孫 妍 孫 紅 楊松嶺 王博妍 姜成忠 勾 波(黑龍江生物科技職業學院 黑龍江哈爾濱 150025)
藥學專業課程教學內容中有著相輔相成、主要矛盾等哲學元素,同時也有著彰顯著責任心與使命感的文化價值內涵,這也是藥學專業課程思政元素的體現。在藥學專業課程教學中推動課程思政與中醫藥文化的融合,既是專業教學時代化探索的方向與目標,同時也是藥學專業自身健全與創新的路徑。從整個專業教學的開展來看,其所依托視域的變化,必然會對專業教學內部各個元素與結構造成影響,這就需要對專業課程體系的重塑,以此來保障專業教學與依托背景、視域之間的適應性[1]。
“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是專業課程思政的細化探索,能夠從專業課程內部的文化構成出發,對課程思政的實施提供切入點。本質上,“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體現出的是兩者之間的融合性與發展性,其目的在于推動課程思政在藥學專業課程中的深度融合[2]。在“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實施的要點上,主要包括系統性原則和對應性原則兩個方面。首先,要能夠確保自身的系統性,包括融合的系統性以及自身的體系性。一方面,要能夠確保“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與整個藥學專業課程的深度融合,而非是簡單的融入到課程的導入環節中;另一方面要能夠不斷強化“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自身的體系建設,包括兩者融合的接入點、專業體現以及專業應用等。其次,“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的實施也要能夠與專業課程目標、行業發展以及學生發展需求之間有著明顯的適應性,體現出融合過程中的針對性,以此來確保融合實施對學生能力與素養培養的具體效果。
原有的藥學專業課程教學主要是以專業理論知識教學為重點,雖然涉及到中醫藥文化的介紹,但是在整個教學體系中屬于非核心教學內容點。在“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下,要能夠推動專業課程內容與“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的系統融合,使思政元素和中醫藥文化元素能夠成為整個教學的重要構成。這就需要各個高校藥學專業教研室能夠積極與思政專業對接,通過兩大專業教師的合作,積極探索“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內容與專業課程的融合,并在融合過程中探索專業課程內容的創新[3]。如,在原有的藥劑調配教學中,結合思政與中醫藥文化的思想,引導學生從相關新聞中尋找藥劑調配不當的案例新聞,引導學生對藥學專業的責任和崗位工作要求進行分析,這樣就能夠打通專業課程教學中主體、內容的系統化融合關聯。
原有藥學專業課程教學開展的過程中,中醫藥文化內容屬于從屬地位,在專業課程思政化建設的過程中,多數學校藥學專業思政內容也只是進行簡單的介紹,而非深入到整個教學體系中。因此,藥學專業課程的重構要能夠增設“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的課程內容。一方面,要能夠組織藥學專業教師和思政專業教師,結合兩大領域的關鍵理論內容與最新實踐,編訂相關的教材,為新課程內容的增設提供教材內容的支持;另一方面,要能夠在新課程內容開展的過程中,打破單一課程的屬性界限,積極發揮新設課程在專業課程教學中的引領作用,引導學生從專業角度對新設課程內容進行思考與探索,為學生“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知識體系與基膜的形成提供支持。
從藥學專業課程開展的過程中,實踐教學也是重要的構成。同時,“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內容主要屬于精神意義層面的內容,學生對相關知識的理解與吸收也需要依托主題性的實踐。因此,各個藥學專業要能夠結合“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的內涵與要點,積極在課堂教學的基礎上探索線上與線下雙重的主題性實踐活動的開展,引導學生從主題實踐活動中對“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進行具象的理解,并進一步拓寬專業教學的時間與空間,突出學生在融合教學以及重構課程體系中的主體作用。如,藥學專業可以結合專業的活動與紀念日,依托線下活動和線上渠道,開展“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藥學專業”的實踐活動,引導學生從具體的活動背景出發,對相關知識意涵進行思考、分析與展示,打通思政、中醫藥文化以及專業知識的關聯,進一步發揮出融合教學在育人過程中的作用[4]。
“課程思政+中醫藥文化”下藥學專業課程體系的具體構建,要能夠以原有的課程體系為基礎,從思政角度和中藥文化角度對專業課程進行延伸,進一步打通課程教學的空間聯系和內容聯系。也要能夠以學生能力培養為核心,結合學生個人的發展需求,引導學生積極融入到整個融合教學的過程中,確保課程教學的效果能夠在學生身上得到有效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