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曉玲
【摘要】在中學美術教學中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意識和能力,要動靜結合。通過靈活的臨摹或寫生的方式加強練習,使學生能主動開動腦筋,培養創造性思維。培養學生洞察萬物處處有發現美的眼睛,養成隨時隨地經常性畫速寫、默寫的習慣,有意識地參加各種畫展和集體創作活動,培養中學生的美術創新能力。
【關鍵詞】美術教學;創新意識;創造性思維;速寫能力;創新能力
【中圖分類號】G633.955【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4—0463(2021)11—0051—02
創新是人類智慧的靈魂。沒有創新社會將僵化,沒有創新能力,對于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將是致命的。創造能力是一種創造型的思維活動,對于學習藝術的人,藝術的想象能力和藝術的創造能力,更為重要。一個學美術的人,臨摹名家的作品,即使達到了足以亂真的地步,那也仍然是贗品。所以,藝術摹仿是學習的過程,決非藝術的最終目的。
在美術教學中,我們常??吹揭恍┢綍r規矩意識強,思維比較穩固的學生臨摹能力很強,但是讓他們提起筆來寫生,搞點創作畫。明顯感到力不從心,其主要原因是,這類學生的形象記憶能力比較弱,缺少創造性思維的思路和能力。那么怎樣才能使這類學生的腦筋活起來,不為描而繪,也不為摹而畫,讓他們的畫筆在對美好生活的憧憬里揮灑自如,得心應手!
一、夯實美術功底,增強創新意識
1.理論知識與基本功訓練相結合。在教學中要注重理論與實踐相結合。單純的從抽象的理論去生硬的灌輸,也只能培養出思想呆板,思維遲鈍,缺乏創作才能的人。反之,只是懂得畫畫的技法,學生沒有理論基礎,技能也很難得到大的提高。
在學習中應遵循由簡到繁,由易到難的原則。例如,選擇寫生的模型或實物時,可以先選擇平面性的模型,如錦旗、獎狀等,逐漸提高學習的難度,描繪組合型的模型或實物的結構,不能過于復雜,表面的線條,花紋及色彩也不宜太復雜,同時還應避免過于光滑和透明的問題。
教師可以在邊學美術知識的同時,結合理論對一些成型半成型的作品進行講解,引導學生對畫面形象進行具體的觀察、分析,使學生對于神形兼備、強弱過渡、畫質構思等方面有所了解并逐漸領悟,同時要針對繪畫工具材料進行分析,對工具材料的性能,具體使用方法等進行說明,讓學生還有整體的理解。
在對畫面的布局上要重視構圖。“構圖形式的完美,能夠有效地表現畫面意境的美。不論創作,寫生還是默寫,都要按構圖法則、美的韻律來認真組織構圖,讓物體共同處在最佳的位置上”?!皹媹D的法則一般是要題材有主有次、物體有大有小、形狀有方有圓、放置有疏有密、質地有粗有細,總體來說就是既統一又要有對比,畫面要做到平衡而變化”[1]。另外,臨摹與寫生穿插進行教學,不要在這個階段專門搞臨摹,另一個階段全搞寫生。一般來說,低年級學生臨摹課宜多于高年級。
在學生初學美術時,就要注重培養學生分析和解決問題的意識,逐步提高學生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要注重啟發學生了解原作的題材內容和畫種的形式特點。初步認識和掌握工具材料的性能,然后重點講解臨摹的步驟、分析畫法特點。使學生學會有計劃、有條理的從整體入手的習慣,步步深入的進行描繪。要引導學生認真的將自己臨摹的形象與原作反復的進行比較,做到按照原作的構圖、線條、明暗、色彩如實的精心描繪。對于一些復雜的技術因素,應重點進行的講解和技法示范。
2.變幻形式和技法臨摹。面對一幅線造型法的素描要在不改變其結構的基礎上,通過將素描形象改為白描人物、也可以通過明暗造型的變幻甚至于添加色彩的方式,逐漸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使學生的創造性和進取心受到潛移默化的影響。
