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光映?朱卓瑩
摘要:張而不弛,文武弗能也;弛而不張,文武弗為也;一張一弛,文武之道也。數學課堂亦是如此,筆者認為只有尊重學生主體,發展學生個性,開拓學生思維,注重學生實踐,才能張弛有度、收放自如,構建富有張力的數學課堂。
關鍵詞:張弛有度;張力課堂? 主體 個性? 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尊重“主體”,發展“個性”,構建張力課堂
課堂教學是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的有機結合。而傳統的課堂教學是教師用威嚴鎮住整個班級,課堂鴉雀無聲,學習效率低下,這就是過度“張”了。
反之,課堂開放了,氣氛活躍了,學生活潑了,可帶來的另一大弊端是課堂紀律一團糟。老師無法掌控課堂,從而影響了教學質量與效率。這就“馳”得過度了。那怎樣做到課堂氛圍與課堂紀律的張弛有度呢?
(一)發展學生個性與嚴格課堂紀律相輔相成
明確規則是保障課堂紀律的重中之重。老師需明確課堂行為規范,哪些行為是提倡的,哪些行為是明令禁止的。但在規范課堂紀律的同時,不應扼殺學生的個性與活潑的天性,不過分追求外在形式。因為安靜并不等同于投入,坐得正不等同于守紀律。只要讓學生抓住了學習的主旋律,允許課堂充滿笑聲、驚嘆聲與掌聲。
(二)學生個性發展必須遵守集體發展的原則
鼓勵學生積極參與課堂活動,同時強調學生必須遵守集體發展的原則,不能破壞集體的活動與課堂秩序。學生既要抓住機會表現自我,也要尊重他人。學生學會傾聽,懂得欣賞,適當評價,而不會特意突出自己,嘲笑別人,擾亂課堂。只有“活潑”而不“混亂”的課堂才是充滿張力的張弛有度的優質課堂。
(三)抓住“主體”,體現“主導”,營造課堂氛圍
張力課堂的輕松愉快的課堂氛圍離不開老師的主導但也離不開學生的積極參與。老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傾聽學生意見,還給學生學習的舞臺,鼓勵學生大膽質疑和創新,營造充滿活力的課堂氛圍。在講授六年級上學期數學廣角時有一道題:++++++ … = 1。通過畫圖的形式,讓學生看出這些分數不斷加上去,總和就是1。這時學生A提出疑問,老師這個無論怎么加下去都不可能等于1啊,達不到1。同學B發表意見了,書上說的肯定是對的。這時候大部分同學附和B的想法。我及時表揚了同學A的做法,敢于提出質疑,有勇氣,同時肯定了A的觀點。結果的確不能達到1,但是當無限加下去,這個結果會無限趨近于1。在我們小學階段研究的不夠深,因此教材只給了一個初步解釋,等以后你們長大了就會有更深刻的理解。經過我的鼓勵,孩子們敢于提出自己的觀點,課堂氣氛越發活躍了。
二、開拓思維,構建張力課堂
構建數學張力課堂,教師應當教會學生多觀察事物現象,透過現象看本質,全面思考問題的思維方法。實現獨立思考與合作探討的有機結合,彰顯學生思維過程的張弛有度。張力課堂是以學生為主體的課堂,針對這點,教師在開拓學生思維方面可多選擇一些開放性的題型。
例如,我在教小學二年級上冊的第六單元《表內乘法(二)》的課堂練習課時,曾設計了這樣一道趣味計算題,啟發同學們找到了一題多解的方法。
計算:6+16+26+36+46=?
1.教師引導:
①這個算式大家都會算么?
②老師知道大家都會算,大家先別忙著算哦,老師有幾個要求:
a.要動腦筋找規律巧算。
b.既要算得快又要算得準。
c.還要有多種方法哦。
此時,孩子們都注視著我,眼睛里滿是好奇,一時又不知道該從哪里下手。
2.啟發解題思路。
①觀察這個算式中的每一個加數有什么共同點?
(都包含“6”,分別是6、16、26、36、46)
②這些數字與我們學過的哪些“整十數”比較接近呢?同學們立刻想到了10、20、30、40、50。
③同學們能不能讓這些數字“動”起來,再用“找朋友”的方法,把它湊成“整十數”再計算呢?
④還可能要運用到我們學到的乘法知識了,比一比誰的辦法多。
3進行計算,老師巡視。
4教師總結,延伸方法。
解法一? ? 6+16+26+36+46
=6+10+6+20+6+30+6+40+6
=6×5+(10+20+30+40)
=30+100
=130
解法二? ? 6+16+26+36+46
=10-4+20-4+30-4+40-4+50-4
=10+20+30+40+50-4×5
=150-20
=130
通過這種一題多解的題型,多方位,多途徑,多層次的探討,力求思維方式的新突破,讓小學數學課堂充滿思維性張力。
三、注重實踐,構建張力課堂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從實際出發,從生活細微處著手,讓學生感知生活中處處有數學。同時培養學生的動手操作、實踐及解決問題的能力,獲得成功體驗。
例如二年級數學“認識時間”的教學中,可以安排鐘面涂色,分組撥時鐘,自制時鐘等手工活動,制作時鐘的過程中,放飛學生想象的翅膀,創作出五顏六色,各種材料的時鐘,從而體驗實踐活動的快樂。
在親身體驗和實際操作中掌握知識,并能活學活用,從而體現小學課堂的實用性張力。
總之,在數學課堂教學中,教師要堅持“以人為本”的宗旨,實現以學生為“主體”和以教師為“主導”的相輔相成,實現開拓思維與注重實踐的辯證統一,打造一個“張弛有度”富有張力的數學課堂!
參考文獻
[1]蔡田聞.張弛有度 奏響小學數學課堂教學新樂章[J].教育科學,2014,8(62).
[2]紀鑫.收放有度是課堂的生命力[J].教育學:下半月A版, 2012(2).
[3]謝文秋.把小學數學課堂還給孩子[J].科學大眾∶科學教育,2011(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