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海苗
摘要:在科學技術不斷發展過程中,為了更好的適應信息技術的教學,在小學階段的信息技術教學中也逐漸采用新的教學方法,通過對教學模式與方法的創新,有效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與興趣,使學生的核心素養得到提升。本文結合實際教學中存在的問題對信息技術教學項目化教學的策略進行探究,期望為有關教學工作人員提供參考。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在現代教學中,信息技術在各個科目的教學中都會用到,也是在教學中提供了很多的輔助功能。小學信息技術是現代化教學的基礎課程,也是現代學生與現代技術進行接軌的重要一環。在新課改不斷推進過程中,學校與教師對學生信息技術的教學與培養越來越重視[1]。小學階段的學生正處于對事物好奇的關鍵階段,科學合理的教學方法不僅可以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還可以激發學生對信息技術的探究,進而有效提升課堂教學的效率。
一、項目化教學小組分工
文檔編輯是信息技術教學中一個基礎的技能,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為了有效的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可以將編輯文檔這個具有一定枯燥性的教學模塊在個性化設計下逐漸分解為多個模塊,模塊之間環環相扣,在教學中步步深入。在課堂導入的教學環境中,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協作中進行學習,例如,教師在教授浙江攝影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九課《文字識別》一課的時候,可以引導學生在小組學習中進行合理的分工,然后對學習的內徑進行理解與消化。在課堂學習中學生的積極性被激發出來,教師在對文字識別的有關知識進行教授,隨后,教師將課堂教學的主體進行引入,引導學生在文檔中對《文字識別》的內容進行編輯。在課堂教學中通過學生的練習,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就會被激發。
二、項目化教學內容調整
在新課改推進過程中,對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教材的使用提出了新的要求,在確保教學目標可以實現的基礎上,教師可以對教學的內容進行適當的調整、補充、整合。例如在教學中,教師在教授浙江攝影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九課《文字識別》一課的時候。教師在對教材進行深入研究之后,可以將文字識別的內容作為基礎的教學項目進行教學,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不斷進行引導與鋪墊,進而引導學生對新的知識進行探究。在對文字識別的內容進行練習的過程,也是對有關的基礎知識進行的綜合用運,在教學的過程中可以將其視為對學生的掌握情況進行檢測,進而教師要讓學生將主觀能動性進行充分的發揮。
三、項目化教學價值挖掘
在項目化的教學中,價值主要體現在項目內涵的挖掘與推廣上。在“設置個性桌面”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在課堂教學中,對教學的實際進行把控,對學生的自主探究也是不放心的,課堂教學中,教師對課堂的主動權又緊緊的把控,在課堂教學中,教師應該讓學生進行自主的探究與交流,但是在實際教學中,又是自己操作進行替代的[2]。例如,教師在教授浙江攝影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九課《文字識別》一課的時候,教師可以要求學生自己進行鍛煉,在這一問題提出之后,學生也就會進行思考,學生還會積極的進行探究與嘗試。此外,教師還可以對文字識別的作用進行提問,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這個問題進行討論,但是由于教學時間的原因,教師通常都是三言兩語、簡單的帶過。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自問自答,對學生的思維發展不利,對學生的綜合素養的培養也是不利的。
四、項目化教學拓展優勢
在項目化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對教學的項目進行有效的拓展,教學的目的是幫助學生對教學的重點與難點進行掌握,對教材的內容進行突破,進而對學生的事業進行拓展。項目的拓展與延伸也是信息技術課堂教學中重要的一個組成,通常情況都是依照教學內容的難易層度與實際情況進行拓展的。例如教師在教授浙江攝影出版社六年級上冊第九課《文字識別》一課進行練習的時候,以上結構操作本身就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因此,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也是比較容易掌握的,因此,課堂中就會留出一些可以拓展與延伸的時間。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引導學生對《文字識別》的有關內容進行拓展,學生在自主探究與討論的過程中,就會對信息技術課程中學到的知識進行掌握。
五、結束語
小學信息技術的教學方法是比較多的,但是在教學中也應該對教學的方法與模式進行不斷改進,在項目化的教學模式中,教師要不斷的對教學理念進行改進,對教學理念進行深刻的理解與記憶,進而對教學的內涵與核心思想進行掌握。教師在教學中就必須要抓住機會,對學生進行適當的引導,對教學過程中出現的問題要及時發現并解決,通過個性化的教學模式對項目化學習進行推進,有效提升學生核心素養。
參考文獻
[1]吳碧坤.核心素養下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化教學[J].文理導航·教育研究與實踐,2020(10):32-33.
[2]戴雪峰.基于核心素養的小學信息技術項目化學習研究 ——微項目在項目化學習中的應用[J].中國信息技術教育,2021(19):58-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