寫生是直接面對真實存在的對象進行如實描繪的一種繪畫技藝。它是訓練學生先學會用自己的視覺感觀去觀察和感受,將感受到的直觀形象用畫筆表現出來的一種方式,這種方式可以較快地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臨摹能力,但是長此以往,也會使學生產生一種依賴感,往往是在沒有“實物”的情況下,就會“走樣”,對學生的創造力的發展是有影響的。所以,為了克服這個困難,老師可以在學生完成了寫生作業之后,讓學生再完成一張原樣的默寫的寫生作業,逐漸的培養學生在寫生的時候養成概括理解的習慣和形象記憶的習慣,對學生非智力因素的培養也會起到積極的作用。
3.用表述的方法布置美術作業。學生通過一段時間的學習,掌握了基本的美術知識之外,也具備了一定的繪畫技能,特別是具備了一些素描和寫生的能力之后,在素描靜物寫生時可以在沒有靜物的情況下,通過老師的語言描述,布置針對性的作業,給學生一個全新的感受。這樣做的初期學生感到難度很大,畫起來是很困難,作品也可能蹩腳。但是長期堅持訓練,迫使學生在想像中形成圖樣,在胸有成竹中完成作品,學生的成就感也會油然而生。
二、加強速寫練習,提升創新能力
在美術教學中,對于速寫要講究方法和技巧,要學會默寫,鍛煉學生的形象記憶的意識和能力,并且通過日積月累的學習善于積累和搜集學習美術的素材。
1.臨摹優秀作品。指導學生臨讀一些優秀的名家速寫作品,學習他人觀察事物的方法。例如:德國大畫家門采爾,參加舞會,把觀察到的先生、夫人們的形象,記錄在舞票上;中國畫家劉文西,經常在陜北山溝里鉆進鉆出,他在陜北畫的速寫萬幅有余。有個陜北農家的孩予,劉文西從他一歲時畫起,一直畫到三十七歲還在畫……畫家們這種鍥而不舍,永不停歇的精神使他們頭腦里的物的形象,呼之欲出,信手拈來。
2.看電視畫速寫、默寫。在戶外畫速寫往往會受到干擾,視頻資料的普及給我們帶來諸多方便,我們可以坐在家里不受任何煩擾,從電視畫面中記憶畫速寫。電視畫面無論是人物還是自然景物,無論是事件本身的定格還是畫面中的一個小插曲等,都是經過導演、攝像師精心策劃安排的,很多時候一個景像就是一幅完美的畫的索引,當看到深具特征的人物表象、婀娜妖饒的舞蹈、剛健強壯的體育運動,壯美的山河等瞬間,都可以憑借自己的觀察、理解和記憶,記錄在速寫練習冊中。
總之,“一個初學者應該懂得,盡可能多的去多畫要比僅僅記住全部的解剖學知識更為重要”[2]。速寫默寫要堅持多畫常畫,認真畫,在練習中學生的理解能力越來越強,記憶也會越來越容易,材料的積累也越來越豐富,在表現的方法、技巧、速度上也會自然得到提高。
三、參加展覽和集體創作見證創新能力
“在信息時代的學生可以多渠道獲取知識,知識的非壟斷性和學生自主學習能力的增強,使得教師的教育重心發生了轉移,從‘教什么’到‘怎么教’,教育模式也變‘傳授式’為‘合作式’。作為美術教育工作者,應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思維,使學生養成討論式發現問題的習慣”[3]。在學生練習時,教師要組織學生積極參與到與他人的交流和分享中,在交流中得到進步,在分享中受到啟發。達到一定的學習程度以后,要鼓勵學生大膽參與畫展,在活動中不僅可以借鑒他人的靚點,也可以對自己的作品進行比較,發現不足和問題,以及時反思作畫時的弊端他陋習,潛意識中增加自己作畫的緊迫感。
在學生有了一定的進步后,有意識地組織學生進行集體創作,避免了個人長期作畫的單調乏味,而集體作畫可以激發起他們之間強烈的競爭意識,大家在一起可以互相比較,互相欣賞、互相點評,不僅在技巧、速度、畫的品質等方面形成比學趕超的學習氛圍,大家在一起能夠相互學習、相互促進,相互提高。
美術教學是提高學生人文素養,促進學生全面發展的重要手段。需要持之以恒的努力和堅持,同時繪畫也是一門獨具魅力的藝術創作活動。而在學習美術的過程中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可以通過學理論、夯基礎、抓速寫、搞創作……這樣以點帶面的方式,增強學生的創新意識,提升學生的創新能力。學生學習美術才會有定力、有方向、有目標、有熱情,學生對美術的理解也更加鮮活生動,對學生的非智力因素的培養更具有長遠的意義。
參考文獻
[1]劉長勇,阮松.劉長勇說聯考色彩[M].武漢:湖北美術出版社2010:6.
[2]【美】羅伯物.貝弗利.黑爾、【美】特倫斯.科伊爾.向大師學畫畫[M].張敢,譯.北京:中國青年出版社,1998:7.
[3]楊景芝,舒鵬.創意繪畫教學的人文性[ J] .中國中小學美術,2013(3):14.
編輯:魏麟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