蔡葉斌



摘 要:地理學科核心素養在不同的階段表現出不同的水平即素養梯度。問題研究課程在案例選取時側重一定的時效性、思辨性和深廣度,是素養水平提升的理想場域。本文選取人教版選擇性必修二“區際聯系與區域協調發展”章節的“問題研究:該不該引藏水入疆”為案例,搭建深度思維平臺,通過問題、資源和反饋的梯度呈現引領學生素養的提升。
關鍵詞:問題研究;素養梯度;藏水入疆;區域協調發展
中圖分類號:G633.55? ? ? ? 文獻標識碼:A? ? ? ? 文章編號:1005-5207(2022)02-0057-03
2017版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中核心素養的層次等級由水平1至水平4呈梯度提升形態,形成了獨特的素養梯度,其劃分依據涵蓋兩大向度即“情境”和“深廣度”。
問題研究課程是人教版教材特有的教學形態之一,是基于真實情景下指向問題解決的學習類型。選取的案例具有時效性、思辨性和深廣度,對學生的核心素養具有良好的提升培育效果。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利用資源、問題及師生教學反饋搭建素養梯度,幫助學生完成由單一或多個要素特征歸納向地理要素關聯特征和總體特征歸納的跨越。
“問題研究:該不該引藏水入疆?”本文選取網絡熱議的紅旗河工程進行深度解析,既有基于現實發生、發展的“情境”,又有因備受質疑而獨具的“思辨”和“深廣度”,是素養培育和梯度提升的良好載體。為進一步強化學生資源獲取的多樣性和客觀性,筆者還將課堂環境轉移為帶網絡的計算機教室,促成學生對資源獲取、篩選、提煉能力的提升。
課程按照情境(新疆地區農業發展潛力巨大,但受水資源的約束強烈)、問題(學者提出了引藏水入疆的工程,你對此持什么意見)、行動(利用地理信息技術和互聯網選取材料,組織觀點和語言并進行決策)、生成(闡述觀點“引藏水入疆利大于弊”或者“引藏水入疆弊大于利”并加以論證)為線索進行問題設計,簡要過程如表1所示。
一、資源與素材處理中素養梯度的搭建
地理實踐力素養關注積極行動的意識、從實踐中獲得基本感知、借助感知推斷事實、實事求是論證的習慣等。其對學生收集和處理地理信息的能力提出了明確的層級標準。問題研究場景需要用到更多教學資源,也會對學生獲取、篩選、提煉資源和素材的能力提出更高要求。在教學過程中筆者為學生準備了三類教學材料進行素養梯度的搭建。
1.利用簡單材料搭建第一層次素養目標
第一層次,利用給定的、簡單的材料,要求學生進行簡要歸納總結,地理核心素養層級指向多要素特征歸納的水平2,如在教學環節“一個改造新疆的逆天創意”中設置如下教學過程。
材料:新疆位于我國西部邊陲,地廣人稀,區域內主要地處干旱、半干旱地區,因此,其復種指數一直維持在1.0左右,即大多數耕地屬于一年一熟耕作制。受各種因素的影響,新疆糧食生產波動最大可達±20%,而全國平均水平一般在±5%以內。新疆南疆地區部分綠洲農業分布示意圖略。
思考:依據材料及所學知識推測新疆糧食生產產量不高、波動頻繁的原因。
參考答案:水資源短缺——農業灌溉用水難以保證,導致減產、絕收;冬季寒冷——復種指數相對較低,總產量不高;技術不足——單位面積產量較低;身居內陸,氣溫年較差大,自然災害頻繁——易造成農業減產;荒漠化嚴重——沙漠侵襲農田;人口增加,過度開墾——糧食產量不穩定。
2.利用復雜材料搭建第二層次素養目標
第二層次,利用給定的、復雜的、圖文并茂的材料,要求學生進行篩選、提煉和濃縮,并最終對問題闡述自己的看法。地理核心素養層級指向地理要素關聯特征與總體特征歸納的水平3至水平4,如在教學環節“一項舍近求遠的巧妙設計”中設置如下教學過程。
材料節選(圖1):
思考:闡述為何要提出引藏水入南疆?
