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琳
摘要:2019年 3月,習近平總書記在學校思想政治理論課(以下簡稱“思政課”)教師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指出,“在中小學循序漸進、螺旋上升地開設思想政治理論課非常必要”,對中小學思政課提出了“一體化建設”的要求。所謂“思政課一體化”,是指在學校系統中,對思政課課程的設置和教學進行系統思考、整體規劃、立體設計、有機銜接、分段推進,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要落實黨中央和習近平總書記關于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要求,不能僅僅停留在一體化的理論構建和實踐探索上,還要深入到制度層面進行體制機制建設。本文立足于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角度,分析了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希望具有一定參考價值。
關鍵詞:思政一體化;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道德與法治是中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學好該門課程可以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法治觀念,提高學生的精神文明水平,其對于學生的健康成長及發展有著重要的推動作用。如何做好該課程的教學工作,幫助學生更好地發展,是當前廣大教師關注的核心內容,也是本文探究的重點。隨著教育改革的不斷深化,課堂教學越發重要,因此,對于中小學思政一體化視角下的小學道德與法治教學策略研究有著鮮明現實意義。
一、高度重視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目標的整體謀劃
中小學思政課教學目標具有總體一致性、學段獨立性、過程漸進性的特征,要圍繞育人總目標設定學段目標,遵循學生身心發展規律,對學段間教學目標進行層次優化與銜接整合。一方面,遵循學段梯度性。人的成長規律體現為不同學段梯度具有鮮明的思維習慣、認知水平、道德水準,進而決定了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學的培育重心。思政課教學要遵循“小學階段重在啟蒙道德情感,初中階段重在打牢思想基礎,高中階段重在提升政治素養,大學階段重在增強使命擔當”的課程目標。另一方面,增強學段耦合性。思政課教學目標是前后相接、構成序列的目標鏈。鏈式目標承前啟后,前一學段教學目標是后一學段教學目標的基礎,后一學段教學目標是對前一學段教學目標的鞏固和提升。如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的培養,從啟迪美好愿望到強化思想意識再上升為政治認同,最后增強使命擔當且自覺踐行,環環相扣、層層推進。
二、多元辨析,激活學生的政治認同感
在道德與法治課程教學中,政治認同感是小學與初中階段都應重點培養的內容。學生的政治認同感越強,就越能夠明白社會主義制度的優越性,越有可能在社會生活中明確自己應如何努力才可以為社會主義事業的建設做貢獻。在培養學生政治認同感時,教師不能只圍繞教材進行簡單的理論講解,否則很容易使學生覺得教師所教的知識枯燥無趣,學生的學習積極性將大打折扣,這不利于教學工作的順利實施。在具體的教學中,教師應做到多元辨析,積極聯系實際,開展相關教學活動。如在對學生進行愛國主義相關課程教學時,教師可以結合我國科研人員的各種事跡,結合我國在短短的幾十年內就成為強國的奮斗之路,讓學生思考:作為一個普通人,我們要如何為建設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國家出自己的一分力?如何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做出貢獻?教師可讓學生進行交流和討論,明確我國政治制度的優越性,使學生認識到我國始終以人民群眾為主,始終將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明確我國是一個人民當家作主的社會主義國家。
三、把握不同年齡段學生學習特點和教學規律
為了確保思政課實踐教學的實效性,保證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取得成效,必須充分尊重各學段學生年齡特點和認知實際,把握不同學段思政課教學規律,既要關注小學、中學、大學課程德育的特殊性,又要充分尊重中小學思政課一體化建設的共性。也就是說,要統籌好教育主體的普遍性與特殊性的關系,確保在思政課教學過程的各個階段都能做到各盡其力、各有所獲。如思政課堂上常見的愛國話題,對于不同年齡段的學生,引導方式也不盡相同。對于幼兒園孩子的思政教育,要引導孩子們初步理解“愛國”; 在小學思政課上,通過國慶閱兵視頻燃起學生的強國夢; 你是中國人嗎? 你愛中國嗎? 你希望中國好嗎? 這是初中課堂上的“愛國三問”; 高中課堂上,教師要注重引導學生思考“如何做好新時代的見證者、開創者和建設者”; 到了大學課堂,要注重學生對民族精神、時代精神的全方位把握。因此,應該加強對中小學教師的研修培訓和合作交流,定期組織會議和集體備課,做到教學手段共用、教學資源共享; 也可以通過實地考察、參觀訪問,或者購買其他學段思政課教材、教輔資料,進行學習研究,以此推動中小學思政課協同育人的融合發展。
結論:總之,道德與法治是中小學生必修的一門課程,其對于學生的成長及發展有著極為重要的引導作用。在開展一體化教學、培養學生核心素養的過程中,教師應學會整合各類教學資源,結合不同學生在學習上存在的差異,靈活開展多種類型的教學活動,這樣才能對學生進行更加科學的指導,教學才能朝著更好的方向發展,學生的綜合素質也才能不斷提升。
參考文獻
[1]寧慧鴻.小學低年級規則教育的內容及實施研究[D].湖南師范大學,2019.
[2]張莉莉.小學德育課程“對話教學”的實踐研究[D].陜西師范大學,2019.DOI:10.27292/d.cnki.gsxfu.2019.001366.
[3]雷賀.小學道德與法治課教學的優化策略探索[J].新課程研究,2019(07):86-87.
[4]陳之騰.引導學生扣好人生第一粒扣子上海小初高思政名師三人談[J].上海教育,2019(10):32-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