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 革
(重慶市潼南區塘壩初級中學校 重慶潼南 402678)
分層教學主要是指教師根據學生當前的知識掌握情況、能力水平以及學習潛力等,把他們科學的分為多個層級,并采取不同的教學策略,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促使他們共同進步。因此可見,分層教學教學法的應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但是就目前初中歷史教學的實際情況來看,一些教師對分層教學法還不夠了解,并且一些教師分層教學比較流于形式,不能夠采取有效的措施以提高學生的歷史學習熱情,從而導致歷史課堂教學達不到理想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過程中,教師要結合素質教育理念的要求,認真關注每一個學生的差異,了解他們的學習需求,采取因材施教的模式,激發他們的學習興趣,提高他們的歷史學科素養。具體可以從如下開展教學:
初中生的心理和生理相比小學生來說,處于快速發展的時期,個性差異表現的比較突出,所以作為初中教師要特別關注初中生,給予他們更多的關心和愛護,了解他們的個體差異,以及心理需求,以便有針對性的進行教學,激發他們的學習積極性。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分析學生的歷史興趣愛好,分析他們的歷史知識掌握程度,根據他們的歷史學科實際學習情況,對他們進行科學有效的分層,以調動起他們歷史學習的興趣,構建高效的歷史課堂[1]。
例如,首先教師可以根據現階段學生在歷史課堂的表現、即使學習成績以及歷史學習態度,把學生分為A、B、C三個層次,A層主要是學習態度好、越能力強以及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B層主要是學習能力、智力水平以及學習態度一般的學生;C曾主要是學習成績、學習態度以及能力比較差的學生。然后合理分組,每組合理搭配三個層次的學生,這樣不僅能夠使同一層次的學生合理交流,而且能夠能夠使不同層次的學生互助提升。
興趣是學生歷史學習的動力,學生只有對歷史知識產生了興趣,才會愿意展開自主探究,全身心的投入到教師的歷史教學之中,進而提高歷史學科的成績[2]。但是,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不是與生俱來的,而是在漫長的學習過程中逐漸養成的。然而歷史學科有自然的獨特性,且這一時期的學生自律能力比較差,他們的注意力難以長時間的集中,這就需要教師合理的備課,精心的設計教學活動,設置分層次的教學目標,使每一位學生都能夠完成教學目標,進而培養他們歷史學科興趣。
例如,教師在教學《三國鼎立》這一節的內容時,課前教師要充分的了解學生得學習情況、以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根據學生的不同合理的設計教學目標,以激發全體學生的學習興趣。如,對于學習能力比較差的學生,教師教學的主要目標是然后學生掌握三國鼎立的基本人物,以及相關的歷史事件。對于學習能力中風的學生,教師不僅讓他們掌握課本的基本歷史知識,還要幫助他們拓展理解和分析能力。對于學習能力強的學生,教師要盡量讓他們自主學習,拓寬他們學習以及獲得知識的渠道,這樣有針對性的設計教學活動,更能夠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課后練習在初中歷史教學中占有非常重要的位置,它不僅能夠鞏固學生課堂所學知識,而且能夠對知識進行查漏補缺,提高學生自身學習的效率。但是就目前歷史課后練習的情況來看,教師布置的課后練習主要是針對部分學生,不具有層次性,學生缺乏練習的興趣,歷史學習成績也得不到提升。因此,為了培養學生歷史課后練習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根據學生課堂掌握知識以及學習能力的情況,合理的把課后練習進行分層,使每一個學生都能夠在原有基礎上得到提高。
例如,教師可以把課后練習分基礎知識鞏固題、拔高練習題以及難度系數較大的練習題。然后對不同層次的學生展開有針對性的練習,并且按教師的要求在規定時間完成,這樣能夠提高學生的興趣,進而提高課后練習的效率。
分層評價對于歷史分層教學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能夠明確的指出學生目前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而且能夠有效的鼓勵學生,提高他們歷史學習的自信心。但是,目前大多數歷史教師的課堂評價都比較籠統,缺乏針對性,這就導致評價失去了意義,達不到預期的效果。因此,在初中歷史教學時,教師要善于分層評價,根據學生的學習不同情況,做出客觀、公正的評價,以提高他們的學習興趣。
例如,教師可以在新課導入前,進行上一節課的回顧,并邀請學生積極的回答,對于學習成績比較弱的學生,教師在評價他們時,可以適當的指明他們學習的努力方向,以及存在的問題,并給予更多的鼓勵。對于學習成績優異的學生,教師在評價時,要側重于表揚,并引導他們多多的探究。
總而言之,在初中歷史教學中,科學有效的分層教學模式具有非常重要的意義。它不僅培養學生的歷史學習興趣,而且能夠活躍課堂氣氛,提高課堂教學的效率。因此,初中歷史教師要科學的對學生、教學內容進行分層,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以及知識的基本結構,精心設計歷史教學方案,調動學生歷史學習的主動性,使每一位學生對歷史學習都充滿熱情,進而提高他們的核心素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