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敏






摘要:在小學階段,學生系統地學習各類數學知識,難免會出現各種各樣的失誤。所以教師在教學過程中要采取合理的“融錯”教學理念。而課前5分鐘“融錯”教學是利用上課的前5分鐘進行“融錯”教學,在學生分享錯誤和教師融解錯誤的過程中,激發學生挑戰的精神,保持學生創新的激情。
關鍵詞:課前5分鐘? ? “融錯”教學? ? 數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緣起:為什么在課前5分鐘進行“融錯”教學?
1、學生“錯誤”一錯再錯
教者在教學時發現學生對于錯誤題目的處理存在較大的偏差,碰到錯誤往往就是等著教師講解。而教師在講解時,學生經常直接將結果記錄下來,沒有再思考的過程,因此,在碰到相似題目時,往往還是一錯再錯,對于錯誤的處理不夠重視,不能從錯誤中有所收獲與啟發。
2、教師“講解”一講再講
教師在處理這些錯誤時,也是千篇一律,統一時間講解這些錯題。久而久之,便出現“炒冷飯”現象,學生的錯誤不能在第一時間解決,教師“融錯”教學的時間和“融錯”教學的方式低效。教者發現類似的題目教師反復講解后,學生的錯誤率還是較高。究其因便是教師沒有能夠從根本上幫助孩子解決失誤,沒有做到“融錯”。
二、實踐:如何在課前5分鐘進行“融錯”教學?
針對目前學生錯誤處理方式的現狀,我們該如何解決呢?經過實踐,我個人從以下幾個方面進行了“融錯”教學。
1、容錯,善待學生的錯誤
這里的“容錯”是指教師要允許學生犯錯,并且要用寬容的態度去對待孩子的錯誤。著名的教育家葉瀾認為:“學生在課堂中的狀態,包括他們的學習興趣、積極性、注意力、學習方式和思維方式…..提出的問題與爭論乃至錯誤等,無論是以言語還是以行為、情緒的方式表達,都是教學過程中的生成性資源?!苯處煈搸椭鷮W生認識到“錯誤是創造的開始”,鼓勵學生展示自己的錯誤,分享自己的錯誤,激發學生的探索精神。
2、融錯,善用學生的錯誤
(1)收集錯誤,思考創新
學生的每一個錯誤都是寶貴的財富,因此收集錯誤也就至關重要。這里教師需要做到的便是收集學生前一天的典型錯題,并記錄在當天的備課本上。對于學生的疑惑做到心中有數,針對學生的易錯點逐個突破。當然,僅僅是將錯誤記錄在備課本上還是遠遠不夠的,教師還需每周將錯題收集整理歸納成電子檔,以便后續的再次使用。
錯題不僅教師需要收集,學生更需要收集。教師要鼓勵學生準備專門的錯題本摘抄典型錯題,以便之后的再次回顧反思。
(2)分析錯誤,自省自悟
在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當小學生出現錯誤時不要急于批評學生,而是要讓學生學會分析問題的產生的原因。這里的分析原因不是讓孩子從主觀上面去分析例如:自己粗心,笨,聽課不認真等等。而是讓學生從多個維度去分析錯因,比如知識維度,認識維度,思維因素等等。例如:在數學方面,學生在計算9+4等于多少時候常常會將結果寫成5,這就是數學中常見錯誤,審題不清。在計算長方形的周長時,學生往往會直接運用長+寬進行計算,這邊是典型的認識不清,概念混淆。還有些學生在解決行程問題時,思維混亂,弄不清楚路程和時間之間的關系,而這類錯誤便是思維因素。學生產生錯誤時,要讓學生邊思考邊勾選出錯誤產生的原因。
教師的錯題分析集也是必然不可少的,教師將學生本周的錯題分析整理出來,在課前5分鐘“融錯”教學的過程中做到有的放矢。分析學生錯誤產生的具體原因,根據錯誤原因設計教學環節,從而進行針對性的教學,提出問題的具體處理措施,做到因材施教。并為學生準備對應的延伸練習,進一步提高糾錯率。教師錯題分析表格具體如下:
(3)分享錯誤,合作探究
前期大量的收集錯題和分析錯題,為我們接下來的分享錯誤,課堂“融錯”打下堅實的基礎。對于審題不清的一些基礎性錯誤,學生思考之后獨立訂正,而對于涉及到思維,認知方面的典型錯題,上課前5分鐘的“融錯”教學便極為重要。這里數學課前5分鐘的“融錯”分為學生“融錯”和教師“融錯”兩個方面。選取課前5分鐘的時間進行“融錯”,與集體講解訂正相比,更為高效。為了進一步的調動學生參與的積極性,課前5分鐘“融錯”的形式要多樣化。
