何純淵
摘要:道德與法治課理論性強,而影視資源具有滲透性強、影響持久及形象、生動、直觀等特點,將其運用于道德與法治課中,不僅能活躍課堂氛圍, 提高教學效率,還能對學生的成長產生深遠影響,本文結合筆者的教學實踐,就電影賞析在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中如何科學選擇和有效利用,促進課堂教學整體效果做粗淺的介紹。
關鍵詞:電影賞析、初中、道德與法治課堂、運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初中道德與法治課的主要任務是幫助學生形成正確的人生價值觀,使學生成為合格公民。正如雅斯貝爾斯所說“教育包括知識內容的傳遞、生命內涵的領悟、意志行為的規范,并通過文化傳遞的功能,將文化遺產交給青年一代”。“思想品德”改為“道德與法治”,凸顯了對法律知識的重視,也提升了教材的整體難度和高度。教學方法上,要把教師的教學,學生的學習、教材的內容、社會的熱點有效連接,在新課改背景下,筆者最近幾年將影視作品運用到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收獲了良好的教育教學效果。
一、電影賞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中的價值分析
(一)電影賞析打破傳統沉悶的課堂教學
道德與法治教師多采用講述法,但部分知識點專業性較強,導致部分學生失去學習興趣,情感受到壓抑,辨析和鑒賞能力得不到培養,從而造成“教者昏昏終日,學者昭昭無期”的局面。
而影視資源畫面立體生動,場景引人入勝,利用這種優勢,不僅能給學生認知感性素材,而且能使深奧道理條理化,復雜內容淺顯化。更為可貴的是經典的影視資源所承載的優秀文化和高尚思想,有利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和認知觀,正如伊壁鳩魯所說“幸福是一種快樂的體驗”,影視資源的引入,讓課堂不再沉悶,讓學生在課堂學習中收獲快樂。
(二)電影賞析有效激發學生學習內驅力
學習的成效,很大程度上取決于學生是否積極參與課堂學習。歷年蘇州中考考點“青少年的優秀品質”,是主觀題中的基礎分,但仍有學生幾乎一分不得,面對現狀,一次筆者播放了剪輯好的約6分鐘的《飛屋環游記》,主人公和爺爺通過努力、創新、毅力,把老屋搬到夢想中的彩虹瀑布邊,實現了對奶奶生前的承諾。影片放映結束,筆者沒有一句說教,孩子們眼中已充滿神采,脫口而出“磨礪堅強意志”、“樹立崇高理想”、“保持樂觀心態”、“勇于戰勝挫折”、“在實踐中學習”等優秀品質。而向來上課沒精打采的“他們”,也伸長了求知的脖子。多次教學實踐表明,在教學過程中播放影視作品,不僅能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而且能激發學習欲望,當學習由被動轉為主動,學習內驅力釋放,教學質量的提高也就水到渠成了。
(三)電影賞析能夠打造和諧的師生關系
親其師信其道,教與學是一個人性化的有機互動過程,脫離了和諧師生關系的教學難以滿足學生學習的需要。和諧的師生關系本質上是雙方基于理解、包容而展開的主體間的平等對話,是動態生成的雙向聯系。
良好的師生關系能使學生在學習中擁有良好的情緒,所以學生喜歡的教師,其教學效果總是比較優異。但亦師亦友的關系又豈是簡單就能建立的呢?筆者認為有共同語言,有語言溝通便是一個良好開端。不少學生表示喜歡我的道法課,我竊喜這多半是電影賞析的“功勞”,因為我為學生創造了一個有張有弛的學習環境,使他們在潛移默化中接受教育。有時課后學生還會和我繼續談論,電影賞析拉近了彼此關系,使“亦師亦友”不再是空話。
二、電影賞析在道德與法治課堂教學中的運用初探
(一)精心挑選、適合教學
案例:《厲害了我的國》
在復習九上四個單元,和學生構建思維導圖時,筆者播放電影《厲害了我的國》的剪輯片段,射電望遠鏡、“藍鯨2號”、中國藍光伏等,完美演繹祖國在黨的領導下實現了站起來、富起來、強起來的過程。
1.明確教學目標
電影賞析作為一種新型的教學方法,其宗旨是服務于教學,所以首先要研究教材,明確電影賞析的教學目的和重難點、尋找知識點間聯系。該案例中,不僅給學生視覺上的震撼,身臨其境地感受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科教興國人才強國戰略取得的成就,認識到青年一代要高揚民族精神、中國精神,同時讓學生根據視頻聯系考點節約資源保護環境的基本國策,感悟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緊扣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四個單元的內容巧妙地串聯在一起,便于學生理解和運用。
2.兼顧立德樹人
