馬麗英
摘要:雙減政策的出臺主要是針對學生過重的作業負擔以及課外輔導亂象。通過雙減政策的實施,學生的作業量以及完成作業的時間的得以大幅度的減少。雙減政策的實施意味著學校教師要進一步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以此來適應雙減政策下的新的教育形式?;诖?,本文將針對小學數學學科,對雙減政策背景下基于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進行探討。
關鍵詞:雙減政策;自主探究;小學數學:教學研究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雙減政策后,小學生的課業量隨著減少,這就也意味著大部分的教學任務需要在課堂上完成。這對小學數學教師來說是一個不小的挑戰,需要教師在課堂上較以往更高效地完成教學任務。與此同時,學生學習的自覺性也是影響課堂效率的關鍵。在雙減模式下,建立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數學教學是提升課堂效率的關鍵,也是雙減政策下課堂教學模式改革的一個主攻方向。下文將從多個角度對此進行介紹。
一、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課堂教學的現狀
雙減政策一出臺便得到社會各界的好評與支持,學生的課業負擔壓力大幅度減輕,家長也不再為學生的各種課外輔導而奔波。學生可以盡可能地在課堂上完成學習任務,同時也可以在學校接受課后服務。
但隨之而來的問題也并不少。例如,教師的壓力變大。雙減政策禁止課外培訓,由學校提供正規的課后服務。作為小學數學教師既要面對課堂教學任務的緊迫以及課堂效率提升的壓力,這讓很多教師都覺得難以應對。其次,小學數學學科相對于其他學科來說學習內容相對復雜,教學難度也大。任課教師希望學生通過課后的作用來達到鞏固訓練的作用或者將沒有完成的教學任務放到課后作業中來完成。課業量的縮減在一定程度上會讓學生的訓練量減少。學生從高壓的狀態直接過度少低壓狀態可能存在適應問題,暫時還不能很好地適應新的學習模式。
二、雙減政策背景下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教學實踐策略
1、化難為簡,提升課堂效率
目前的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學學科教師可以嘗試簡化教學情節,采取多種方式讓教學內容化難為易。在以往的小學數學學習情況中,存在有教學脫離學生學習實際的想象。因此,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需要做出一些改變,在關注學生學習數學知識的同時也要關注學生是否能夠將所學的知識進行靈活的應用。比如說,在考試或者聯系中遇到題目變形考察時是否能夠通過動腦探究解決問題。
教師可以嘗試將學生學習的知識與學生的日常生活場景相結合,減少數學知識帶給學生的陌生感,降低學生的學習難度。例如,在學習《角的初步認識》這一節課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通過先通過對數學教材進行基本的瀏覽和預習,然后再將生活中的例子帶入課堂或者讓學生自己主動去搜尋,去探究生活中的實例。比如說“打開的剪刀、鐘表中的分針和時針、周一升起的國旗”,這些生活中常見的物品都是帶角的。在對角進行了初步的認識,了解了基本的概念之后,教師可以繼續詢問學生“你們覺得你們找到的角都會一樣的嗎?如果不一樣的話,那么有什么不同之處呢?”。由此發問,開始接下來課程的導入環節,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究。然后,教師再給學生細致的講直角、鈍角、銳角等不同的角的概念。這樣一來,不僅學生的學習難度可以降低,更可以帶動整節課堂的學習效率。
2、明確學生的認知規律
數學教師進行課程的教授是要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的,不能僅僅依靠教師的想法進行。雖然小學生已經經過了幾年的數學學習,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的學習能力很高 。所以,在日常的教學實踐中,教師要多觀察學生的學習裝填和學習的特點,多與學生進行有關數學學習的溝通和交流,了解學生內心想法,從而進一步總結出學生數學學習的規律,然后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對學生進行正確的引導,學生在引導的基礎上進行自我探究式的學習。
例如,在學習《克與千克》這一部分課程時,教師可以先讓學生,教師可以先從克與千克的關系開始講起,引導學生去探究什么時候該用克作為計量單位,什么時候該用千克。從簡單的部分開始說起,讓學生理解了克與千克的應用。然后在學生現有的學習基礎上再進行后繼單位比較或者計算方面的學習。例如,一千克的棉花和一千克的鐵哪個重?
循序漸進,根據學生的學習規律進行教學是較為容易讓學生接受的一種教學方式,學生能夠接受教師傳授的知識,那么在后繼的學習過程中也就更容易建立起學生自主探究的學習模式。
3、充分利用練習題目,加強探究訓練
做練習題目是鞏固學習到的知識的最普遍的一種方式,只有在不斷地練習鞏固中才能讓學習的數學知識更加扎實,延緩知識遺忘的速度。為了讓學生能夠在數學的學習過程中提高自我探究的能力,教師可以通過設計練習題的形式,最好是需要學生動腦探究才能找到正確答案的題目,讓練習題目發揮最大的作用。同時,教師可以將練習題目以課堂測驗的方式讓學生完成,營造一定的緊張氣氛,以此來檢驗學生對于數學知識的掌握程度。
例如,在學習《分數與除法》時,教師可以隨堂給學生設置一個題目,讓學生進行探索練習。李大爺家的頂層閣樓的窗戶是梯形的,玻璃的上邊長為五分之三,下邊長五分之四,高度為四分之三(單位為米),這一扇玻璃的面積是多少?將題目設計完后,教師可以通過解題比賽來調動學生的熱情,比如說“教師告訴學生,我看是誰做的又對又快”。學生做完后,教師再進行答案公布,對正確率高且速度快的學生進行這樣的練習形式不僅可以幫助學生去深層次的探究知識點,更可以提高學生學習的自主性。
雖然雙減政策的實施要求學校和教師減輕學生的課業量,但這并不意味著學生就可以不做作業,不做練習,而是要讓學生在有限的時間內做更有效的練習。這也是為什么我們要求小學數學教師要巧設練習題,依靠練習題來鍛煉學生探究能力的原因。只有學生在學習數學擁有一定的探究能力,能夠自主地學習才能提高課堂的教學效率,建立自主探究教學模式。
三、結語
綜上所述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課堂對于課堂效率以及課堂教學質量的要求更高。在此背景下,通過多種方式方法建立自主探究模式的小學教學模式是非常正確的選擇,這是應對新的教學政策所必須做出的教學改革。作為小學數學教師在新的政策背景下,一定要積極適應新的教學環境,及時調整教學狀態。教師可以在詳細分析學生學習現狀的情況下,從教學內容的難易結合,學生的認識規律以及學習過程中練習題的設計等方面進行教學改革,以此來推動教學的進步。
參考文獻
[1]魏相和. “雙減”政策下的小學數學質量提升策略研究[J]. 新課程,2022,(03):48.
[2]高丙顯. “雙減”背景下小學數學教學現狀及改善策略[J]. 試題與研究,2021,(35):109-110.
[3]張素賢. 促進數學深度學習 助力師生真正成長——“雙減”政策下小學數學深度學習的思考[J]. 遼寧教育,2021,(23):16-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