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紅梅
(靖江外國語學校 江蘇靖江 214500)
班主任的管理工作是門藝術,對學生的管理教育是以學生的實際情況出發,根據學生需求來實施德育管理,首先教師要有明確的德育管理規范。對學生遇到的問題進行及時的疏通,走進學生的內心,與學生的思想產生共鳴,將學生塑造成一個個具有獨立意識的個體,因材施教形成獨特的判斷力和思考能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行為價值觀,養成適合學生的學習習慣,促進學生的學習和健康成長,提高初中班級管理效率。
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是指教師摒棄傳統管理工作的缺點,與學生進行積極的交流,走進學生,了解學生在生活中遇到的問題,對學生的不良行為進行積極的勸解引導,使學生在思想深處認識到自己的錯誤,才能保證學生在以后的學習生活中避免此類錯誤。班主任在管理過程中要避免直接解決學生問題,而是進行引導學生自己探索解決問題的辦法,掌握學習的技巧,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教師在班級管理工作中要認識到青春期孩子的心理特點,尊重學生的隱私和獨立意識,對學生面對的挫折和失敗進行適當的鼓勵,使學生能勇敢地面對失敗,在失敗中總結經驗吸取教訓,同時班主任要規范自身行為,對學生起到良好的先鋒模范作用,在班主任的不斷熏陶下與教師一起進步[2]。初中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要以德育為主,營造文明禮貌的班級風氣,在學生的學習生活中培養其思想品德發展,塑造遵紀守法,具有良好社會道德風貌的當代中學生。如果班級管理是一門藝術,那么學生就是藝術花園中自由生長的苗圃,教師在管理工作中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個性品格,對學生的不良習慣和行為進行一定的矯正,培養學生的獨立意識和判斷能力,尊重每個學生的學習習慣和性格愛好,達到因材施教的教育效果,促進學生健康茁壯成長。
初中階段學生的性格較為敏感,在班主任的批評教育中容易只站在自己的角度、立場來思考問題,具有主觀性和考慮較為短淺的特點。班主任在管理工作中要避免傳統的剛性管理,根據學生的性格特點和接受能力進行引導,當學生犯錯誤或者對某些行為規定不理解時,注重站在客觀的角度為學生講解其中的道理,分析其中的原因,對學生的發展和促進作用,在一定的情況下,教師可以結合自己的親身經歷為學生講明其中的利害之處,與學生的情感產生共鳴,起到在思想上教育學生的作用。
例如:初中學生處于身心發展的關鍵時期,在班級上課過程中可能會出現嗜睡的現象,班主任在管理學生時首先要站在學生的角度分析問題,說明上課犯困是學生的正常現象,可以起到維護學生尊嚴的作用,有助于學生接受班主任的教育。隨后為學生分析在上課中睡覺對學生的成長發育的消極影響,對生物鐘和良好行為作息習慣的作用,以及對學生學習和班級學習氛圍的影響,在教育過程中融入自己對上課睡覺的看法,講解班主任自己在初中學習生活中是如何克服上課犯困,可以由學生們提供一些有效的策略,對學生進行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的教育,從根本上改變自身的不良行為。
初中學生的學習方法有限,生活閱歷存在著不足,性格上存在著急、好高騖遠等特點,容易在初中的學習生活中出現各種問題。教師在引導教育學生時要注意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俗話說:授人以魚不如授人以漁,對學生面臨的問題進行積極的引導,培養學生的綜合能力和學習意識,掌握解決問題的辦法[3]。同時班主任要規范自身的行為,力爭做到親力親為,遇到困難從多角度多層次來解決,對學生起到良好的榜樣帶頭的作用,在日常的交流活動中潛移默化地影響學生,培養學生養成良好的綜合學習生活能力。
