郝菁
摘要:音樂會給學生帶來美的享受,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旋律和節奏,并融入歌曲的情境中,體會歌曲的情感。合唱能使學生感受到音樂的美好,激發學生唱歌的熱情,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在合唱過程中,教師要指導學生的音高與節奏,唱歌時味道要純正,歌聲要優美,情感表達要充分,把握好不同類型、不同情緒的歌曲,提高演唱能力。學生在不斷練習和實踐中能夠提升音樂能力,形成完整的音樂感受,學會相互配合。
關鍵詞:初中音樂;合唱訓練;方法探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近年來隨著新課改和核心素質培養教學理念的深入貫徹,合唱教學已經成為初中音樂教學不可或缺的一部分。越來越多的學校組建合唱隊展示學校的風采,同時越來越多的中學生開始參與合唱活動,在合唱中發掘自身興趣點和特長。日益豐富的校園合唱活動和組織要求初中音樂教師針對學生合唱進行科學合理的訓練,以促進合唱教學的健康發展。音樂教師必須以真誠的心態耐心教導學生,幫助學生形塑正確的聲音概念和發聲方法,最終在和諧統一的和聲中增強音樂作品的感染力,這已經成為每一位音樂教師必須具備的能力。
一、初中音樂合唱訓練中的問題
(一)學生缺乏必要音樂素養和對音響觀念的正確認識
較多學生在小學階段沒有接觸過系統的樂理知識教學,學生對合唱的概念停留在跟唱流行歌曲和對課本中經典歌曲的簡單模仿,有些學生甚至對樂譜都難以正確辨識,對節奏音色等更是毫無概念,對“橫膈膜”“胸腔”等器官的運用也是聞所未聞。音樂是要科學調動全身的發聲器官來發出悅耳的聲音,但部分學生缺乏必要的音樂素養,對音響沒有正確的認識,不知道該如何協調發聲器官,如何自然靈活地伸縮聲帶,如何清晰準確地吐字,如何在歌唱時展示得體的面部表情。
(二)學生缺乏對氣息、音準、節奏、音色等技巧的把握
氣息是發聲的原動力,學生第一次接觸專業的聲樂訓練容易緊張,常常不能自如地運用氣息,同時很多學生不注重唱歌的站姿,會極大影響發揮。因為節奏的練習需要大量重復,容易讓人產生枯燥乏味感,不專業的歌者也更注重聲音是否優美而忽視了節奏是否流暢嚴謹。此外,每個學生音色各具特色,個性化的聲音在合唱中需要達到音色的統一,但不少學生缺乏自如控制喉部肌肉的能力,導致聲量參差不齊,音色也會隨意雜亂。
二、初中音樂合唱訓練方法策略探究
(一)優秀合唱作品鑒賞與選擇,提高學生音樂素養
很多學生對合唱缺乏基本認知,認為合唱就是休閑娛樂、隨便唱幾首歌。教師可以在課堂上播放不同種類的經典優秀合唱作品來引導學生進行賞析,以提高學生審美認知。按聲部數量區別,教師可以對比播放二聲部合唱、三聲部合唱、四聲部合唱等作品,讓學生感受不同聲部聲音的特點以及聲部間的配合。按聲音類別,教師可播放男聲、女聲、童聲以及混合合唱等,讓學生對不同音色有初步概念。在音樂播放中教師要向學生描繪音樂作品的意境,提醒學生時刻體察樂曲曲調變化中所蘊涵的作者情感的起伏,帶領學生對比分析在同一個大主題下不同篇章小節的樂曲的意蘊差異。除了聽覺熏陶,教師要適時通過相關音樂視頻讓學生多感官聯動,如播放《放牛班的春天》《音樂之聲》等經典電影,讓學生在電影中一個個豐富的音樂故事中理解合唱的精神,教師還可以結合電影中的合唱作品,帶領學生分析樂理知識。