艾日潘·吐爾洪
摘要:對于教育者而言,小學生的可塑性極強,對事物的認知較為有限,在教育的過程中要竭盡全力的完成的自己的職責,若小學生受到一些外在因素的影響,很容使其養成不好的行為與習慣。而在信息化高度普及的今天,信息技術的教育也成為了教育的重點。為了讓小學生能夠養成一個良好的行為習慣與思想品德,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積極地對其進行德育教育的滲透,讓小學生能夠在不斷的德育教中形成一個良好的人格,并以積極的心態來面對接下來的人生。
關鍵字:小學信息技術;滲透;德育;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前言:良好的德育教育在小學生的教育階段是極其重要的,可以說影響著小學生未來的生活與發展。為此,教師在教學時應做好德育的滲透工作,讓小學生能夠形成一個良好的價值觀與行為習慣。信息技術的教育在今天是一個備受關注的課程,而且,該課程的教學內容與小學生未來的學習與生活都具有高度的結合,極具德育的滲透意義。教師通過將信息技術的教學與德育內容相結合,讓小學生在學習信息技術的同時也能夠得到德育所帶來的教學內容。
一、規范課堂制度,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
良好的行為習慣是德育教育的基礎內容。大部分的小學生對電子產品的興趣都較大,致使小學生在進行信息技術的課程時都較為興奮,往往會做出一些較為不好的行為,而且及容易養成不好的習慣,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地對小學生進行規范化的課堂管理,使小學生從一點一滴做起,利用教學中的細節對小學生進行充分的德育滲透,以此來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例如: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為了讓小學生養成良好的習慣及正確的價值觀,教師應規范新技術課堂的制度,讓小學生在學習時,時刻注意自身的行為與習慣,讓其在日常的教學中漸漸養成良好的行為習慣。在課堂當中教師要嚴格規范小學生的各種行為,如:有序進入電教室、不得帶與教學無關的物品、不得亂敲鍵盤及鼠標、完成教學時關閉電腦,將座椅歸為等一些條件,利用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堂的強烈興趣,完成德育的滲透工作。通過規范課堂制度,讓小學生日常學習中完成德育的教育[1]。
二、利用互相影響,滲透德育教學內容
環境對于一個人的影響也極為重要,身處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可以有效的幫助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德育水平。大部分小學生對于信息技術都具有良好的學習興趣,這是為信息技術教師提供了優秀的滲透條件。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可以利用小學生對該課程的興趣,積極營造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小學生在這種環境的影響下,逐漸完成德育的教育。而且,由于小學生對信息技術課程的積極性較高,環境的對小學生的影響更為深刻。
例如:教師在實施《綜合實踐活動》的教學時,為了能夠為小學生提供一個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小學生之間進行互相影響,教師組織一個“優秀班報”的活動,讓小學生收集真實的良好行為的信息,如:A同學主動打掃電教室衛生,B同學在家中主動幫媽媽做家務等等正能量的消息,加入到Word的綜合實踐中。通過這些真實信息,讓小學生們之間互相影響,進而讓班級中的德育環境得到良好的營造,從而提高德育滲透的效果。通過營造良好的德育環境,讓小學生進行互相之間的影響,極大的提高了德育的滲透效果[2]。
三、結合網絡教學,實施德育滲透工作
信息技術的教學離不開網絡,而網絡上的內容又是五花八門,小學生極容易受到網絡上各種不良信息的影響,進而導致其隨波逐流,加入到一些負面信息或不良行為的始作俑者,這對小學生具有極壞的影響。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教學時要積極的進行德育的滲透教育,嚴格限制小學生在網絡上的不良行為,讓其養成良好的上網習慣,讓小學生具有一個正確的行為,為凈化網絡環境做出貢獻。
例如:教師在實施《制作“迷人風光”網頁》的教學時,為讓小學生養成一個良好的上網習慣,讓其充分的認識網絡上的各種不良行為,教師應明確表示,網絡并非“法外之地”,做出違反法律的事是會受到嚴重的懲罰。如:教師為小學生普及傳播一些不法內容的危害,以及網絡的混亂現象,讓小學生保持一個良好的上網習慣,促進網絡環境的凈化。通過結合網絡教學,讓小學生明確知道不良的上網習慣的各種危害,進而完成德育的滲透工作[3]。
結語:綜上所述,在信息技術的教學中滲透德育教育是極具實施效果的,由于小學生對信息技術具有濃烈的興趣,為德育的滲透做了良好的鋪墊。為此,小學信息技術教師在進行教育時,要充分的利用這一條,讓小學生不論在實際生活還是虛擬網絡中都能夠保持一個正確、良好的行為與習慣。
參考文獻
[1]王慧慧.小學信息技術課堂滲透德育的實踐研究——以《我是光盤行動小能手》教學為例[J].基礎教育論壇,2021(29):100-101.
[2]朱瑞晶.小學信息技術教學中滲透德育的路徑分析[J].吉林教育,2021(13):67.
[3]陳英姿.注重德育? 關注細節——小學信息技術課中滲透德育教育淺析[J].讀寫算,2020(21):35+5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