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會艷
摘要:2021年年中,“雙減政策”成為最大的熱點。為全面規范校外培訓行為,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國家發行了“雙減政策”通知。在政策的實施下,學生對于當下的學習模式不能做到很好地適應,許多學生開始變得懶散,這種情況下,教師要針對學生在雙減政策下如何自主學習小學數學進行一些探究。
關鍵詞:雙減政策;自主探究;小學數學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雙減政策
1.雙減政策是什么
雙減政策是2021年國家頒布的針對義務教育階段學生減輕負擔的政策,為了回歸教育的本質,讓學生在綜合素質和綜合能力都得到相應提升,在校內與校外都真正做到“減負”。
2.雙減政策的重要性
國家振興,教育為先。教育是人類文明的傳遞工具,社會通過教育培育所需要的人才,再回報個人、家庭及社會。傳統的教學模式,在教育實踐中脫離了受教育者與國家發展的實際需要,不太注重學生的素質教育與綜合能力的培養,訓練學生成為只為解題、不解題意、應付考試、追求升學率、“唯分數論”的考試機器,導致很多學生都是只會考試,不會做事做人,違背了讓學生均衡發展的教育初衷。而現有的教育模式雖然已經相較以往做出了改變,但未從根本上得到妥善解決。雙減政策的實施,不僅從校內減輕了學生的作業負擔,也在校外規范了培訓機構的冗雜性。
3.雙減政策下教育教學趨勢
教育改革后,從以往的課后練習、作業輔導、各類補習班要向學生自主學習做出改變。學生最主要的是要學會思考,在學習中形成自己的學習方法。教師要通過積極的引導,給學生提供自我思考的空間,使學生通過自學,掌握學習的方法與能力。
小學數學題旨在解決生活中出現的問題,要求學生通過學習數學知識,建立認知,把學生作為學習主體,培養數學核心素養,在學習過程中,體會數學本質與數學思想,以學習內容聯合生活實際,建立起對數學的認識與理解,在問題上學以致用。
作業的減少更要求教學也同樣需要改革。要把教學回歸課堂,學生在課堂上的表現直接影響對知識的吸收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和掌握方法。教師傳授知識不能再是采取“滿堂灌”,要真正讓學生聽懂、理解并獨立思考。而作業作為課堂教學的一部分,要做到學與做同時在課堂上進行,做到為學而教,做到“三分講七分練”,全面提升學生在課堂上的吸收程度。以往課外的作業占據了學生大部分的時間,學生在寫作業過程中,缺乏教師的指導,長期以往,會使學生產生不愿意寫作業的逆反心理,不僅對學生的學習沒有幫助,還影響課堂質量與教學提升。
二、教師教學方法
1.提升學生興趣,創設情景教學
數學作為基礎學科,對發展學生智力、培養學生邏輯思維能力的形成起到了很大的作用。但同樣,數學相對是一門比較枯燥的學科,有大量的算式、公式以及圖形問題,對于學生來講,思維跨度比較大,教學解題過程相對比較復雜,很多學生就會出現厭煩心理,喪失對數學的興趣。
教師要在教學過程中,激發學生對數學學習的興趣。在講到一年級的加法問題時,可以運用多媒體把小動物標注上數字,例如小貓1,小狗2,小兔3等,向學生提問問題,小貓加小狗加小兔等與數字幾?或者兩只小貓加一只小狗等于數字幾之類有趣的問題,不僅更容易加深學生對知識的記憶,也使學生發現數學的樂趣。
在課堂導入環節,教師可以問問學生生活中的數字有哪些?比如紙幣上、門牌號、電話號碼......引導學生獨立思考,繼而引出新課“100以內的數字”,通過學生的發言交流討論,讓他們在日常生活中也能學習到數學,感受到數學的魅力所在。從學生的實際出發,創設生活情景,將數學與學習生活相結合,激起學生對學習的探究力,對今后的學習也會產生深遠的影響。
2.轉變教學觀念,實行素質教育
雙減政策下,要求教師要轉變自身的觀念。以前大家都以學生的考試成績與升學率作為一個老師教的好不好的標準,這樣的觀念是非常片面的。教育的目的是要培養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的素質教育人才。沉重的負擔已經壓得學生喘不過氣來,成績是學生完成學習的指標,但不是唯一標準。實行素質教育,勢在必行。教師要做到“有教無類”,面向全體學生,課堂教學的根本途徑是“千方百計實現學生的主體地位”。在課堂上,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的教學方式,不僅強調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注重素質能力,使學生得到全面發展。
3.教師聯合家長,幫助學生形成良好習慣
目前教育,太過注意校內的習慣養成,忽略了家庭的作用。而家長也認為教孩子只是老師的事情,跟家庭沒關系。這兩種想法是片面的,沒有把家校共育作為促進學生發展的直接途徑。
隨著素質教育的逐步推行和教育改革的實施,學校與家長的觀念也發生了相應轉變,但是并沒有太多的重視,仍然是以教師為首的模式。因此,要真正做到家校合作,首先要讓家長轉變觀念,不光要注重學生的學習成績,更要積極配合老師,與老師進行交流溝通,培養學生形成良好的自主學習習慣與自學能力。在學習與生活中,要做到以教師為主導,家長為輔助的教育方式,以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和全面和諧成長為目的,形成不斷學習,不斷完善的學習理念。其次是家長要給學生創設一個相對安靜的學習環境,不讓衛生為外界所干擾。要為學生起到榜樣作用,做到言傳身教。在學生看書學習的時候,家長應該與學生一起看書或報紙,給予學生家庭的熏陶。最后,要讓學生在課內把知識學透,悟透,脫離課外培訓班的桎梏,在政策推行的同時,學校也設置了課后服務,延長了課后學習時間,在學校內解決學習問題,提高學習效率。這樣,加強家校合作,培養學生樹立一個良好的學習習慣,才能見證學生的成長,更好的順應時代的發展。
三、學生學習方法
學生不能作為知識的被動接受者,要成為獲得知識過程中的參與者。學生要獲取相應的課本知識,首先要做到設立自主學習的意識,在學習中,做到主動預習,上課認真聽講,課后復習,及時完成課外練習等一系列的獲取知識的過程。其次,要對自己的學習有規劃,學生要制定合適的計劃去完成學習任務,并對出現的不合適的情況在老師的引導幫助下進行調整。最后,要認定自己就是學習的主體,在學習過程中,增強獨立思考的能力,確定學習目的,做學習的主人。
四、結語
雙減政策的實施,對學校和社會是有利有弊的,要正確看待政策內容,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有更多的時間去發展素質教育,在課堂有限的時間內引導學生自主學習,主動參與,積極探索新知,鞏固舊知,掌握學習方法,獲取解決問題的能力。
參考文獻
[1]“雙減政策”,讓教育更加公平!周末時評.2021
[2]曹君.“雙減”,讓學校教育走到了轉型的十字路口.光明日報.2021
[3]余榮梅.小學數學自主學習能力培養初探.中國論文網.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