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兵
摘要:區農村小學受應試教育、學生“不想鍛煉、不愿鍛煉、不敢鍛煉”、師資、缺少課外體育活動以及傳統觀念等影響,學生體質嚴重下降。只有切實實施好體育課程和課外體育活動、加強師資力量建設、加快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健全學校管理體系以及建成科學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才能不斷提高學生體質健康水平和綜合素質。
關鍵詞:潼南區;農村小學;體育工作;現狀;措施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一、農村學校體育的現狀及問題剖析
(一)、受應試教育的影響,輕視體育教育。當前,望子成龍、片面追求升學率等陳舊觀念影響著學校體育工作的開展,影響著體育教學的改革,使多數學校在很大程度上存在著“智育第一”、“分數第一”、“升學第一”的傾向。一味追求成績,一味的追求學率,每天都有做不完的作業,以各種理由擠壓體育課時間。體育課被語文、數學課等占用,課余時間忙于寫作業。在這些觀念的制約下,學校體育的育人功能大打折扣,而一些諸如肥胖病、近視、營養不良、體力下降等現代文明病卻呈多發趨勢,學生健康狀況不容樂觀。
(二)、學生的“不想鍛煉、不愿鍛煉、不敢鍛煉”嚴重影響了青少年體質的下降。具體來說,電子游戲成為學生們的“電子鴉片”;現代化的生活使青少年變成了“宅男”和“宅女”,“購物有淘寶,吃飯有外賣”;學校組織體育活動,學生若出問題,家長不依不饒,因而有的學校還取消了運動會。
(三)、部分學校對體育工作的重視程度和支持力度不夠,導致在開展具體的體育工作時產生許多困難,使體育工作不能持續、穩定、健康的進行下去。為了升學率,不按國家體育與健康課時規定排齊、排足體育課;不開展大課間活動;學校本就沒有專職體育教師,卻把上級調配來的體育專業大學生安排教學語文、數學,而把年邁臨近退休又無體育教學經驗的安排上體育課;為了節省開支,不組建學校運動隊訓練,不參加各類運動會及競賽。在績效工資分配上,體育教師的績效工資不足語數教師的一半,甚至更低,導致體育教師工作無激情,嚴重影響學校體育工作的發展。
(四)、體育教師不充足,專業水平不高。一支數量足夠、質量合格、相對穩定的體育教師隊伍是完成學校體育教學最基本的條件和最根本的保證。和過去相比,多數學校體育教師的整體素質有了較大的提高,但與體育新課程目標的要求還有較大差距。這種狀況當然不同程度地影響了體育教學質量,也同教師專業化發展趨勢背道而馳。
(五)、缺少必要的課外體育活動。一些學校很少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也未能組建課外體育活動興趣小組,各類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缺少長年系統的訓練,學校缺乏體育優秀后備人才的培養計劃,優秀體育人才得不到及時的發現和培養。一些安全隱患較大的運動項目諸如游泳、杠上體操、跳箱、武術及野營活動,也因安全等方面的原因不能開展。
(六)、存在的社會問題。受傳統思想觀念的影響,“體育是副科”的落后觀念在人們的頭腦中生根發芽、根深蒂固,學校體育工作更是受不到重視,甚至被嚴重歧視。許多家長對體育訓練的不支持態度也讓體育工作舉步維艱,他們送孩子到業余體育學校目的只是希望孩子增強體質,即使孩子有體育天賦也不愿其在體育上有所發展,生怕萬一體育出不了成績,又耽誤了文化學習。
二、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幾點措施
(一)、要實施好體育課程