小組合作“融錯”:對于相對而言較為容易的題目,在課前5分鐘可以采取生生互助的形式,以小組的形式展開互助學習。例如涉及一些概念性的知識,射線的特征時,學生忽視了直直的這一特征,勾選出有一個端點但是卻是曲面的圖形。像這類問題,在同伴的幫助下,稍微點撥便能順利“融錯”。
“小先生”課堂“融錯”:課堂上碰到小組合作也不能解決的問題。這時便選取1-2典型問題,進行“小先生”課堂“融錯”。何為“小先生”,這里便是小老師。很多學生的問題在小組里面不能得到解決,這個時候出類拔萃的“小先生”便發揮作用了。學生了解學生的想法,明白學生的錯誤原因,有時候往往比老師的“融錯”更為有效。在教學一一列舉時,習題出現這樣的一道題。學生的錯誤率很高。三個好朋友互寄賀卡要寄多少次?三個好朋友每兩個人之間要握一次手需要握幾次?這里便是請小先生站在講臺上來講解了。小先生分析了學生的各種答案。最終用生動的肢體動作便演邊說出,握手兩個人之間只需要握一次,而寄賀卡同學之間都是需要互相寄的關鍵。一下子抓住了問題的突破口,學生的錯誤也在小先生的點撥下,潛移默化的化解了。
教師課堂“融錯”:當問題的難題較大,以上兩種“融錯”方式都不能解決的情況下,這個時候教師便要發揮作用了。教師在“融錯”教學過程中,注意讓學生說一說自己思考過程,根據學生的講解,有效分析學生錯誤原因的情況下進行有效的“融錯”,學生先說,教師再講。在完成分數的意義練習題時,出現這樣的一道題,區分三分之二和三分之二小時的含義。這里教師便要幫學生理清楚它們的具體含義,分數的意義比較抽象,通過畫線段圖等各種各樣的形式,讓學生清楚知道三分之二表示兩個數量之間的關系,而三分之二小時表示具體的數值。
3、熔錯,延伸學生的錯誤
當學生的錯題產生之后,進行錯題的收集,分析,解決還是不夠的。在學生有效“融錯”之后,教師需要根據學生檢查學生的“融錯”效果。有沒有能夠做到真正的“融錯”?這些教師便要根據前段時間的錯題集,將錯題進行改編,進一步的將錯題拓展延伸。學生間隔一段時間進行相似錯題的再次解答,真正的解決學生易錯的知識點。這邊是完善錯題,創造延伸練習??疾鞂W生是否真正將“融錯”變為“熔錯”。
三、反思:在課前5分鐘實施“融錯”教學的有效性?
課前5分鐘“融錯”教學的實施,對教師以及學生都產生了不同程度的效果,教師的教學效率提升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也增漲了,具體如下:
1、教師方面
“融錯教學”的開展,提高教師的教學水平,教學成績也有了顯著提升。錯題的進一步分析和整理,使得教學更具有針對性。與之前的集中講解錯題相比,“融錯”成果更為顯著。另外,課前5分鐘“融錯”教學的實行,豐富了教師的“融錯”教學形式,教師能夠更加有效的“因材施教”,這也是教學水平能夠提升的重要原因。
2、學生方面
對于學生而言,在課前進行錯題的分析,能提高的問題分析和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豐富的“融錯”形式,學生對錯題更加的重視,不僅大大調動了學生課前5分鐘上課的積極性,而且對課前的“融錯”效果也更為顯著。教師貫徹實施“融錯”理念,可以鼓勵學生在數學學習時不斷嘗試與總結經驗,學著在探索過程中得出數學學習的規律,從而更加全面、透徹地理解和掌握數學知識,真正發揮“融錯”教學策略的優勢,使學生在嘗試錯誤、感悟錯誤中不斷收獲知識,提高他們的數學綜合能力。 另外,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實行正確的“融錯”教學策略與方法,能讓學生融入數學知識的探究與學習中,對學生的發展和成長產生積極的推動作用。
參考文獻
[1]黃素睦.寓教于樂,打造小學數 學快樂課堂策略探究[J].新課程 (中),2017,(4).
[2]劉友華.與數學同行,與快樂同 步——走進開福區清水塘北辰 小學歡樂數學節[J].湖南教育(C 版),2017,(7).
[3] 華應龍.融錯教學:成長的意義與教育的境界[J].江蘇教育,2010(Z1):83-89.
[4]黃東升.初中數學課堂教學中智慧教學方式研究[J].中學課程資源,2014(08):45-46.
[5]馬希良,李玉花.融錯:課堂教學再生長的基點[J].上海教育評估研究,2016,5(03):52-5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