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少卿
摘要:中小型科技企業受到融資能力的限制,無法在技術創新方面取得理想的進展。唯有實現對融資難點的突破,并制定相應對策,才有助于中小型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本文首先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進行了分析,并探究了符合中小型科技企業實際情況的融資改進策略。
關鍵詞: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難點
根據國家統計局顯示,2020年末國內科技型企業中小企業、高新技術企業突破20萬家,大量的中小科技企業需要融資助推企業發展。盡管中小科技型企業在融資渠道、融資金額等都有很大進步,但是仍然存在融資風險應對措施不足、融資渠道單一等問題,唯有正視融資難的問題,才可以保證中小型科技企業的生產運營、技術研發等工作獲得足夠的資金支持,實現企業可持續發展。
一、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風險應對措施存在不足
風險因素是影響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工作處理質量的關鍵。但是,現有的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在制定融資策略過程中,對于融資風險的控制缺乏足夠關注。同時,在金融機構或者投資機構端,也未能對中小科技企業的風險足夠關注,并建立完善的退出機制。
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風險的體現在三個層面:一是中小企業對抗融資風險的能力不足,中小科技型企業一般屬于輕資產經營,缺乏固定資產,企業發展階段為初創期,股東和主要管理團隊的抗經營風險能力相對較弱,企業經營性現金流較少,企業大量的資金投資在產品研發、產品試生產、產品推廣等環節,短期難以實現資金回流,經營性資金難以覆蓋研發成本等。二是中小企業對融資風險的判斷不足,一般科技型企業團隊成員技術和生產相對強,而經營管理、財務管理和融資管理相對較弱,一般缺乏成熟和專業的融資管理人員,對融資的規劃、再融資的規劃不足,導致中小科技型企業常常面對資金的生死考驗。三是中小企業應對融資風險與技術風險存在沖突。以中小互聯網科技型企業為例,在應對互聯網技術創新及互聯網金融時,中小科技企業未能對互聯網技術創新應用過程中,金融風險應對特征的考察分析,導致金融服務成本的管控措施無法得到改進,難以在技術創新速度較快的情況下,實現對融資風險的有效控制。一些金融風險防范策略的設計缺乏對籌資主體人員特征的考察,未能對金融中介和投資者的相關信息進行完整收集,導致融資風險的應對方案難以具備足夠的有效性。
(二)中小科技企業融資能力存在不足
目前,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探索融資工作的實施路徑過程中,對于企業當前的融資能力缺乏足夠關注,未能對新型金融知識進行充分掌握,在判斷企業現有的融資能力過程中,缺乏對金融政策的合理應用,導致融資技能無法得到改進,難以在融資意識得到樹立的情況下,切實提高企業的綜合性融資能力。一些企業在探索融資能力的具體建設途徑過程中,對于融資模式缺乏充分考察,未能對企業內部經營及管理措施加以調節,導致企業的經營管理制度難以得到相應改良,無法在提高融資能力方面取得更大進展。部分中小型科技企業對于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各方面因素缺乏充分考察,未能對企業的內部融資能力進行有效培育,導致企業財務制度的價值難以得到完整開發,無法在財務信息具備更高透明度的情況下,實現企業融資能力的優化培育。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雖然探索了財務報告的創新編制路徑,但對于審計報告的真實性和精準性缺乏充分考察,導致企業的信用等級難以得到提升,無法有效的增強外部融資水平。
(三)中小科技企業的融資渠道單一
部分中小型科技企業現有的融資渠道過于狹窄,很多企業在探索融資方式的創新路徑過程中,對于發展所需資金的供給情況缺乏有效研究,未能對資金來源等信息進行完整的考察,導致財政撥款等因素的突出作用無法得到明確,難以在資金自籌管理措施改良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對于當前的資金供給能力構成情況缺乏足夠重視,未能對資金自籌的占比情況進行詳細研究,導致中小型科技企業無法實現對補充資金的充分供給,難以在融資渠道得到創新的情況下,為融資方案的改良提供必要保障。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對于國內資本市場的信息掌握不夠充分,缺乏對資本市場準入條件的總結,導致中小型科技企業無法與實力較高的金融機構實現密切合作,難以在拓展融資渠道方面取得進展。一些中小型科技企業過度依賴銀行信貸,缺乏對財政幫扶性資金的有效吸收,導致融資渠道的創新無法與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實際發展需求相符合,無法為技術創新和新型產品的推廣提供充足的資金支持。