體育活動是學校體育工的組成部分,是完成學校體育目標的重要組織形式。它可鞏固和擴大體育課效果,使學生得到全面鍛煉。要切實保證中小學生每天一小時校園體育活動,嚴禁擠占體育課和學生校園體育活動時間。學校要創新體育活動的內容、方式和載體,增強體育活動的趣味性和吸引力,著力培養學生的體育愛好、運動興趣和技能特長。大力發展校園足球, 推動校園足球普及。建立健全校園足球推進工作機制,完善校園足球聯賽體系,建成一批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切實提高校園足球課教學質量,探索建立符實際、具有特色的校園足球課程、教學和訓練體系,加強足球后備力量培養,保障足球特長生的成長渠道。積極開展高效務實的校園足球交流活動,鼓勵有條件的學校加強校園足球對外合作交流。讓每個學生學會至少兩項終身受益的體育鍛煉項目,養成良好的體育鍛煉習慣和健康的生活方式。
(二)、強化課外體育鍛煉
健全學生體育鍛煉制度,遵循小學生年齡特點和身心發展規律,開展豐富多彩的體育活動。要確保學生每天有一小時的體育活動,使學生養成良好的生活習慣。引導學生積極參加校外全民健身運動,形成長期堅持鍛煉的氛圍,逐步形成學校、家庭、社區聯動,共同指導學生體育鍛煉的機制。積極開展學生課余訓練,根據傳統特色和學生需求,通過組建運動隊、俱樂部和體育興趣小組等形式,積極組織學生開展課余體育訓練,為國家培養競技體育后備人才。指導有體育特長的學生科學訓練,要根據學生年齡特點和運動訓練規律,科學安排訓練計劃,妥善處理好文化課學習和訓練的關系,全面提高學生身體素質,打好專項運動能力基礎,不斷提高課余運動訓練水平。加強體育傳統項目學校、體育專項特色學校、校園足球特色學校和青少年體育俱樂部建設,充分發揮引領示范作用。
(三)、加強學校體育教師隊伍建設
配齊專職體育教師,加大體育教師的業務培訓力度,強化校本培訓,不斷提高體育教師的教學、教研水平。體育教師是體育活動的組織者,對學生的發展起主導作用。素質教育對學校體育提出的要求,即是對體育教師的要求。長期以來,與其他課任教師相比,學校體育教師的地位、待遇得不到應有的重視。各地要加快教師結構調整,制定并落實配齊專職體育教師計劃。同時,要保障體育教師在職務評聘、福利待遇、評優表彰等方面與其他學科教師同等待遇。對體育教師組織學生開展課外體育活動以及組織學生體質健康測試等,要納入教學工作量。
(四)、加快學校體育設施建設
各地要加大學校體育設施建設力度,在基層公共體育設施建設中統籌規劃學校體育設施,在義務教育經費保障機制和農村義務教育薄弱學校改造計劃等項目中加大對體育設施建設和器材配備的支持力度,推動全國學校體育設施和器材逐步達到國家標準。同時,大力推動公共體育場館和運動設施向青少年學生免費或優惠開放,學校體育場館設施在課余和節假日應向學生開放 。
(五)、健全學校體育風險管理體系
各地各有關部門要加強對學校體育安全的指導和監督,建立健全政府主導、社會參與的學校體育風險管理機制,形成包括安全教育培訓、活動過程管理、保險賠付的學校體育風險管理制度,依法妥善處理學校體育意外傷害事故。學校每年對所有學生進行體質健康測試。
(六)、建成科學規范的學校體育評價機制
根據教育部要求,學校要完善學生體質健康測試和評價制度。做好學生健康檢查制度、學生體質健康監測制度與國家學生體質健康標準測試制度的配套銜接,有效發揮其對增強學生體質的引導作用。要實施學校體育工作評估制度。各地要加大學校體育投入力度,切實保障學校體育經費。把學校體育和學生體質健康水平納入工作考核指標體系,作為教育等有關部門和學校領導干部業績考核的重要內容,加強學校體育工作績效評估和行政問責。對學校體育工作成績突出的地方、部門、學校和個人進行表彰獎勵。
參考文獻
[1] 楊振永? 吳俊偉. 關于推進學校體育工作的思考[J].遼寧教育,2012,(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