范 勇
(重慶市輕工業學校 重慶 400709)
由近些年的調查發現,我國學生的身高和體重等形態發育水平整體呈現出上漲趨勢,反應速度以及力量素質指標呈現上漲趨勢,但是耐力以及肺活量指標呈現整體的下降趨勢,具有肥胖煩惱的學生人數在增加,近視眼的學生人數居高不下,特別是中專及以上學歷的學生此種健康狀況較為嚴重,已經引起了教育部的重點關注。分析技工院校學生的健康狀況,并找出導致問題所在的原因,提出改善學生體質的對策,意義重大[1]。
首先,是社會因素對學生健康造成的影響。學生是社會的組成部分,導致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有著復雜的社會背景[2]。由于社會上對學校的評價側重于對升學率的關注,對學校的體育活動面積、設施以及體育方面的榮譽關注較少,再加之現代社會的快節奏生活,很多不健康的生活飲食方式,都是導致學生出健康問題的原因。其次是家庭因素。都說家庭是培養學生的第一所學校,父母的觀念對孩子產生著巨大的影響。在我國人才競爭激烈,父母只認為孩子學習好就可以了,從小就為孩子報了鋪天蓋地的補習班,忽略了孩子身體健康的鍛煉,導致技工院校學生從小體育鍛煉意識淡薄,最終導致了健康問題的產生。還有學校的因素,學校作為學生體育鍛煉的主要場所,直至大學,僅有很少一部分學生形成了體育鍛煉的習慣。據調查發現,很多學生喜歡體育卻不喜歡上體育課,究其原因發現,學校體育課沒有因材施教、沒有形成統一的評價體系、教師忽略了體育人文方面的介紹、學校的體育設施不健全、機工院校學校體育課所占時間嚴重不足等。最后,是個人因素,技工院校學生熬夜現象普遍,并且飲食不規律,由于部分學生自控能力較差,養成了抽煙、喝酒的壞習慣。技工院校的體育鍛煉意識薄弱,不愿吃苦,怕累,怕麻煩等[3]。
首先要建立督導機制,形成學生健康體質檔案。加大對技工院校體育設施的建設力度,營造重視體育的校園氛圍,為學生進行體育鍛煉提供良好的外部條件。學校還可以通過制定體質健康檔案,每年發放體質健康指導手冊,為學生定制運動計劃,合理安排學生的時間,形成健康的生活和學習方式。其次要構建陽光體育長效機制。為鼓勵學生積極開展體育鍛煉活動,通過構建合理的陽光體育長效機制,對改變學生的健康現狀具有重要意義。因此以提高學生的身體素質以及培養學生形成終身運動的習慣為目的,有針對性的構建課內外一體化的陽光體育長效機制,是干預技工院校學生健康狀態的重大舉措。最后,還可以進一步標準化體育成績考核的標準,定期進行體育測試,并將分數計入學生的綜合評價中,給予學生一定的壓力,促使學生重視體育鍛煉[4]。
首先,要強化學生體育鍛煉的意識。學生自身體育鍛煉意識的淡薄是影響技工院校學生身體素質的主要原因。學校要積極宣傳體進行體育鍛煉的重要性,不斷強調職業與健康的必然聯系,鼓勵學生以健康的體魄迎接事業生涯,使體育鍛煉成為學生生活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其次,培養學生體育鍛煉的興趣。這就要求教師充分了解學生的體育需求,對癥下藥,抓住學生的愛好開展體育課堂,創新教學模式,吸引學生的興趣。比如讓學生參與到教學中,讓學生確立學習的主體地位,充分調動學生學習體育的興趣;最后,引導學生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在強化體育鍛煉的意識與激發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進一步依引導其形成體育鍛煉的習慣。根據技工院校學生的特點和體質狀況,不斷探索適合學生的教學模式,指導學生開展有計劃、有目標、有規律的體育運動,從而養成體育鍛煉的習慣。
首先,要全面開展課外體育活動。技工院校可以在不影響正常教學的前提下,適當的開展陽光體育活動,積極組織并鼓勵學生參與其中,提升學生參加體育活動的積極性,強化學生的健康意識。與此同時,學校可以加強體育社團的建設力度,讓學生自主建設社團,充分發揮學生鍛煉的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熱情,吸引學生參加體育運動,從而有效提升學生的體質,促進學生的健康發展。其次,學校可以通過課間操的形式,增加學生參加體育的時間,加強“二操”管理,即大課間操和早操,學校領導加強對課間操的重視,提高鍛煉效率,增強學生的身體素質[5]。
綜上所述,一個健康的體質是人進行生命活動和保證勞動以及工作能力的基礎要求,提升技工院校學生健康體質,是國家經濟建設的勞動力資源質量保證的重要舉措。技工院校普遍偏向對學生實踐能力的培養,但是隨著我國經濟的不斷發展,技工院校的教學改革也在不斷深入,同時,技工院校的學生培養模式受到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導致技工院校學生的體質健康問題不斷凸顯。本文就技工院校學生體質健康影響因素在社會、家庭、學校、個人的角度,分別從制度干預,心理干預,運動干預方面,提出了相應的干預對策,希望可以促進技工院校學生體質健康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