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琴
摘要:小學數學是一門必修學科,是帶領小學生了解數學、認識數學的基礎。隨著我國中小學生的教育制度的不斷改革創新,小學數學教學模式也正在不斷的完善,本文通過對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存在的“數學化”缺失的問題進行分析研究,同時提出相關的解決措施方法,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數學課堂的教學質量和教學水平。
關鍵詞:小學數學;教學"數學化"缺失;問題;解決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1、小學數學教學存在數學化缺失問題的表現
1.1小學數據教學目標不明確,情景創設不合理
我國小學教學實踐過程中,數學教師為了可以更好的開展課堂進度,通過對傳統的教學模式進行改革創新,結合新的教學理念和教學模式。小學數學教師過于重視課堂教學成果,而忽略了學生的學習效率和學習進度。另外,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適當的根據教學內容開展情景教學模式,可以有效的調動小學生的學習興趣,而忽略情景教學與數學知識的關聯性,小學生在數學教學課堂中無法集中注意力,只對情景教學內容感興趣,無法充分掌握相關數學知識,從而失去了小學數學教學的目的和意義。
1.2傳統數學教學模式未從根本上改變,數學化與生活化不合理過渡
近些年來,小學數學課堂教學過程中,通過對傳統的數學教學內容進行改革創新,數學教師只是一昧的重視建設數學情景,從而忽略了教學內容。若情景教學長期發展下去,將會導致小學生形成固化思維模式,無法將數學化和生活化相結合,從而失去了對數據的觀察力、創造力、洞察力,失去對數學問題的分析、解決、計算能力,從而影響小學生的學習效果。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學過程中,“數字化”缺失的主要原因在于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過于重視教學內容和教學進展情況,而忽略培養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和鉆研精神。由此可以看出,小學數學教師的“數字化”教學意識的缺失,從而導致數學教學方式的不正確,影響小學生學習效率和學習質量[1]。
2、小學數學教學中“數字化”缺失問題的應對策略
2.1提高教師整體“數字化”教學意識
小學數學教師若想要改善“數字化”缺失的問題,首先需要了解“數字化”,認識“數字化”,“數字化”對小學生數學學習過程中帶來的影響,從而才能更好的開展“數字化”教學。“數字化”主要分為橫向數學和縱向數學,其中,橫向數學側重點在數學實踐相關內容,小學生在數學學習過程中,通過將數學生活化和生活數學化相結合,構建生活與數學之間的橋梁;而縱向數學主要是指數學從具體演變為抽象的過程中。數學教師只有將橫縱數學教學方式相結合,才可以更好的實現數學課堂教學效果。另外,“數字化”教學模式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數學思維能力、分析能力、解決問題能力,還可以有效的改善小學生的舉一反三能力。因此,學校可以定期組織數學教師,開展相關教學課程培訓,提高數學教師的整體教學水平和綜合素質,讓數學教師將“數學化”教學內容深入到課堂中[2]。
2.2結合教材創設“數學化”教學情景
教學情景法主要是為了有效的提高小學生的學習興趣,從而采取的一種教學方法。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通過采取情景教學法可以讓小學生更好的了解到數學世界,幫助小學生了解相關數學知識,從而更好的探索相關知識,提高小學生學習興趣。小學數學教師通過將“數學化”教學模式與情景教學模式相結合,從而可以有效的改善數學教學質量和課堂學習效率,調動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學生積極參與到課堂討論中。例如:在教學“分米與毫米”一課中,數學教師為了可以更好的培養學生關于長度的概念,可以通過舉例子的方式。例如:“同學們,老師有一支鉛筆,長度為10cm,寬為3cm,那么,有哪位同學可以用另外方式表達一下,這支鉛筆的長度呢?同學們,結合一下我們之前課堂上學過的內容,大家開動一下小腦筋。想到了可以舉手提示老師哈,老師看看有多少同學回家復習了。”通過一個問題,來培養學生獨立思考能力。由于上一堂課學習了“米”與“毫米”,同學們可以通過用“米”和“毫米”換算出這支鉛筆的長度,與此同時,老師將引出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將“厘米”與“分米”的換算結果在黑板上寫出來,從而培養學生從“數字化”的角度來分析問題、解決問題。
另外,在數學教學過程中,“雞兔同籠”題型也是十分常見,老師通過講解《孫子算經》小故事來調動同學們學習的興趣,同時將“雞兔同籠”的練習題寫到黑板上,“今有雉兔同籠,上有三十五頭,下有九十四足,問雉兔各幾何?”通過引出一個小故事,來讓小學生了解未知數與方式相關教學內容,并且鍛煉和培養小學生數學抽象的思維能力。教師通過提問一些具有趣味性的問題,從而來吸引學生的學習興趣。在一定的情境下,小學生會通過假設法、列方程式、列表格等方式來解答“雞兔同籠”的問題。數學教師定期開展相關教學內容,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可以鍛煉學生的整體思維能力,將“數字化”教學運用在數學教學課堂中,正確引導小學生數學思維模式[3]。
2.3實現數學教學與生活經驗的有機結合
“數字化”教學模式在數學教學過程中已經廣泛應用,在生活中遇到問題,不僅可以用數學知識進行解答,還可以根據日常生活積累的經驗來對數學知識進行深入的分析。數學教師不僅通過利用“數字化”教學模式來體現數學具有一定的抽象性、嚴謹性、實用性,還可以體現出數學具有一定的生活性。例如:數學教師在“千克與克”一課中,通過組織學生對身邊的物體進行測量,并且將數據記錄下來,以小組的形式匯報整理結果。這樣不僅可以有效的提高學生之間的團隊意識,還可以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4]。
3、結束語
小學數學課堂是學生最早接觸數學、了解數學的場所,因此,小學數學教師需要正確引導小學生,在遇到數學問題時,如何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從而可以有效的提高數學思維能力。小學數學教師在教學前,需要對教學內容進行備課,通過選擇最適合小學生接受的方式進行教學,從而讓小學生可以更好的接受數學,了解數學。另外,數學教師在教學過程中,將“數字化”教學模式與教學模式相結合,從而有效的提高小學生數學教學質量和學習效率,培養小學生獨立思考能力和數學思維能力,讓小學生喜歡上數學。
參考文獻
[1]劉瑋. 數學思想的本質意蘊及建構策略——基于小學數學教學實踐的思考[J]. 中國教育學刊,2014(06):68-72.
[2]陳一葉. 基于“再創造”的小學數學教學新探[J]. 上海教育科研,2019(10):56-59.
[3]任俊宇. 淺析新課改下數學化小學數學教學設計[J]. 亞太教育,2016(16):30.
[4]楊元超. “情境——模型”雙向建構的小學數學教學設計原則探究[J]. 赤峰學院學報(自然科學版),2017,33(08):225-22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