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輝
摘要:在高校開展思政建設是近期教育改革的創新理念,也是當下高校改革的重點,對課程進行思政建設研究有助于促進學生學習能力和綜合素質的提升。就目前高校思政建設存在一些問題,經過研究后筆者認為可從以下兩方面進行改善,一是對高校計算機專業的思政建設改革提出具有建設性的意見。二是提出從計算機課程和思政建設研究規劃到將思政建設融入到計算機課程當中的具體方案,以便進行對策的分析和實施。
關鍵詞: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高校計算機專業傳統的授課模式和課程設計既有優點也有缺點,優點是傳統模式下學生可以快速掌握理論知識并將學到的理論應用到實踐當中去,缺點是只注重課本理論知識的傳授,并未教授學生學習該專業的意義所在,缺乏專業思政建設精神的傳授。經過相關調查,筆者發現在高校各個專業的課程設計中,專業里的課程設置占主要地位,對于思政課程僅在政治學相關專業有較大范圍開展,學習對于思政教育教學的意義十分陌生,高校也并未對此引起重視。思想政治課雖然是公共課程且為必修科目,但遠不能滿足高校教育體制改革下思政建設的要求。另一方面,因部分高校對于思政必修科目的及格門檻設置較低,導致思政課上學生大多數不認真聽講,對老師教授的知識沒有興趣,打瞌睡和逃課現象尤為嚴重。綜上兩方面可知,高校思政課程出現的問題僅通過改變思政老師授課方式是無法得到改善的,這就需要高校行政和教研部門作出初步嘗試:將計算機專業課程教學與思政建設相融合,爭取做到教學與思政建設同步進行,在專業課堂上做到掌握專業知識與思想教育能力的共同進步。同時,教師在改革當中也具有重要作用,教師的宗旨是授業解惑,因此教師更應該為高校的思政建設研究貢獻屬于自己的力量。
一、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目的
(一)便于學生提高專業能力
高校之所以進行思政建設研究,目的就是為了讓高校學子在校期間可以樹立正確的人生觀和價值觀,在計算機專業進行思政建設研究目的是為了將計算機專業課程與高校思政建設研究相融合,讓計算機專業學生具備屬于自己專業的思政建設目標,了解專業背后的價值和意義所在,有助于學生利用辯證唯物主義的角度來思考專業問題。
(二)理論與實踐結合
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普遍存在的現象是實踐性較強,在課堂學到的知識往往需要立即在計算機上進行實操來檢驗學生的專業實踐能力。類似java等專業課程所涉及的理論知識是需要通過舉例來進行學習和操作,較為重視實踐性。之所以強調在計算機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建設,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在進行計算機課程學習過程中學會用辯證的唯物主義來思考專業問題,形成理論與實踐的關聯性。
(三)實現畢業與就業無縫銜接
進行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也助于高校人才培養計劃更加穩步進行,將高校計算機專業與思政建設結合在同一個結構體系中后,學生進行思政課程的學習后會對專業知識有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有利于學生綜合素質的提升,為實現畢業和就業無縫銜接奠定良好的專業基礎。
二、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研究的重要意義
高校原有的思政課程主要目的是讓學生樹立正確的三觀,重點是圍繞思想政治內容來進行,讓當代大學生做一個善于思考,樂于奉獻的青年,從而做一個堅定的唯物主義者,更加深刻的理解愛國主義和中國特色社會主義精神,深入貫徹“四個自信”。當下社會中,各種文化之間激流碰撞,文化多元化讓高校學生更多的接觸新的思想和文化。如此背景下,高校宣傳傳統的思政教育建設必然會受到很多阻礙,且學生并不會對此有好奇心和主動學習的積極性,但學生對于新的科技技術感官卻十分敏銳,計算機專業的學生更是如此,計算機的專業知識學習激起他們的興趣,并愿意為之付出時間和精力,高校在此基礎上將思政建設融合到計算機專業課程學習中,二者的結合會大大提高思政課堂的效率,也會提升計算機專業學生專業知識的掌握程度。
三、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進行思政建設研究的難題
學生在被大學錄取后,進入高校計算機專業進行深造,大一必然是打基礎的關鍵時刻,高校可以對大一課程進行細致的教學設計,大一新生在剛入門的時候高校為其提供專業課所必備的教學網站和編程技術支撐,在新生對計算機這個專業有基礎了解后可以根據專業信息系統的教學設計,來讓學生對專業知識進行更加全面的學習,逐漸將其培養成高質量計算機專業人才。互聯網在社會中的應用非常廣泛,因此高校計算機專業需要與時代發展同步前進,高校計算機課程的設置順應時代發展要求。但要想在專業課程中融入思政建設教育存在難度,主要問題在于計算機專業的教師要尋找專業知識與思政相結合的案例,以下是筆者提出的進行思政建設方案以供讀者參考。
四、高校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建設方案
(一)高校計算機課程需因材施教
在高校計算機專業進行思政建設是長期而又艱巨的任務,且當下高校思政建設教育進行的并不順利,計算機專業教師還是將教授專業知識和進行實操放在教學的主要位置,忽視了思政教育的開展,教師并沒有重視培養學生的思政素養。因此高校在此次思政建設改革中,需要因材施教,根據本校實際教學情況來進行課程方案設計,以便方案能夠落實到教學中去,提高課堂效率。
(二)提高教師積極性
高校計算機專業教師需要對計算機專業中所能體現的思政思想進行積極探索,切勿直接在計算機課程課堂上將思政教育生硬的傳授給學生,而是應該尋找一種方式能夠將二者充分的相融,以學生能夠接受的方式在課堂上進行講述。
(三)標準案件檔案制
對計算機專業與思政建設相融合的標準案件建立檔案,教師能夠根據案例進行更好的創新和改革。且課堂教授知識時間有限,因此教師在教授過程中不僅要講專業理論知識又要進行思政建設教育的融合,這樣一來對于經典案例的講述時間將會大大縮短,若高校能夠對標準案件建立專門檔案和信息庫,讓學生可以在學校平臺上進行瀏覽觀看和閱讀,喚起他們內心的社會責任感和愛國主義精神,將大大提升專業課的教學質量,也會讓學生更加注重對自身專業能力的提升,促進計算機領域的發展和進步。
四、小結
在高校計算機專業中,進行思政建設研究對計算機專業的教學改革和學生的職業發展有重要的意義,也有利于我國高校能夠持續不斷的輸出高質量人才,進行思政改革對素質教育的深度開展也具有重要作用。
參考文獻
[1]郭艷燕. 計算機類專業課程思政實施路徑探索與實踐[J]. 計算機教育,2021(01):80-84.
[2]李小斌,謝春麗,王書芹,張謝華. 計算機科學導論課程思政建設研究[J]. 計算機教育,2021(03):69-72.
[3]孫皓月,郝娟,張建芳. “互聯網+”環境下的計算機專業課程思政教學模式研究[J]. 科學咨詢(科技·管理),2021(07):132-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