參考答案:西藏地區水資源豐富但是需求量不大,其農業發展主要的制約因素是熱量,相較于水資源,熱量條件更難以改造;新疆地區面積大、可耕地多,未來發展潛力巨大,兩者之間由于資源稟賦和社會經濟差異導致“產”“銷”矛盾。此外,疆藏兩區域在空間上相對較近,也是促使藏水入疆的重要原因。與北疆相比,南疆地區光熱條件更充足,但水資源的約束性更強,水入南疆可以更好地彌補水資源短缺導致的農業生產波動,促進其農業穩產、城鎮發展和社會穩定。
3.利用開放材料搭建第三層次素養目標
第三層次,利用開放的、復雜的、無限的材料,在給定前提之下進行資料查找、甄別和篩選,并選取切口進行論證。地理核心素養層級指向地理要素總體特征歸納的水平4,如教學環節“一場改變中國的多方博弈”中設置如下教學過程。
思考:通過對已有資料的研判及網絡信息的檢索,組織語言與論點、論據并進行論證,最后闡述觀點:若藏水入疆工程所需資金得以解決,你認為究竟該不該引藏水入疆?
以上三個層次的思考、表達與材料獲取由單一到多元、由簡單到復雜、由固定到多變,思考問題由指向明確到思辨批判,為學生搭建了合適的素養梯度,可有效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
二、設問與追問設計中素養梯度的體現
問題式教學圍繞問題的解決促進學生核心素養的發展。在問題式教學過程中,問題鏈的設計至關重要,既應涵蓋課程教學程序的安排與推進,又應以梯度形態由淺入深地幫助學生深入剖析。在課程中,筆者也嘗試通過問題形態以及貫穿內容不等的問題鏈串聯教學活動,培育學生素養梯度。
1.主問題鏈的梯度設計
例如,教學環節“一項舍近求遠的巧妙設計”主要借助各類地圖和資料對藏水入疆線路進行分析,理解其線路布局的合理性。在此環節中,筆者采用問題鏈設計如下。
思考1:據圖指出藏水入疆線路所溝通的流域(河流)。
思考2:借助百度地圖,對藏水入疆線路進行審讀:①其穿越了哪些省級行政單元;②其經過了哪些主要地形單元;③線路為何要在青藏高原邊緣繞行?
思考3:在資料包中查閱資料,進一步闡述為何要引藏水入南疆。
在整個問題鏈中涵蓋了兩組不同層次的問題:第一組為思考1至思考2,思考1通過閱讀現有圖表可以獲得藏水入疆線路所經過的主要河流名稱(雅魯藏布江、怒江、瀾滄江、長江、黃河、塔里木河),達到核心素養水平1層次。思考2需要借助地形圖或給定的百度地圖(圖略),通過區域認知,熟悉其所經過的行政區、地形單元,并據人口、城市、地形等要素的分布進行分析,達到核心素養水平2至3層次。思考3則需要借助更加豐滿、客觀、翔實的資料進行篩選、提煉和濃縮,并闡述自己的觀點。
參考答案:線路主要穿越藏、滇、川、陜、新等省級行政單位;雅魯藏布江谷地、橫斷山區、川西高原、黃土高原、河西走廊、塔里木盆地等地形單元。沿青藏高原邊緣進行輸水管建設,可以避免地勢的強烈起伏,降低施工難度,青藏高原邊緣地區人口相對較多,沿途可進行供給,促進輸水效益最大化;邊緣地區地勢降低,可自流輸水,降低輸水成本。
2.次級問題鏈的梯度設計
在思考2中筆者又設計了次級問題鏈,依據讀圖要求和思考過程的難易進行梯度設計(表2)。
建構主義認為,問題是被賦予了挑戰性、真實性以及困惑性的任務,通過問題求解的過程可以獲得高階能力,核心素養是通過學科學習所獲得的高階能力和品格觀念的綜合體現。在問題研究課程中,教師可以不囿于教材、資源的約束,更自由地組織問題設計,搭建適切的素養梯度,完成學生核心素養由低到高的階梯式培育。
三、討論與理答過程中素養梯度的提升
由于在問題研究教學過程中增加了多層次的思辨,因此,學生討論和分享、辯論的過程應當成為課程設計的亮點和重點。在教學環節“一場改變中國的多方博弈”中,筆者就在學生自主查詢資料的基礎上要求他們進行觀點闡述。
