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國義 顧雪莉
(重慶市楊家坪中學 重慶 400051)
家庭體育是指在由家庭成員自發組織和參與的,形式、項目、場地靈活多樣,以通過體育鍛煉活動滿足興趣愛好、豐富家庭生活和促進家庭穩定為主要目的體育活動,是家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
家庭教育作為教育三大支柱之一,是整個國民教育體系不可獲缺的重要組成部分,是人生“打底色”的教育。家庭體育提倡“走出家門、走向社區、走進公園、走到陽光下”,自主、持久、有效參與體育鍛煉。家庭是個體身體發育和體育鍛煉的起點,更是培養習慣和助力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搖籃”。家庭體育是學校體育的拓展延伸和必要補充,家庭成員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也是《全民健身綱要》貫徹落實的集中體現[1]。
有關部門、學校、體育教師及體育名師工作室等紛紛面向學生推出了各種居家鍛煉指南與方案、線上體育課程等,滿足了廣大青少年學生居家鍛煉的實際需求,極大地促進了家庭體育的快速發展。
但是,我國家庭體育發展不夠完善,人們團體合作的健身意識還不強,鍛煉以自主和散亂為主體;參加健身活動的人群以老年人居多,青少年學生還不夠;因為經濟等因素,家庭體育的整體消費水平還不高,活動場地、設施等還遠遠不能滿足健身多樣化的需求。
《“健康中國2030”規劃綱要》提出:全民健康是建設健康中國的根本目的。家庭成員的健康是全民健康的重要標志,因此,家庭體育在促進全民健康、助力實現健康中國肩負著重要的歷史使命。《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中強調“中小學校要合理安排家庭‘體育作業’”。表明國家已經對家庭體育的開展有了足夠的重視。
全社會要充分認識到家庭體育在整個國民體育中的重要意義,重視家庭體育,了解家庭體育能促進智力的發展和體質的增強,鍛煉培養進取競爭精神和審美觀念,形成終身體育的意識。組織開展豐富多彩的家庭體育鍛煉,增進健康,增強體質。
國家已經出臺了《“健康2030”規劃綱要》和《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強化學校體育促進學生身心健康全面發展的意見(國辦發〔2016〕27號)》等相關文件,在此基礎上,進一步完善家庭體育的專門性文件,促進家庭體育鍛煉廣泛而健康的發展。
家庭體育、學校體育和社會體育是三個相互獨立又密切聯系的體育教育系統。雖然各有側重,但最終的目的都是為了促進人的身心健康。因此,三者各司其職共同發揮作用,學校要進一步提高體育教育質量,保障學生“學得會”;家庭要提高對體育的認識,家長要支持學校布置家庭“體育作業” 并督促學生認真完成,要“督得緊”;社會在促進家庭體育有效開展方面也要發揮助推作用,積極組織喜聞樂見的體育活動,加強體育健身場館建設。無論是活動開展還是場館優化,都要“用得上”。家庭、學校和社會高度融合,綠色發展。
①學校是家庭體育的指導者
學校要改進體育課程建設,進一步提高教育教學針對性、實效性,加強對家庭體育指導、管理和評價制度建設等,充分扮演指導者角色。
◆加強體育課程建設和改革,充實體育教學內容。教學內容的調整既要符合學校實際,又要考慮家庭體育的需要。要加強基礎知識、技能傳授,培養學生基本能力,為家庭體育和終身體育打好基礎。同時,成立家庭體育俱樂部,鼓勵家長和孩子一起參加體育鍛煉。舉辦全員參與的親子運動會,強化體育健身,培養體育精神,從而更全面地促進學生身心健康。
◆注重體育理論知識的傳授,教師在課中不僅講解體育基本理論知識,科學鍛煉身體的方法,運動處方的原理,運動生理的標準、效果,運動健身的效益,心理健康等知識,還要增加家庭體育知識,增設家庭體育培訓內容,加強家庭體育指導培訓。全面提高學生及家長體育意識和體育能力,為培養學生終身體育打下堅實的理論基礎。
◆改進體育課堂教學過程。在體育教學過程中,徹底改變教師中心的傾向,發揮教師主導作用,讓學生真正成為學習的主體。培養興趣,授之以漁。改革體育課結構模式,使課的結構更加符合學生年齡、心理、生理和教材特點,采用靈活多變、形成多樣的教學方法,教學手段豐富而有藝術,區別對待,促進學生個性發展,科學處理好課中練習與休息的關系,注重智能與體力相結合,將身體鍛煉與趣味性結合起來,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推行快樂體育,培養學生的體育意識,養成自覺、主動參與體育鍛煉的習慣,為促進家庭體育、養成終身體育奠定良好的階段基礎。
◆建立新的考核評價體系。將學生參與家庭體育鍛煉情況納入班級、年級學期或年終考核內容,建立起包括體育知識、體育能力、體育學習成績和家庭體育系列內容的評價體系,以有利于促進學生身體素質全面發展為準則。將體育過程評價與體育結果評價緊密結合起來,樹立身、心、群三維綜合評價觀,建立以素質教育為核心的體育考核評價體系。
◆加強師資隊伍建設。教師是實施素質教育的關鍵。體育教師的專業化程度與對學生家庭體育鍛煉的科學化設計及指導不容忽視,尤其是家庭“體育作業”的布置要能夠充分考慮到學生的個體差異,留有讓學生自主選擇的機會。學校要抓好體育教師的在職教育和定期培訓工作,完善繼續教育體系,為提高體育素質教學質量、促進家庭體育起到積極的推動作用。
②社會是家庭體育的助推者
在堅持政策導向下,社會加大執行力度。積極開展家庭體育的專項培訓,培養一大批家庭體育指導員;配置新型體育器材,加大對學校體育的支持力度,提高體育教育質量,制定具體的家庭體育實施方案,推進家庭體育有序開展,將家庭體育鍛煉工作推進成效納入健康文明城市建設評選指標體系之中,以“評”促“建”。鼓勵學校舉辦多種形式的親子運動,充分調動社會、學校、家庭各方力量,有力推進家庭體育鍛煉,同時也能更好地完善家庭教育;組織區域間的家庭體育競賽活動,以“賽”代“練”,提高家長和孩子們積極參與家庭體育鍛煉的熱情。
③家庭是家庭體育的保障者
家庭是保障學生參與家庭體育鍛煉的關鍵,是家庭體育最后的保障。家長要根本轉變“重智育、輕體育”的觀念,對學校開展的各項體育活動高度認同,自身帶頭參加鍛煉,言傳身教,積極營造家庭體育氛圍,努力打造家庭體育文化,培養孩子良好的鍛煉習慣,促進孩子身心健康發展。
強化家庭體育鍛煉是新時期落實全民健康目標的新呼喚,也是學生運動習慣養成和身心健康促進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環。落實政策導向,切實轉變觀念,形成家庭、學校和社會聯動機制,廣泛開展家庭體育活動,是實現健康中國偉大夢想的重要途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