二、提高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工作質量的具體策略
(一)加快完善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風險應對措施
中小型科技企業在探索融資風險的應對途徑過程中,務必加強對金融服務成本構成情況的考察,尤其要對影響融資效率的各方面因素加以總結,全方位規劃經營、財務、研發和融資,確保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體系得到有效構建。要加強對新型金融工作模式的考察分析,各類政策法規的制定理念進行深入研究,從管控融資風險的角度出發,制定現有金融業務的漏洞排查策略,保證可以在企業持續發展的條件下實現對融資風險的全面有效應對。要加強對外部監管舉措的關注,盡可能引進外部力量參與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工作,以便可以在金融風險得到全面防控的情況下,為中小科技型企業融資提供有利支持,使企業能夠在適應金融工作環境需求的基礎上,提升可持續發展能力。在探索金融風險的具體應對途徑過程中,務必加強對法律和市場等因素的研究,尤其要對現有法律法規的針對性加以考察,保證票據管理等涉及企業融資的基礎性業務可以獲得法律因素的有效支持,以便可以在聯合管理機制得到構建的情況下,更好的管理融資風險。
(二)提高企業的融資能力
中小型科技需要需要加強對國內金融市場發展形勢的研究,結合技術創新相關工作的優勢,對現有的各類融資機遇構成情況加以考察,確保中小企業專業融資知識和融資渠道得以明確,以便可以在金融政策的合理制定之下,更加精準的滿足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管理措施的創新需要。一定要加強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技能構成情況的考察,尤其要對當前的各類經營管理制度構成情況進行精準分析,確保影響企業經營效益的各類因素得到明確,以便可以在企業的融資能力得到優化的情況下,更好的滿足新型技術的研發推廣需求。要加強對中小型科技企業財務制度的關注,有效完善財務信息的披露管理措施,使財務報告可以具備更高的精確性,以便可以在中小型科技企業的信用級別得到有效提升的情況下,更加充分的提升其融資水平,確保企業的各項融資舉措擁有理想的基礎條件。
(三)提高企業融資渠道的創新水平
中小型科技企業需要結合本行業的發展特點,制定創新融資渠道的具體路徑,尤其要對技術創新和拓展市場份額所需的各方面條件加以總結,使中小型科技企業可以在優化資金來源方面取得更大成效。中小型科技企業要加強對資金自籌管理措施的改進,尤其要對現有的資金籌集渠道數量加以總結,使技術研發等性質的工作可以具備更強的資金供給能力。中小型科技企業需要對自籌資金的占比情況具備足夠重視,尤其要對補充性資金的數額進行詳細督查,使融資渠道可以在創新的過程中,有效的提升融資額度,并保證中小型可以企業可以更加充分的擺脫對銀行貸款的過度依賴。中小型科技企業需要對當前的融資表現加以研究,尤其要對現有的各類幫扶性政策進行充分利用,使融資渠道的創新可以具備更加理想的基礎條件,并保證中小企業可以有效的規避規模劣勢的影響,為技術研發和推廣爭取到更高水平的資金支持。
三、結論
唯有明確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點,才可以保證中小型科技企業的各類技術創新活動獲得高水平資金保障。因此,針對當前中小型科技企業的融資難點進行總結,并制定符合實際情況的改進策略,對確保中小型科技企業的高質量發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參考文獻:
[1]郭金鳳.中小型科技企業新三板融資問題研究[J].中國國際財經(中英文),2017(23):282-283.
[2]張梨花.中小型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培育路徑分析[J]. 管理觀察,2018(18):14-15.
[3]李啟才,顧孟迪.基于金融創新的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對策研究[J].現代管理科學,2014(09):33-35.
[4]鄺丹.互聯網金融服務中小型科技企業融資模式研究[J].科技經濟市場,2017(04):92-9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