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文碧
摘要:在現階段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核心素養是十分重要的一項任務。其中,運算能力在核心素養中占據十分重要的地位,所以需要要求學生具備能夠根據法則和運算律正確地進行運算的能力。培養運算能力有助于學生理解運算的算理,尋求合理簡潔的運算途徑解決問題。
關鍵詞:核心素養;小學生;運算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現如今,我國在中小學教學改革過程中全面地推行新課標教學改革要求,而新課標教學改革十分強調地是對于學生的核心素養的培養,這其中小學數學需要肩負起培養學生數學運算能力的教學責任,基于這一點,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需要采取相應的策略來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
一、幫助學生真正理解概念內涵
在教授小學數學課程的過程中,經常會遇到許多抽象化的概念,運算教學也不例外,其中也含有許多相關的概念,不僅要讓學生真正理解這些比較抽象的概念,而且還要要求學生能夠熟練應用。在具體的運算教學過程中,教師要帶領學生正確解讀這些概念所蘊含的內涵,進一步增加學生對這些原理概念的印象,只有充分掌握了概念內涵,才能有效提升學生的運算效率。根據課本中的習題以及試卷中的內容,可以發現很多學生通常會在計算過程中出現失誤,導致計算結果不正確,出現這種現象的主要原因就是這些學生沒有正確理解相關的運算原理,所以無法將運算原理代入到解題過程中,從而使得學生的數學成績也很難得到提升[1]。如果數學教師在實際的運算教學中只是讓學生單純的背誦和記憶一些死板的公式,而不注重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思考,那么學生的運算能力就無法得到提高,所以要讓學生學會自主思考,不能讓他們死記硬背,不僅要知道怎么做,而且還要知道為什么這么做。只有這樣,才能讓學生在今后不管遇到什么類型的運算問題時都能應對自如。
例如,數學教師在教授學生“三位數乘兩位數”的過程中,可以首先讓學生們談談自己學過的運算技巧,講講自己的看法;之后,出示題目“315×22”的運算,有的學生說“315×2=630,630+6300=6930”,也有的學生說“300×22=6600,10×22=220,5×22=110,6600+220+110=6930”,其中,在兩種算法的對比中,我們不難發現兩者有相似的地方,都運用了“乘法分配律”的原則。學生只要掌握了這一概念原理,在運算時才能更游刃有余地解決問題。
二、追求算法的群體多樣化
其實在小學階段我們就會發現,很多數學題雖然答案是固定的,但是解題過程是多種多樣的,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應該要注意培養學生的多種算法,面對同樣的一道數學題,通過多種算法來進行解答,其本身代表著學生對于這道題的多種理解,這其實就是數學思維的多樣性展現,對于小學學生而言,通過追求算法上的群體多樣性有助于他們得出個體的最優化解題過程,用最短的時間進行數學問題的解答,從而提高整體的解題效率。對于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在這個過程中加以引導可以有效的幫助小學學生構建和優化自己的思維能力,還能夠加強師生之間的溝通和交流,有助于激發學生的自主探究熱情,幫助學生找到學習數學的樂趣以及興趣[2]。比如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相遇問題往往是學生學習的重難點,相遇問題其實可以延伸出相向問題,追擊問題以及遠離問題等多種數學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延伸不同的解題方法來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這類問題,其實就是距離問題,而距離問題中最重要的數學公式就是速度=路程÷時間。
比如某學生家距離學校2000米,他每分鐘可以跑步140米,那么請問小明可以在15分鐘內趕到學校嗎?這其實是路程問題最中簡單地了,其實就是2000÷140=14.28分鐘,14.28<15分鐘,那么可以得出小明是能夠在15分鐘內趕到學校的,但是我們也可以換一個思路來理解,2000÷15=133.33米,也就是說按照15分鐘的時間來算,小明每分鐘需要跑133.33米,133.33米<140米,也說明了小明是能夠跑到的,但是這兩種計算方法本身所涉及的思路是完全不同的,這就是群體多樣化已達到個體最優化的解題思路創新。
三、應用生活情境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
在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學中,培養學生的數學運算能力是十分重要的,但是很多小學數學教師在針對性的開展數學運算能力培養上往往沒有行之有效的方法,其實通過創設生活化的情境,借助生活的情境來引入數學問題,從而培養學生的計算能力是十分有效的,通過給出學生已知條件,然后引導學生進行思考,借助思考來得出計算的方法,解答數學問題,這一系列的計算教學本身是提高學生計算能力的關鍵。而在小學階段,無論是加減乘數,小數以及分數的教學都可以通過創設生活情境來達到教學訓練的目的。比如在小學四年級的數學教學中,針對混合運算的教學,數學教師可以通過設計一個學生生活中的購物情境來進行教學訓練[3]。一斤蘋果是5元,一斤梨子是4元,那么請問如果老師想要買三斤蘋果和四斤梨子需要多少錢呢?根據已知條件我們指導,一斤蘋果5元,三斤蘋果就是15元,而一斤梨子是4元,四斤梨子就是16元,一共就是15+16=31元,這其實就是將小學數學混合運算跟學生的實際生活案例結合了起來,雖然混合計算本身是十分抽象的,但是混合計算跟實際生活結合起來之后,學生理解起來更容易,自然運算起來也就更加輕松簡單了。
結語
數學教師需要在教學過程中重視對于學生的生活情境創設,借助情景教學模式來幫助學生養成良好的計算習慣,幫助學生追求在計算上的多樣化,提高學生對于數學所學知識的熟練程度,因此對于當前的小學數學教師而言,在核心素養教學改革的要求下,一定要強化對于學生的運算能力培養。
參考文獻
[1]白小娟,高麗.小學生數學計算能力的提高策略實證研究[J].現代商貿工業,2020, 41(10):2.
[2]王娟,李保臻.基于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的單元教學設計研究[J].數學教學研究,2019, 38(5):6.
[3]吳珠麗,陳秋月.核心素養導向下的數學運算能力培養的教學思考——以”二次根式”第一課時為例[J]. 數學學習與研究, 2021(6):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