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冬梅
(吉林省德惠市第二十一中學 吉林德惠 130322)
身處于初中階段,物理是學生的必學科目之一,也是很多學生學習的頭痛所在。因為物理學科內容復雜,學習比較艱難,很多學生開始出現學不會,不想學等情況。幫扶物理學困生,對于提高學生成績,促進學生全面發展具有積極影響。基于此,對本論題展開研究意義重大。
伴隨著年級的增加,很多學生開始步入初中階段,學習任務呈驟增趨勢,不僅學習內容繁雜,學習科目也普遍增多。物理學科作為一門新課程,開始進入學生的視野,成為學生學習的又一重點。但是縱觀整個初中學習,時間較少,科目較多,對于學生學習而言經常出現時間精力分配不均的情況。部分學生很難公平的分配大量精力,又由于物理學科的“小科”定位,很多學生選擇將學習精力投入到主科學習中。逐漸出現沒時間學物理,不愿意學物理的情況。
同時,縱觀物理課本,初中的物理教材涵蓋,機械,運動,力,壓強,電流電阻等模塊,雖然呈現的內容都是比較基礎的知識,但是對于一些缺乏思維能力的學生學習而言,經常出現物流學習不得要領等問題,久而久之,學生變為物理學困生,物理學習格外艱難。
受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很多教師在現在的物理課堂依然存在以傳授知識為目的,盲目開展教學的情況。教師除了依賴課本進行授課,還主觀臆斷進行教學設計安排。課程內容脫離實際,導致很多學生跟不上進度,無法進行知識的銜接,學困生自然出現。同時,就現在的物理知識點而言,不管是教師進行物理授課,還是學生進行物理學習都是比較困難的,教師沉浸在教學中,只關注成績,不關注學生的溝通,學生因為膽小忽略交流,放棄鉆研。長此以往,學生不僅要面臨物理學習的負擔,還要面臨師生溝通的窘境。很多學生享受不到物理學習的樂趣,厭倦物理學習。還有些學生因為厭倦物理老師而討厭學習物理[1]。
縱觀初中學生身心發展,很多學生在物理學習中,經常出現學不會,不會學等情況。深究其原因,和學生的接受能力、理解能力有著非常大的關聯。因此,如果教師想要切實幫扶學困生,根據學生的實際發展進行教學設計,進行教學安排非常重要。這種因材施教的教學模式,對于引導學生學習物理、愛上物理意義重大。
例如:教師在班級中可以采取一對一幫扶或者是分層次定小組的形式,進行幫扶安排。以一對一幫扶為例,教師選擇成績較好的學生作為小組組長,將物理接受能力一般的學生劃為其組員,通過優帶差的模式,推動雙方共同發展。而在分層次幫扶中,則要求教師根據學生成績劃分小組進行物理學習幫扶。教師可以將物理接受程度較好的學生劃分為一組,將物理接受程度較差的學生劃分為一組,進行作業安排。基礎好的學生多做一些復雜題型,拓展物理學習的深度。而基礎較差的學生則做一些基礎練習,簡單問題重復做,實現知識積累。
除了依托學生的力量,教師調整自身授課模式,創新教學方法,對于調動學生物理積極性,幫扶學困生學習也有一定的積極意義。
在教學氛圍層面,教師應該營造一種飽滿緊張的課堂氛圍,邀請學困生參與到物理學習中來。例如在學習重力一課時,教師要進行簡單的物理實驗,這時教師就可以邀請學困生參與到物理實驗中。然后再彼此的互動中,給予學生鼓勵和贊美。不斷的滿足學生心理成就感,調動學生物理學習積極性。
在常規授課層面,教師也要通過調整課程進度或者是開發合作探究教學模式,將學困生邀請到物理學習中來。例如在教師講解課本內容時,應該多多觀察學生,了解學生的反饋。一旦發現學困生呈現迷惑不解的狀態,教師就應該適當放慢教學速度,以著重捋清知識內容進行教學。如果一節課學生的學習都呈現較好趨勢,教師還要預留出一定的時間,讓學生進行問題反饋與合作探究。只有師生雙方和諧互動,學生才能養成良好的物理探究素養,更加積極的投入到物理學習中。
對于學困生的學習而言,學不會,學不好的根本原因在于學生對于物理課程的抗拒心理。因此,打造一個和諧融洽的師生關系是最為重要的。用愛幫助學生樹立物理學習興趣,用愛激發學生物理學習情懷。
在常規的教學中,教師應該著重注意學生的心理疏導。面對物理學習困難的學生,教師可以以談話的方式了解學生最近的學習情況。和學生好好溝通,幫助學生樹立物理學習信心。其次,教師還應該樹立師生平等的教育理念,用平和的眼光看待優等生和學困生。千萬不能以學習成績論長短,用學習成績評價學生。只有在平等的看待學生,尊重學生基礎上,學生才能真正實現幫扶,真正的發自內心愛上物理,學習物理[2]。
物理,一個知識廣博、學習困難的學科,一個學習復雜、教學難推進的學科。在當下的物理教學中,學困生已經成為常態。每一名教育工作者都應該對此問題展開研討與分析。在常規教學中,教師要切合學困生的身心發展,營造良好的課堂氛圍和教學環境,用愛推動學生物理學習,用愛實現學生優秀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