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詠
摘要:新時代背景下,中職數學教學方式的創新,是一項系統任務,不能一蹴而就,就目前教學實踐效果來看,不少中職學校的數學教學改革都在探索中,也取得了一定成績,但是仍有改進的空間,特別是教育理念、教學方式和情感運用層面,需加大力度進行完善。
關鍵詞:中職數學;教學策略;實踐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隨著我國社會的發展與進步,教育領域也在不斷地改革與進步,在新課程改革的大背景下,合作學習的教學方法、分層教學的方法與情感教學的方法,越來越多地被應用在教學改革中,能夠讓學生將書本中學習的知識應用在實際生活中。
一、信息技術教學策略的應用
在網絡技術發展的帶動下,信息技術逐漸應用在中職數學教學之中,這一創新舉措不僅對教學內容進行了拓展,而且變革了傳統意義上的數學課堂。傳統的數學教學方式,對書本十分依賴,教師的備課往往是根據書本進行,加上以往教學條件的制約,形成的教學思維定式,難免會給學生枯燥乏味的印象,一定程度上影響了中職學生對數學課程的學習,甚至還會產生厭學情緒。當然,數學教師對教學形式的探索,從未停止,但是由于教學硬件的限制,制約了創造性、試驗性的教學模式的開展。所以在整個教學過程中,以教師為中心的現象并未得到改善,學生獲取知識,只能是被動接受,缺乏交互式的認知過程,這對學生能力的提升并無益處。隨著互聯網的普及,這種單向式的教學模式逐漸得到改善,信息技術的運用不僅營造了教學氛圍,學生的積極性也在信息技術教學中大大提升,學習的主動性顯著增強,信息技術教學對發散思維的培養比傳統方式有巨大優勢,學生對知識點的把握不再只是靜態把握,而是動態獲取,豐富了知識應用的場景。2021年開展的中小學(幼兒園)教師信息技術應用能力提升工程2.0項目,所有教師都參與了學習和制作符合學生學情的信息化作品。以中職數學為例,老師們通過問卷星、學習通、希沃白板、愛剪輯等等各種信息化手段對學生進行學情調查和分析,發布作業和測驗,制作微課供學生反復學習。無論是教師還是學生,這些信息技術的應用不僅成為教學的必備渠道,而且是鍛煉思維的主要工具,突破了傳統的思維模式。比如在數學定理驗算過程中,應用可視化的手段將知識的呈現方式更加多樣化,不僅在數學課堂中融入數學文化,而且還對知識點進行多元化的梳理,以滿足不同層次學生的學習需要,提高中職學生的學習興趣。所以,對于中職數學教學而言,信息技術的出現和科學利用,為其提供了一套全新的解決方案,教學過程的各個參與方,都能夠從中獲得不同程度的提高。此外,使用信息技術的教學拓寬了素質教育的應用范圍,讓數學學科能夠以更加生動的方式影響學生的學習行為和認知,推動新課程的深入發展,讓學生進入教學中心,成為知識的挖掘者,而非知識的被動接受者。
二、合作學習策略的應用
隨著國家對職業教育投入的加大,中職擴招成為一大趨勢,中職學生由于認知能力的限制,對知識的理解存在一定困難,這就需要教師更加主動地關心學生的學習情況和進度,特別是合作策略在中職數學教學中的應用更加顯得必要。在合作策略的驅動下,教師的角色定位更應該是引導者,而非純粹的教師角色。具體而言,中職學生的技能培訓和運用是其重要的學習任務,這就意味著數學科目的學習會讓部分學生產生抵觸情緒,不少學生認為“數學無用論”,這種意識是極其不可取的,面對這種情況,教師應該發揮作用,逐步引導和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首先解決學生的心態問題,學習態度決定了學習達到的高度,這是進行數學學習的基礎[4]。其次,對部分數學基礎薄弱的學生進行情緒的疏導,慢慢培養其對數學的信心,為他們營造輕松愉快的學習氛圍,在某些情況下,分數會成為影響學習積極性的主要因素,所以在某些情況下,弱化分數的實際意義,著重培養學生的創新思維是合作學習策略的重要手段,無論是教學創新還是知識創新,都是無止境的,教師需要與學生共同學習,才能共同進步。此外,合作學習還體現在學生之間的互幫互助,數學思維由于本身的特殊性,并非每一位學生都能立刻到位,在任何一個班級里,學生認知能力存在差距是客觀存在的,教師在進行課堂教學時,在把握學習進度的同時,還需要觀察學生對知識點的吸收情況,主動了解學生最近的學習狀態。對一些學習進度較慢的學生需建立互助合作的機制,營造良好的學習氛圍,學生在進行互幫互助的同時,也能對知識點進行再一次梳理,這既是復習的過程也是鞏固的過程,而這一機制的形成和正常運轉,需要教師從中加以引導,這是傳統數學教學中無法實現的。具體而言,利用信息技術的支持可以對學習小組進行組織和管理,學習全過程的展示和交流,自評和互評活動的組織等等,讓互幫互助的機制通過合作小組進行支撐,學習小組存在的價值并不只是學習上的互助合作,還是營造良好學習氛圍的重要手段,值得推廣。
三、情感策略的應用
(一)重視學生的心理活動,摒棄落后思維
情感策略的核心在于關注學生的內心活動,中職學生由于認知能力較差,特別對于數學學科,不少學生對數學具有恐懼感,這既是不自信的表現,又是對數學認識存在誤區的體現。對教師而言,在關注教學進度的同時,對學生內心活動的變化也應該加以重視,主動與學生進行溝通,了解他們對數學的真實看法,這樣才能改進自己的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有效性。
(二)明確定位,建立新型師生關系
長期以來,數學教師的角色定位側重于教學,很難與學生形成多層次的互動關系,這與教師的教學方式有關。在眾多中職學生看來,數學教師的最大特征就是嚴肅,這樣的數學課堂往往是最不活躍的。長此以往,無形中拉開了學生和教師的距離,這種情況并不利于新型師生關系的形成。所以,對于中職數學教師而言,調整定位,與學生形成積極的師生關系,既是素質教育的要求,也是自我調整的重要途徑。
(三)注重數學文化的滲透
情感策略除了在教學方式上有所體現外,也可以在教學內容上進行嘗試,很少有教師會在教學過程中,加入對數學文化歷史的講解,學習數學,如果缺乏對其歷史人文背景的了解,學習行為是沒有生命力的,也就是說學習是教條的、沒有情感的。任何數學成就的達成無不需要無數數學家作出犧牲,而這些歷史認知需要學生銘記于心,這也是情感策略的主要內容,通過情感策略培養學生對數學的興趣。
四、結語
綜上所述,中職數學教學只有多管齊下,才能把教學創新和素質教育真正落實,才能把學生帶入一個生動活潑的課堂中學習,充分調動起學生的參與意識與學習的積極性,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做學習的主人,培養出適應社會發展的綜合型人才。
參考文獻
[1]王婧.淺談中職數學的教法與學法[J].職業,2020(11):47-48.
[2]尤永峰.如何學好中職數學[J].考試周刊,2019(89):66-6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