思考:若藏水入疆工程所需資金得以解決,你認為是否應該引藏水入疆?參閱、查找、篩選資料,并選取某角度有理有據地進行論證。
按照“查閱資料—選取切口—篩選匯總—交換意見—闡述觀點”的梯度順序進行分享和辯論。通過激烈的討論,學生自擬角度進行了觀點綜述。
例如,認為“不應該引藏水入疆”的學生進行了如下的表述。
學生A:(藏水入疆工程)會導致土地鹽堿化;
學生B:(藏水入疆線路)沿線地形地質條件太復雜,施工難度過大,會引發地震;
學生C:(雅魯藏布江屬于)國際性河流,會存在外交壓力;
……
通過作答情況可發現學生們受核心素養的浸潤,觀點表達清晰,關鍵詞及重點突出,但語言組織單薄,邏輯聯系松散,多為單一要素的特征歸納。在此基礎上,筆者遴選一位學生進行觀點的收集和整理工作,并給予2分鐘左右進行觀點綜述。
學生D:新疆地區蒸發強,如果排水不暢,易引發土地鹽漬化;淡水引入并非水質型缺水的解決對策;地質地形條件復雜,工程難度大;向東部地區輸送水量減少,影響水質;受地質災害影響大;調水無法真正改變南疆生態脆弱現狀;外交壓力(印度);對調出地會產生不利的生態影響;南疆沙漠土著植物可能會消失,生物多樣性可能會減少……
通過該生的綜述可以研判其對“不應該引藏水入疆”問題分析和思考全面,層次豐富,邏輯與關聯性提升,體現了多要素和部分關聯性的特征歸納,但總體性的特征歸納仍偏弱,語句之間邏輯關聯性較弱,仍需進一步打磨。
參考答案:新疆地區深居我國內陸,以大陸性氣候為主,蒸發旺盛,且當地農業生產技術和排水設施落后,若大量引水入疆可能會加劇當地次生鹽堿化;自然地理環境具有整體性特征,南疆的生態環境脆弱,并非簡單由水資源短缺導致,因此引水入疆無法徹底改變當地生態環境;藏水入疆線路雖然設計巧妙,但由于路程長,地形起伏大、地質條件復雜等原因,施工難度較大,且易對當地脆弱的生態環境造成影響;雅魯藏布江為國際性河流,中國在協調、維護流域的開發利用方面負有一定義務,若大量調水可能會產生國際矛盾……
在課程中通過自主作答、歸納綜述和師生理答等環節,構建了不同層次的素養梯度,完成了學生素養水平的梯度提升。
問題研究以問題的發現和問題解決為要旨,豐富的情境素材以及梯度進階的問題鏈讓問題研究成為主題式教學設計的“素材庫”。無論是資料的篩選、問題的設計還是探討的組織都可以在理想場域中建構素養梯度,引導學生運用地理思維進行深度學習,利用全景資料進行客觀的評價,并合理表達自己的觀點,促成學生核心素養水平的有效提升。▲
參考文獻:
[1] 李京燕.論地理實踐力素養培養途徑(連載一)[J].地理教育,2017(4):4-6.
[2] 付媛媛,戶清麗,李潔瓊.基于問題式教學的高中地理新教材“活動”欄目教學策略——以人教版高中地理新教材必修模塊為例[J].地理教育,2021(5):44-47.
[3] 韋志榕.普通高中地理課程標準(2017版)解讀[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8.
[4] 于蓉.從“采點”到“采意”——基于SOLO分類的地理主觀題分級評分的實施途徑[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下半月),2017(8):50-52.
[5] 王佳瑩.基于新課程標準的高中地理問題式教學研究[D].哈爾濱:哈爾濱師范大學,2018.
[6] 湯國榮.教材“活動”設計的整體布局與螺旋提升[J],中學地理教學參考(上半月),2020(11):30-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