例如:當學生在學習中遇到困難向班主任尋求幫助時,班主任盡量避免直接解決學生的問題,而是從學習中的問題入手,圍繞著問題搜集概念和定理,以及公式的運用方法,由學生結合自己的實際情況來自己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使學生在以后的學習中遇到問題時能夠從多角度進行突破,發散學生的思維,培養學生的學習愛好,形成積極樂觀的學習態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通過教師自身的不斷引導和示范,帶動學生形成自己獨特的行為判斷力,養成優秀的學習思考習慣。
在班主任管理工作過程中要注意對學生進行一定的肯定和鼓勵,教師要擁有一雙善于發現的眼睛,發現學生在學習中和生活中的進步之處。對于學生來說自己的進步能得到教師的認可,可以使學生在心靈上獲得一定滿足感和充實感,為以后的繼續進步提升提供動力。班主任在勉勵學生時要遵循持之以恒的原則,切記不可對自己的教學管理策略有三天打魚兩天曬網的實時態度,這樣會降低班主任在學生心目中的威信,使學生喪失積極改變的動力。曾國藩曾言:“人貴以恒”。持之以恒的鼓勵學生,培養學生克服困難的恒心和毅力,有利于提升班主任管理工作中藝術元素。
例如:當學生決定改變一些不良習慣,如上課貪玩、學習注意力不集中等,學生在提升自我過程中可能存在中途放棄等情況,班主任要善于發現學生做出的改變,鼓勵學生再接再厲進行下去,直至達到學生對自己的目標要求。同時也要在班級管理中運用勉勵方法,通過不斷地發現學生的優點鼓勵學生,營造一個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使學生養成不輕言放棄的堅毅品格,能夠積極發現自身的錯誤,勇于做出改變。
在如今的校園教學過程中,人們越來越重視德育教學。教師要將德育滲透入自己的教學管理之中,行之以德、道之以德,增強學生自身的道德觀念和行為規范。《弟子規》中有言“泛愛眾,而親仁,有余力,則學文。”可見人們對修身立德重視,融入德育管理可以提升學生的思想品德,幫助學生實現學術和德育統一發展,培養社會需求型的高素質中學生[4]。班主任要規范自身的行為,形成良好的道德示范;對學生進行管理過程中,應堅持以德育為主,用道德來引導優良學風建設。
例如:在日常的交流中注意培養學生們的道德意識,指正學生們在語言上和行為上存在的不足,注意自身的文明用語的使用和行為規范,與學生形成互相監督,互相促進的管理現狀,能夠運用道德規范來規范學生,在學生犯錯時,盡可能對學生進行思想道德教育,使其真正意識到自己的錯誤。班主任是班級內的一面旗幟,要積極發揮自身的引導作用,在生活中要經常使用一些禮貌用語,如“請……”“麻煩您……”“謝謝你”等,把學生塑造成一個思想先進、道德高尚、人格崇高的初中學生,促進班主任教育工作與德育相結合,有助于學生的更好發展。
初中生的思想感情較為簡單透徹,若班主任只采用嚴明的班紀來約束學生,學生在犯錯受到教育時,只會產生想要免于懲罰的心理,卻不能很好地在思想上起到教育學生的作用。班主任在班級管理過程中要會運用禮制去感染學生,與學生的不良言行形成鮮明的對比,學生在內心會產生羞恥之心,對教師的文明禮貌產生敬佩,能夠自覺地做到查檢自身,勇于知恥,在日常生活中隨時格除自己的不良習慣和丑惡心理,面對他人的不良現象能夠勇于做出指正。齊之以禮,有恥且格,會加深學生對教師管理方法的認同,學習上和行為上積極地向班主任靠攏,形成文明禮貌的班級風貌,營造良好的班級學習氛圍,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將自己的學習精力放到學習之中,提高學生道德文明意識的同時,還能提升初中課堂的學習效率,為學生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價值觀、世界觀,提高學生的綜合素養和綜合能力。
綜上所述,探究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中的教育藝術,可以有效地解決初中生在青春期面對的問題的同時,可以有效地走進學生內心,對學生的思想上做到深刻的教育。在管理過程中,班主任要積極地與學生交流,給予學生更多的關懷,站在學生的角度上尊重學生、理解學生,使學生明白教師對學生的管理目標,促進學生理解能力和思想品德的發展,推動初中班主任管理工作向前進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