傅雪紅
(重慶市潼南區朝陽小學校 重慶潼南 402660)
我國的素質教育已經進入到全新的發展領域內,而作業作為課堂教學活動的重要環節,而結構的優化則成為當前最為重要的問題。我們在教育教學實踐中發現,作業的設置和提出一直是各學科教育者頭疼的環節,許多作業內容,布置的過程中由于不具有創新特色,導致學生在完成時,缺乏認真負責任的態度,不能順利的達成目標,影響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提升,最終阻礙課堂教學改革的深入。為改變這一狀況,小學語文教師需要以新課程改革為教學指導,全面探索和研究作業的形式和結構,高度重視這一環節的設計,通過不同的教學方法,激勵學生積極的參與到作業完成中,及時進行教學反思,鞏固和內化學生對知識的掌握情況,充分展現學生的獨特個性,從而更有助于學生的全面發展,不斷進步。下面就以小學語文課堂為例,就如何進行作業的設計,提出如下有效策略:
從學生的長遠發展來看,作業的設計應該是充滿趣味性的,能夠深深的吸引學生的目光,讓學生輕松自如的進入到作業的完成之中,真正感受我體會到寫作業的快樂,并成功地減輕學生心理的負擔和壓力。為了順利的達成這一任務,需要小學語文教師深度的研究教材內容,添加趣味性的作業,吸引學生的注意力,讓學生開心快樂的進入到作業完成之中,以提高學生的作業完成效率和質量。因為小學階段,尤其是小學低年級階段的學生由于年齡小,好玩、好動,更樂意參與趣味性的教學活動,這不僅能調動學生的參與積極性,更能使學生在參與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并得到素質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師在進行小學語文課后作業設計時,應增強作業的趣味性,有效的改善以往學生視作業為負擔的狀況,使學生樂于作業。如小學一年級學習拼音時,如果只為學生布置一些抄寫、拼讀的作業,會使學生感到厭煩。因此,教師應抓住學生的興趣愛好,對拼音作業進行具有趣味性的設計,如可以讓學生進行家庭成員的介紹,并將家庭成員的姓名用拼音標注,從而使學生在游戲的形式中起到了鞏固教學的作用[1]。
每個階段的學生在成長歷程中都有自己的特點和規律,充分展現學生的自主意識,是課堂教學改革都以深入的重要體現。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有意識的進行作業的設計和安排,以學生為中心,提供多樣化的作業類型,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引領學生自主的進行選擇,彰顯學生在作業完成中的主體地位,促使學生產生濃厚的情感,主動進行作業的完成,以確保學生作業質量和水平的不斷提高。比如我在教學《秋天》一課后,在班上宣布:“今天的作業,我們可以自己選擇完成,選擇的范圍如下:①愛讀書的你,閱讀一篇描寫秋天的文章。②愛郊游的你,去尋找秋天的腳步。③愛誦讀的你,朗誦一篇描繪秋天的美文給父母聽。④愛繪畫的你,用手中的畫筆去描繪這豐收的季節。⑤愛文學的你,摘錄歷代文人描寫秋天的詩詞。⑥愛習作的你,用優美的語言去描繪這美麗的秋色。”在這個過程中,每個學生都有體驗成功的機會,既能充分發揮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使他們積極思考探索,又能激發學生的創新意識。
以生活為契機,精心的安排和設計具有作業內容,充分展現作業的開放性,讓學生切實感受到生活中所包含的知識,不由自主的進入到作業完成之中,從而為學生綜合素養和能力的提高奠定堅實的基礎。我們都知道語文學科本身的生活化特色尤為明顯,合理的挖掘生活中豐富的語文資源,構建課內外聯系的橋梁,能夠促使學生所接觸的作業內容充滿活力和生機,以最大化的提高學生感知語文課程的能力和水平[2]。因此,作業作為小學語文教學重要內容,也不能局限于課內學習內容中,不能拘泥于課本知識中。布置“社會調查”的作業。要在生活的角角落落汲取知識的營養。可以讓學生進行社會調查活動,通過走訪,查閱有關資料,對周圍環境,進行調查活動,了解一些社會現象、變遷、文化……在寒假布置“收集對聯”的作業。在春節這傳統的節日里,同學們走親訪友的同時,不忘帶上筆記本和手機,有時記錄,有時拍照。開學來了交流誦讀。其樂融融。在學完《在漢字中遨游》后布置作業:“錯字、不規范字大搜捕”。周末學生或是三五結伴,或家長陪伴,商鋪招牌上、廣告單子上、商標上、旅游景點、十字繡掛畫上,這些地方的錯字、不規范字都逃不過孩子們的慧眼,都一一拍照“留念”。這樣把作業設計與學生的家庭生活、社會生活的學習活動結合起來,構成一個和諧的學習整體。
綜上所述,作業的設計,是一個不斷更新的過程,是知識延伸和拓展的重要途徑,也是逐步鞏固和驗證學生學習成果的主要方法。作為小學語文教師,要以新課程理念為指導,在解讀以上教學策略的過程中,真正意識到作業設計的積極意義,全面展現其教學優勢,充分突出作業的趣味性,層次性和目的性,全方位挖掘學生的語文潛能,充分調動學生主動完成作業的積極性和主動性,不斷的發展學生的獨特個性,促使學生身心愉悅的融入到作業完成之中,以確保學生的綜合性發展不斷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