尚 菲
(洛陽理工學院 河南洛陽 471000)
隨著當前社會時代的不斷進步,就必須更加注重大學生的思想道德素質培養。由于大學生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棟梁,其正處于一個定型的時期,思想波動較大。因此,新形勢下的高校也要響應其號召,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觀念引導,塑造學生高尚的道德品質與情操,以此來增強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質量與實效性,促進學生的綜合素質全面發展,從而逐漸培養學生成為優質的國之棟梁,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的建設貢獻一份力量。
對于主體性而言,主要是研究人類在對象行為認知中的作用、地位的問題。根據馬克思主義理論明確指出,在社會時代的迅速發展下,人類的行為與認知等方面都具有主觀意識與能動性,不會受任何物質的影響。由于舊的唯物主義無法表現出人類的主觀能動性、創造性,沒有將自主性作為人類的活動,而是以客體進行理解,所以被取而代之[1]。
同時社會經濟的快速建設,人們的生活方式已經發生巨大的改變,這就意味著人們開始對精神文明的需求不斷提高。而新形勢下的信息化社會,人們獲取信息及交流更加便捷。每天都會接收到各種不同類型的信息,這對學生的思想價值觀帶來了很大的沖擊。尤其是一些辨別能力較差的學生,很容易遭受網絡不良信息的影響,以及自制力薄弱的學生無法抵抗網絡的誘惑,長期沉迷于網絡游戲之中,這對學生的身心健康、成長都十分不利[2]。所以高校對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刻不容緩的,從而強化學生的教育主體性,促使學生充分發揮其主觀能動性來提升大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與綜合素質。
目前在高校中,大學生普遍缺乏對思想政治學習的重視,甚至將其視為是一項政治性的任務。認為只要考試合格拿到學分即可,根本不會花費太多的時間去學習政治。其實,思想政治課程是一門意識形態的教育課程,不僅會給予學生正確思想的引領,還能教會學生為人處世之道,幫助學生樹立科學的人生觀與價值觀[3]。可以說,從長遠的發展角度來看,思想政治課程具有巨大的教育價值,對學生的學習、生活、成長乃至工作都有積極的作用。但是在我國高等教育的考試制度影響下,學生通常以專業課或公共課、選修課去評價這門課程的重要性,所以造成學生對思想政治教育不夠重視,基本上都是考試前“臨時抱佛腳”。
由于思想政治教育是意識形態教育,所以需要多樣化的教學方法,去引發學生的情感共鳴,來實現理想的教育效果。但是當前很多高校的思想政治教育方式過于單一,仍然以教師主導課堂,學生被動學習的狀態為主,加之教學內容的枯燥難以吸引學生的興趣,導致學生的思想政治學習參與度不高[4]。同時,學生自身對思想政治知識的理解比較局限,而教師缺乏與學生的課堂互動,根本無法發揮出學生的主體性,從而造成思想政治教育處于散漫的狀態。
對于不同地區、不同院校背景及不同時期,其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都不盡相同。可以說,這屬于因材施教的一個延伸,所以高校要根據自身的實際情況,對學生展開針對性的思想政治教育,結合學生的個性特點、學習需求等方面,不斷調整思想政治教育的內容,以此來保障學生的學習主體性[5]。但是目前高校思想政治教學,雖然在一定程度上豐富了教學內容,但是也會因為教學內容的復雜、繁多,導致教學針對性不夠,反而降低教育的效果,無法凸顯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在大學生的思想政治教育中,學生只有具備強烈的主體意識,才能促進其全面發展。因此,教師要不斷提升學生的主體性意識。在實際的思想政治課堂中,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真正認識到自身的主體地位。明確自己在課堂上是一個獨立、自主的人,以此來激發學生的主觀能動性,引導學生按照自己的意愿去參與學習活動。敢于針對具體的思想政治問題提出自身的見解與想法,逐漸實現自身的發展。同時,學生要樹立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體性意識,強化自身的主體能力。比如辨別及篩選信息的能力、人際溝通的能力、內化學習知識的能力,等等。確保自身的主體性思想得到發揮,自覺進入學習狀態之中。
由于傳統的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通常為教師的灌輸式思想政治知識的傳授,枯燥、單調的教學模式成為常態。基本上教師會人手一份教案反復使用,照本宣科為學生講解思想政治知識,長此以往導致學生失去學習的興趣與動力,甚至會產生嚴重的抗拒心理[6]。加之傳統的思想政治教育過程,側重點為理論知識的教學,完全缺乏實踐性的教學活動,這樣一來即便是學生掌握理論知識,但也無法靈活、合理的運用到現實生活中去解決問題,造成抽象的概念難以深入學生的腦海之中。久而久之學生自然而然對思想政治這門學科提不起興趣,形成不關緊要的學習狀態。
因此,這就需要找到一個師生主次的最佳平衡點,明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雙重主體性,建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教師要用真摯的情感與學生溝通、互動,用將心比心的方式進行師生的雙向交流,讓學生感受到來自教師的尊重與溫暖,以此更加敬愛教師,真正營造出平等的課堂氛。實現對學生的創造力與思維能力的培養,從而真正發揮出主體性的作用去提升教學的質量,強化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持續、健康發展。
綜上所述,新形勢下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主體性,能夠彰顯出學生的學習主體地位,激發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與動力。以此來促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質量的提升,培養學生成為高素質、德才兼備的優秀人才。通過認識到高校學生的主體性問題,教師徹底改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與模式,不斷創新教育形式去突出主體性,真正將課堂還給學生,并且發揮出教學的組織與引導作用,給予學生正確的思想引領與價值觀熏陶,塑造學生高尚的品格與道德情操,從而實現高效的思想政治教育,在新時期開創出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格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