道德與法治課程承載著貫徹黨的教育方針,落實立德樹人,發展素質教育,推進教育公平的任務。因此教師在選擇賞析片段時,既要考慮其對知識目標的作用,也要考慮對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引導。該案例通過大規模航拍鏡頭,展示強國風采,傳遞中國力量,賦予學生情感上的奮進,愛國情感油然而生。
(二)裁剪適度、把握時間
案例:《當幸福來敲門》
在教授“多彩的職業”時,筆者采用了勵志電影《當幸福來敲門》,首先約30秒向學生介紹一位單親爸爸從落魄業務員,渴望成為股市交易員的背景,再通過剪輯好的賞析片段,讓學生認識到經濟全球化,科技創新發展,給人們的職業選擇帶來更多機會,同時也對勞動者素質提出更高要求。主人公在數字和記憶方面的天賦,以及鍥而不舍的精神,使學生感悟職業選擇時要考慮興趣愛好,把握個性特長,結合能力和經驗,以及各行各業都離不開實干和敬業精神。
1.珍惜課堂時間
一節課40分鐘,若賞析時間太短,學生難以理解;時間太長,則影響教學進度,這就要求教師對其加以簡單介紹,交代賞析片段的前因后果,如上述案例中筆者在伊始簡單介紹了單親爸爸的生活艱辛,但又對生活充滿憧憬的背景。同時教師要進行科學合理的裁剪,必要時倍速播放。
2.提高編輯技巧
當今社會,一體機、希沃白板、釘釘直播、微課等對教師的信息技術水平提出了更高要求,作為教師應不斷提高自身的信息技術水平,如運用格式工廠、Adobe Premiere等軟件對視頻進行分割和拼接,對視頻格式和分辨率進行轉換,為視頻文件添加字幕等,這也是教師終身學習的一種體現。
(三)翻轉課堂、激發潛能
案例:《舞動人生》
新課程理念下,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是課堂的主體,電影賞析,提供了翻轉課堂、學生上臺的媒介,可提升其語言表達能力,豐富舞臺經驗,增強自信心,實現教學與藝術的結合。在引導學生實現理想中筆者運用了《舞動人生》,讓學生領悟“也許我當時因為要實現夢想只有一條途徑,可如果我選擇了一條路,這并不意味著我要放棄其他的方式。”
1. 緊密聯系生活
教師要牢記道德與法治課程要構建學科邏輯和生活邏輯的統一,因此在播放影視片段后,可采取感悟電影、小組討論、鏈接書本、續寫故事、我來點評、小小辯論等活動形式,在該案例中我首先讓學生談觀后感,續寫我是主人公會如何,借機讓學生談自己的理想,從小到大理想是否發生過變化,再讓學生談困惑,以及實現理想的艱難,接著讓身邊的同學以第三者的角色分析。整個教學活動圍繞學生的生活,實現教學內容生活化,正如陶行知所說:“教育只有通過生活才能產生作用并真正成為教育。”
2. 發展學生素養
蘇霍姆林斯基說“最高的規范就是自由。”教師要為學生提供自由的空間,讓學習更加靈活、主動,提高學生參與度。在運用電影賞析教學時,教師要關注學生的過程性成長和進步,認可閃光點,激發潛能,發展初中生的核心素養。電影賞析的最大優勢在于活躍課堂氛圍,調動學生積極性,所以在該案例中我構建人人都有話說,人人都想參與的課堂氛圍,把更多的發言機會留給內向的學生,同時關注學困生的自信心培養。
(四)古今中外、取其精華
電影文化本身就蘊含著大量的思政課信息,當代學生,接觸多,見識廣,所以電影賞析的取材范圍應古今中外,發散學生思維,提高學生鑒賞力。
“古”,奧斯卡經典電影,一直是我們認可的精神食糧;“今”,貼近學生生活實際,更能引起學生共鳴,激發學習興趣;“中”,傳承中華傳統文化,更符合國人審美理解,簡潔易懂省時;“外”,當今世界已融為一個整體,對待外來文化,取其精華為我所用。
總之,不論時間和空間,不論語言和國度,能圍繞教學目標,服務于課堂的電影片段都是合適的,這也是時代發展的需要。
(五)重視延續、以心育人
教師對受教育者的作用是以教育影響為中介的,以人為本的教育不是改變、塑造、訓練學生,而是尊重、愛護、信任、賞識每個學生,為他們建立心靈的家園,讓他們看到生命的光明、生活的希望。
不同于簡單的說教,電影具有強大的藝術感染力,運用生動的故事情節來表達思想內容,對學生的影響往往是“潤物細無聲”的,對觸動其心靈的情感也是最深的,它的短期價值是服務于道德與法治課堂的講授,而它的長久價值在于教師影響了學生的人生觀和世界觀,所以教師在選擇賞析片段時,要兼顧其背后深遠的育人價值,這也是我們在多年之后更愿意看到的教育的美好。
正如蘇霍姆林斯基曾說“多年的經驗使我們得出結論,可以把所有的教學方法歸納為兩類,一類是使學生初次感知知識和技能的方法,另一類是使知識得到進一步理解、發展和深化的方法。”而電影賞析豐富了教育情境,筆者認為無疑兼顧了兩類,使“教育”追隨“美好”。
參考文獻
[1].肖川.教師的幸福人生與專業成長.新華出版社,2009
[2].鄧會敏.用微電影演好思政課育人大戲.吉林省教育學院學報,2019(08)
[3].陳強,李見新.學生動起來 課堂活起來.河南教育,2018(12)
[4].張百順.論教師在提升學生思政課獲得感中的主體作用.吉林師范大學學報,2019,(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