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啟家
摘要:七年級學生剛剛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在知識結構、學習方法、學習進度等方面需要逐漸適應,部分學生學科考試成績下降也是正常現象,需要我們細致分析原因,找準解決對策,則可以幫助學生順利提升成績。本文著眼于七年級學生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分析解決問題的對策,希望下文內容可供參考。
關鍵詞:七年級;數學學習;提高成績下降;原因和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 言:
七年級學生正面向小學教育到初中教育的轉折期,他們在學習習慣、學習方法和知識結構上需要不斷適應,這個過程中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因素是復雜的。作為學科教師必須帶領學生擺脫這種適應期的被動狀態,針對性解決數學學習中存在的問題,設計銜接教學方案,提高七年級學生對初中階段學習模式的適應能力。
1.七年級學生數學成績下降的原因
其一,教學內容難度的變化。小學數學教學內容具體、題型簡單、直觀性特征突出;重復的知識講解和練習實踐,可以幫助學生反復鞏固學習內容。步入初中之后,教學內容中開始出現一些新概念,包括絕對值、相反數、平行線的判定與性質等,增加了抽象的數學符號、概念和推理,對于七年級學生來說感覺知識學習難度直線上升。
其二,學習方法的變化。經歷了小學階段的學習過程,學生已經形成了固定的學習習慣和模式,多數小學生在進入初中學習階段后無法主動思考和學習的意識,學習狀態比較被動。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中,需要學生機械記憶的知識較少,學生的主要學習任務就是把握各部分數學知識之間的聯系,總結數學知識規律,逐步領悟數學思想方法。
其三,教學方法的變化。小學數學教師在初小銜接教學中強調初中階段數學知識的學習難度,很容易導致學生提前產生心理負擔,且課堂教學中容易采用教師的主導的灌輸式教學方法,對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缺乏肯定。到了初中階段,教師給了學生更多自主學習的空間,部分學生無法適應這種自由的學習環境[1]。
其四,學習評價的變化。從小學進入初中學段,在學科考試中,學生單項識記知識內容的方式已經不再適用,且考試難度增加、題目數量增加,學生需要在相對緊張的考試時間內完成既定的試題,并且需要學生進一步掌握靈活應用數學知識的能力。
2.七年級學生數學成績的提升對策
2.1銜接教材,建立新舊知識的聯系
在教學內容上的銜接旨在幫助剛深入初中的學生適應過渡期,新舊知識建立關聯利于調動學生之前的經驗,降低新知識的學習難度[2]。進入七年級后,學生能夠直觀感受到教材內容增多,數學教師要幫助學生在鞏固舊知識的基礎上,學習新知識。例如,有理數的運算教學中,我們在應用題型設計中要兼顧七年級學生的舊的知識經驗,如例題:“下面是某超市今年1-6個月月收入情況:1、2、3、6月的盈余各為14萬元、11萬元、11.5萬元、11萬元,4、5月的虧損各為0.7萬元和0.8萬元,請你利用正負數知識分別表示這六個月的收入情況,并計算超市今年1-6個的總收入。”題型設計思路和風格沒有完全脫離小學數學的題型模式,但同時融入了初中數學的知識內容。除了題型上過渡,還要引導七年級學生完成“數”與“式”的過渡,教師要善于利用生活化案例引導學生探索數學規律、初步理解建模思想,如例題:1只青蛙有一張嘴,幾只眼睛幾條腿呢?2只、3只、3、100只、1000只呢?你可以在計算中發現哪些規律呢?”。
2.2更新認知,減輕學生的心理壓力
影響學生數學成績的一個重要因素就是心理因素,七年級數學教學中需要教師關注學生的心理狀態,及時疏導學生的情緒[3]。七年級的數學課程內容中,很多知識是學生之前沒有接觸過的,并且在進入新階段的學習活動中后,學生的部分固有知識結構、數學思維、理念會受到沖擊和顛覆”,如小學數學階段的計算題中“2-3=?”的算式是不成立的,而初中教材中引入了負數概念,這種計算題是可以存在的,基于此,我們可以嘗試利用溫度的正負數表達,數軸“0點”左右的正負數表達等方式來幫助學生進一步完善知識結構,在打破之前認知的情況下順利構建新的認知。為了減輕學生在七年級數學學習中收到的沖擊,教師可以選擇應用合作學習、游戲教學等新方式激發學生的探究欲望,給學生提供自主學習的廣闊空間,同時多利用課余時間給學生個性化學習的更多機會,讓學生有機會查漏補缺。
結束語:
綜上,七年級是中學學段的開端,也是我們強調小初銜接教學的重要階段,面對初中階段的數學學習環境,七年級學生在知識儲備、思維模式和學習方式等諸多方面可能都孩沒做好準備,而教師作為教育引導者要肩負知識銜接教學、心理情緒疏導的重要任務,讓七年級學生及早適應中學階段的數學學習環境,提高學生的數學成績。
參考文獻
[1]張峰.淺談小升初小學數學的教學銜接[J].才智,2019,(26):33.
[2]歐昌鉻.新課改背景下小升初數學教學銜接策略研究[J].內蒙古教育,2019,(21):95-96.
[3]王殿壯.小升初數學銜接的問題探究[J].中國校外教育,2018(06):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