謝 姍
(重慶市涪陵第五中學校 重慶涪陵 400800)
在高中美術教學中,加強對課本內容的利用,傳授美術作品欣賞的方法,使學生在學習過程中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的魅力,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課堂活動中,教師可以通過以下幾種方式,實現學生審美能力培養。
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利用多媒體打破傳統教學方法的束縛,為學生呈現更加直觀的美術作品,刺激學生的視覺、聽覺感官,使學生在視頻觀看的過程中感受到美術作品的美與藝術家的審美特點。多媒體技術在課堂教育中運用,可以將教材內容轉化成視頻、音頻的形式,使學生獲得更加直觀直觀的感受,有效提升課堂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審美能力形成打。利用多媒體技術進行教育活動時,需要對教材內容進行全面的分析,了解教育的重點與核心,并圍繞此選擇適合的美術作品作為教學素材,引導學生運用學習的美術知識進行鑒賞,豐富學生知識面的同時,讓學生對美術創作產生更加深刻的感受,促使學生鑒賞能力提升。運用多媒體進行課堂教學時,教師還應將以美術作品相關的信息,如創作背景、創作方法等內容體現出來,使學生借助不同的信息,感受美術作品中蘊含內容,以此提升課堂教學質量[1]。通過多媒體技術的運用,提升教育工作質量,為學生更好學習打基礎。
例如,進行《印象主義和后印象主義繪畫》內容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梵高的《星月夜》作為多媒體賞析的作品,引導學生運用美術賞析方法對美術作品進行鑒賞,感受其中蘊含的價值。這是比較著名的一個油畫作品,具有非常強烈的個人色彩。梵高利用熱情奔放的筆觸,描繪出天空中星星與月亮。在黃色、藍色的結合下,天空好像變成旋渦,使人在觀看中產生頭暈目眩的感受。利用多媒體展示這一美術作品時,可以將當時梵高所處的環境、狀態呈現出來,結合印象主義的繪畫特點,對該作品進行深刻的分析,感受在奧秘星空下,藝術家內線的想法,體會作者情感。通過多媒體的運用,使教學活動變得更加生動,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效果,提升學生的鑒賞意識。
課堂是教學活動開展的主要媒介,也是學生學好美術知識,提升鑒賞能力的重要環節。在高中美術教育工作中,加強對課堂時間的利用,通過對課本內容的解讀,使學生意識到藝術來源于生活,從而形成發現美的意識。在學生審美能力培養的過程中,改變以灌輸教學為主的教育模式,為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空間,引導學生對所學內容進行探究學習,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審美意識與能力得到全面的發展[2]。這樣一來,不僅可以凸顯出學生課堂主人公的地位,同時可以提高學生審美學習意識,能夠促使教育工作更加有序的進行。
例如,進行《古代花鳥畫》教學時,教師可以將《五牛圖》作為教學的入手點,引導學生就花鳥畫的繪畫特點,對這幅美術作品進行討論,讓學生說出自己對這幅美術作品的理解。如,教師:同學們,你們覺得《五牛圖》這一美術作品怎么樣?學生1:畫上共五頭牛,每頭牛的姿態、方向都各不相同,有的歪頭蹭癢,有的伸頸翹首,有的舔舌顧盼,有的緩步前行,有的則凝視前方。給人的感覺非常真實,從遠處看好像真的由五頭牛低頭吃草、嬉戲玩耍。學生2:美術作品中的五頭牛雖然都是黃牛,但是每頭牛的色相都不一樣,非常的由質感,我覺得畫家的繪畫能力非常強。學生3:我覺得畫家的觀察能力非常強,將每頭牛的特點都體現出來,充分的展示出農村淳樸清新的風情。通過師生對課本知識的討論,強化學生對美術知識的學習效果,使學生快速掌握美術知識,提升學習效果。
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教材內容選擇適合的素材進行教育工作,營造良好的教學氛圍,讓學生對藝術產生產生深刻的認識,并養成主動學習的良好習慣[3]。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根據課本知識拓展教學內容,將生活中的藝術作品呈現在教學活動中,引導學生以發現美的眼光進行鑒賞,以此提升學生的審美能力,促使學生更好學習美術知識。
例如,進行《宮殿建筑》教學時,教師可以將我國著名的宮殿建筑——故宮全方位的展示出來,讓學生以多種不同視角對故宮進行賞析,思考這一建筑是否與古代皇權發展有關系。該建筑物有哪些特點值得傳承發展。課堂上,引導學生對學習內容進行討論,鼓勵學生說出自己的想法,讓學生在交流中對藝術產生更加深入的理解,以此提升學習有效性。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生活素材的運用,引入多種不同教學資源,引導學生討論學習,強化學生基礎知識學習,使學生在交流中提升自身的審美能力,學會用不同角度賞析美術作品,以此提升美術教學質量,促使學生審美能力提升。
總而言之,在高中美術課堂教學中,通過多媒體設備的運用,優化學習環境,使學生在動態學習中獲得更多的經驗。加強對課堂教學的研究,利用課本知識進行鑒賞教學,引導學生鑒賞課本知識,輔助學生探索學習,提升審美意識。此外,還應為學生營造良好學習氛圍,調動的學生學習興趣,為學生素質與能力培養打下堅實的基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