勵學生更好地投身于課堂學習之中,構建輕松、愉悅、高效的課堂。以優等生來說,筆者會通過“拔高”的方式對其進行激勵,如向這類學生布置一些較高難度的題目,激發他們的物理思維,提高學習能力[4];對于中等生會布置一些與其學習水平相對應的題目,讓他們探究分析;對于學困生會布置一些簡單的題目,讓他們嘗到成功是什么滋味,以此激勵他們好好學習。因此,在日后教學實踐中,我們應積極加強此方面的重視程度,對不同層次學生制訂不同的學習目標,進行不同的指導與評價,促使每個學生都能夠從激勵中受益,從而提升物理學習能力。
4.榜樣激勵。經多年教學實踐得知,在每個班級中,或多或少都存在著一些在各方面能力超群之人,在班集體中有著極大的影響力。通過將這類學生設立為學生學習的榜樣,不僅能激發學生產生“他行我也行”的情緒,促使學生間形成積極向上、力爭上游的學習風氣,還能在無形中讓學生將榜樣的精神內化為自己行為準則的信念,提升學生綜合素質。為此,在初中物理實踐教學中,物理教師可以將班級中的同齡人當作學生學習的榜樣,以此調動學生學習積極性,構建優良班集體。
綜上所述,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對晦澀難懂的物理知識學習興趣較低,如教師不加以正確引導,很難提升學生對物理知識的學習興趣。為了改變這一教學現狀,本文從以上幾點展開了具體分析,旨在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營造良好教學氛圍,提高初中物理教學質量。由此,激勵策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應用,無論對學生物理知識的學習還是自信心的培養均有重要意義。作為新時代背景下有責任感的教師,應不斷加強此方面重視程度,合理科學使用激勵策略,讓學生愛上物理學習,提升學習的能力與素質。
參考文獻
[1]杜寶連.初中物理教學中“弱勢學生”激勵方法分析[J].試題與研究,2020(22):148.
[2]李佩佩.初中物理課堂教學滲透情感激勵的策略分析[J].讀寫算,2020(07):129.
[3]盧桂平.激勵策略在初中物理教學中的應用[J].求知導刊,2020(09):73-74.
[4]張紅梅.激勵策略在初中物理課堂教學中的實踐與探索[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9(05):09.
編輯:張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