薄增民
問題驅動教學法在實現上,核心主題是學生,要充分凸顯學生在知識學習上的主觀能動性,使學生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加深對知識的掌握。本文首先介紹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概念、特征和理論基礎;其次根據特點給出相應的步驟和應用策略;最后給出兩個具體案例展現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應用。
關鍵詞:問題驅動教學法;初中數學;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問題驅動教學法依據課程標準,提出“問題”,進一步引導學生對問題的探討從而獲取良好的教學效果與教學價值。從本質上來說,“問題驅動教學法”是基于建構主義學習理論體系下所衍生出來的教學方法體系,其有效的將學習活動與問題進行銜接,在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基礎上讓學生主動融入到學習之中,讓學生真正的去解決問題,得到自我學習的主動性。
一、問題驅動教學法的問題設計原則
在進行問題驅動教學法應用上,應該秉承的基本原則是適度性、趣味性以及探究性。在進行問題教學法的具體應用上,其應該注意的內容是:第一,題目的設計和知識點聯系,不僅可以完整的完成教學內容,還要有適當的難度讓學生思考,探索其中的奧妙。第二,在對問題設計過程中,建議設置綜合性問題或者開放性問題,問題的答案應該是多元化的,在進行問題設計過程中可以結合學生教材的作業、實踐以及理論指導實現最終結果的計算。第三,學習者是否已經掌握某個知識點的擴展性和反面性,或者學生在另一種不同的情況或情境下的具體應用。第四,設計的某個問題是否符合知識的發展,是否具有現實意義或者貼近實際,切記不要過于虛幻。第五,驅動的過程中要引導學生自己解決問題,符合學生的認知過程,這個過程可以從模糊到清晰,從現象到本質,從無到有,從已知到未知。二、問題驅動教學法應用策略
(一)課前準備階段
1.深入了解學生
教師在應用問題驅動教學法備課時要對學生相關知識體系是否完備,能否支持新知識的學習,對新內容課前預習能理解到的程度,哪些地方需要教師的引導,哪些地方可以通過合作探究自行解決,哪些內容可以引起學生的興趣等等一系列方面做深入的了解與研究。只有了解學生的認知和心理特征,找到重點和難點,確定符合學生教學目標,才能提出適合學生的教學方案。
2.督促學生做好課前預習
教師課前給學生布置好預習作業,學生通過獨立的思考和學習對相關知識進行初步掌握,通過這個過程學生將對所學內容有個大致的了解,對于較為簡單的知識可以通過自學吸收,而對于不懂的地方學生在課堂中會更加關注,聽課目的明確,積極性會更高,從而會極大地提高學生的聽課效率。同時,課前預習可以提前改變學生的認知前提,使學生學習新知識變得較為容易,使學生對數學充滿信心,調動學生主動性。當學生將課前預習作為一種習慣長時間堅持下去,在這一過程中學生可以快速獲取獨立學習及思考的能力,以興趣為主導的學生學習將變被動為主動,在學習過程中獲得快速成長。
3.分析教材并創造教材
課本是教師進行教學的重要教材,具有較強科學性和可行性。必須深入理解教材是教師要做到靈活使用教材的前提。宏觀上包括對教材整體的理解,對初中知識脈絡的掌握,對編寫者意圖的理解,以及微觀上對教材細節的認識,對每章節教學目標的把控,深入挖掘教材內容的內在聯系,把握教學的重難點等等。在此基礎上針對學校教學條件與所教學生的實際情況,對教材進行適當增刪,拓展教學內容,添加學習材料,丟掉教材中與實際不符合部分,重新調整教學內容,做到靈活運用,貼合實際。
(二)問題設計階段
1.結合生活實際,設計問題情境
問題情境的設計不是簡單的給問題包裝一個情境,也不是直接套用教材中給定的情境。而是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根據學生的社會經驗出發,設計真實有趣的情境。畢竟學生所處地區不同生活實際也有所不同,教材中的情境并不適用于全體學生,教師要讓學生感受生活中數學的樂趣,引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
2.巧設問題串
問題驅動教學過程中,所呈現的問題不是孤立存在的,每個小問題都承載著課堂中每一小節的教學目標,推動著教學的進行,串聯起整個課堂,問題是由教學目標,通過一定的邏輯設計的“問題串”。教師設計合適的問題串,激發學生逐步深入地分析和解決問題,提高建構知識和發展能力,提高課堂結構和教學效率。因此,教師要加強研究,巧設問題串來梳理教學,構建高效的問題驅動課堂,為學生的發展夯實知識與能力基礎,發展學生思維。
(三)問題解決階段
1.給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
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生對問題的思考性直接關系到學生思維能力以及解決問題能力的鍛煉,因此,教師在實際教學過程中應該給予學生足夠的思考時間和空間。學生不回答問題的原因有絕大部分是因為沒有足夠的時間思考。因此,教師在創設問題情境或直接拋出問題后,給學生自我的思考空間。這樣學生的思維就會更深入,給出的答案也會更加全面,甚至會順著老師提出的問題發散思維生成新的問題,學習效率也會得以提高。
2.合理設置有效提問
根據研究表明,百分之六十以上的學生認為經常提問對學生具有積極性。在現實生活中,大多數學生都能夠積極主動回答問題,但也有少數學生由于自信心不足,不敢于表達真實想法。從教師角度來講,問題設計能力有待提高,有時未能結合當下情形,導致一部分學生掉隊。所以,本文結合問題驅動教學法的情況,提出有效提問的合理方式。
3.深入進行問題解決
在問題解決的過程中,學生需要足夠的時間思考但有可能會遇到難題。當學生遇到難題的時候,教師需要及時給學生適當的提示,引導學生利用正確的數學思維解決問題,能夠讓教學活動完整的繼續下去。在這個教學過程中,首先教師要切記不要因為學生的思維堵塞對學生發脾氣,要有耐心的開導學生完成活動;其次教師不要直接告訴學生如何解決問題,要找準時機適當指引學生正確的數學思路;最后教師要注意不要強制要求學生利用教師的思維解決問題,要鼓勵學生用動腦尋找新思路解決問題,堅持以學生為主體的教學目標。
三、結論
問題驅動教學法不斷的引導學生探究問題,并在自我研究和相互探索中獲得良好的學習經驗,讓學生能夠在得到結論后獲得相應的成就感。在教學過程中對教師的要求也會大大的提高,因此教師要具備較高的水平。
參考文獻
[1]吳新遺.問題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探析[J].讀寫算,2021(27):119-120.
[2]杜翠.問題導向教學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應用[J].教育藝術,2021(09):4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