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國姣子
(華東交通大學 江西南昌 330013)
大學英語教學的核心目的就是增強學生的語言能力,令其能更好地適應未來的工作崗位,但是當前大學生對于英語學習的積極性不高,造成這種現象的重要原因就是英語學習與學生的專業之間聯系度不大,因此,為了充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相關的教育工作者必須積極轉變觀念,將英語學習和專業有機結合起來,提升英語學習的質量和效率。
目前,在我國大部分高校的英語教學過程中,對學生的考核仍舊過分重視學生的考試成績。而在這種考核方式的影響下,學生平時的努力被極大忽略。很多學生都是抱著僥幸心理,只會在考試之前將相關的考試資料粗看一遍,掌握一些必備的考試技能,極大地忽略了日常學習的重要性。這種英語考核方式不僅同我國大學英語的教學目標相違背,而且十分不利于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的養成,以及綜合素質的提高。除此之外,這種考核方式也缺乏必要的公平性,所以也不存在實際的教育意義。
以往的英語考核制度過分重視考試成績,不僅缺乏必要的公平性,同時也忽略了對學生日常的考核。這種考核制度不僅會打擊學生的自信心,而且還會讓學生喪失學習興趣,十分不利于學生綜合能力的提升。為了能夠充分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各大高校除了應該將考試成績以及日常成績等納入學生的英語考核當中,同時還應該按照具體情況進行比例劃分,從而在這種科學的考評制度的影響下,幫助學生正確認識英語學習的重要性,進而不斷鼓勵學生自主進行相應的英語學習。
在改革教學方法的過程中,教師首先應當提倡多練、精講,在課堂中通過啟發的方式帶領學生進行思考,并確保在課堂教學過程中能夠始終以學生為中心,帶領學生挖掘問題。例如,通過問題來引導學生思維的這種教學方法,對于大學英語閱讀教學工作的展開也同樣有效,其在引導學生思考、討論等方面發揮著不可忽視的作用。為此,教師要結合課堂教學與閱讀素材的具體內容,針對其中的難點與討論點,以不同的方式拋出問題,調整學生的學習思維與學習思路,使學生英語綜合素質得到提升。面對問題時,教師也要引導學生通過不同的思路與方式來解決問題[1]。
例如,在拋出對應的課堂問題后,教師可以引導大學生在課前、課后、課中等不同的時間段,通過組建學習小組的形式,讓學生們通過相互交際與討論的方式來思考問題。在討論時,學生通過對小組內部其他成員意見與看法的吸收,能夠使自身在對問題進行理解時,更加精準、深刻且具有針對性。不僅如此,學生在相互提問、口頭回答的過程中,在英語閱讀能力與口頭表達能力上均可實現良好的提升。同時,在這種討論環境下,課堂氛圍更加活躍,其對于語言環境的塑造也能夠使學生的語感與語言應用能力得到進一步提升。
到目前為止,我國各大高校的英語教學,普遍采用了教育部所推薦的相關英語教材。這些教材有著輔助材料較為完善,教學體系較為科學,教學構架也較為合理的顯著教學優勢。與此同時,這部分教材的教學內容也經過嚴格的考察研究,因此符合當前我國絕大多數大學生的英語學習情況。但是僅靠著這些教材是遠遠不夠的。由于學生之間存在著個體差異,所以不同的學生有著不同的學習需求,而為了能夠避免由于個體差異所造成的影響,幫助學生更好地掌握大學英語相關知識,各大高校必須充分考慮自身發展特點,針對不同專業的教學特性,總結出更適合該專業學生學習的英語教材,從而增加各專業英語教材的專業性和實用性,讓學生在學到英語知識的過程中,提升未來的就業能力[2]。
大學英語教學工作中為了保證學生的積極性,更好的保證教學質量,一定要根據實際,不斷的對大學英語課堂評價體系進行完善。一些學生的自我約束能力較差,所以在慕課學習中也無法保證態度的積極性,對于很多問題都是敷衍了事,這便無法很好的保證教學質量。確定大學英語的課程時,也應當提高慕課在教學體系中的比重,并根據實際來安排慕課課程,使其有更好的規范性和有效性。在科學評價體系的基礎上,才能夠保證學生的重視性,使學生積極參與慕課課堂的學習。老師在此期間應該明確學生的學習情況,針對學生學習的問題進行相應的指導,必要時還要安排一些隨堂作業,在對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進行檢查后還需要記錄,并將其歸入最終評價的范疇,這樣才能夠有效的提高課程評價體系的科學完善性,提高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相關的教育部門人員以及學校的管理者以及教師都應當明確學科核心素養的獨特優勢,并隨著社會的發展不斷地與時俱進、開拓創新,創新自身的學科教學理念,在國家下發相關的政策時積極予以配合落實,并不斷的完善現行的大學英語教學體系,真正做到一切為了學生成人成才負責,為學生日后的發展起到堅實的奠基作用,為大學英語教育事業貢獻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