在充分的視聽盛宴基礎上,教師可以讓學生試著模仿歌唱相關作品并錄音,讓學生辨別自己的歌聲與優秀作品的差距與不同,在鮮明的對比下學生更能意識到合唱的問題,領悟到合唱不是隨心所欲的喊唱,是講求嚴謹與科學系統訓練的。在合唱曲目選擇上,教師在給定的大主題下引導學生針對自己感興趣的小點深入發掘,通過教材、網絡等多種渠道搜集喜歡的曲目,教師要對這一流程做好管理與控制,對學生所選曲目進行合理篩選。最終曲目的決定要讓學生自己民主投票。只有給予學生充分的參與積極性,學生的情感才能被充分調動,才會想要盡力把自己喜愛的歌曲完美表達。教師在之后傳達一些合唱技巧時才會更順利,學生也能更用心練習以達到最好效果。興趣和基本的音樂知識素養是基石,只有把這兩塊做到盡善盡美,后續合唱技巧方法的訓練才會更扎實。
(二)樹立正確的合唱教學觀念
為了有效指導學生的合唱,教師要有良好的合唱意識,積極地引導學生,提高學生的合唱能力。教師要根據學生的特點來挖掘歌曲的唱點,以唱好、會唱為目標,使學生積累豐富的合唱經驗。在學習中,教師要向學生介紹合唱的基本要素和姿勢、合唱藝術的起源和發展,讓學生了解合唱的方法,指導學生進行發聲練習,使學生能夠統一音色,保證聲部之間的協調性,促進歌唱表演聲情并茂。例如,《在燦爛陽光下》一首混聲合唱的歌曲,一共分為三個部分,第一部分和第三部分的風格一樣,都是抒情;第二部分屬于進行曲風格。教師要通過傾聽的方式引導學生初步體驗合唱藝術的魅力。在傾聽中,教師要告訴學生,歌曲A段的情緒是深沉的、真摯的,速度是中速的,采用了3/4拍;B段的情緒是豪邁的、激昂的,速度是中速稍快,屬于4/4拍。學生在了解了歌曲的節奏和旋律后展開合唱。學生通過深入思考和體驗,能夠感受到歌曲的深情和真摯,體會到歌詞的樸素性,領悟到人民對中國共產黨的感激之情,從而在思想上更加熱愛共產黨,熱愛祖國。教師要利用合唱來帶領學生掌握基本的音樂知識,提高學生的音樂素養,促進學生更好地體會歌曲中的情感和思想。教師還要注意初中生的變聲問題,在合唱訓練中有意識地為學生選擇適合他們的合唱曲目。學生在變聲期會出現聲音粗重、沙啞的現象,在演唱過程中會出現音域變窄、高音費力、低音下不來的狀況,并不是學生唱不好,而是變聲的原因。面對這種情況,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分層訓練,將歌曲演唱分為女高音、女低音、男高音、男低音,使學生在演唱時能夠運用自然的聲音。教師要注意作品的選擇,做到科學定位,避免學生在演唱高音時過度注意音量而擠壓聲音,使音準受到影響,導致合唱不和諧。
結束語
在核心素養培養要求下,合唱日益在初中音樂教學中占據重要地位。但當前初中音樂課堂合唱訓練還存在諸多問題,如學生缺乏必要音樂素養和對音響觀念的正確認識,對合唱內容缺乏興趣,對氣息、音準、節奏、音色等技巧的把握也不得要領,音樂教師必須探索合唱訓練科學有效的方法。教師可以指導學生對優秀合唱作品進行鑒賞以積累相關樂理知識,提高音樂審美水平;給予學生合唱樂曲選擇更大主動權,以調動學生情感感受;加強對氣息、音準、節奏等薄弱環節的訓練;注重學生音色統一和聲部和諧的訓練。
參考文獻
[1]楊再麗.探究如何提高初中音樂合唱教學[J].女報:家庭素質教育,2020(7).
[2]張紅.初中音樂合唱教學策略探究[J].新課程教學(電子版),2018(10).
[3]姜君云.試論在初中音樂合唱教學中培養學生合作能力的有效方法[J].電腦樂園·信息化教學,2019(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