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紅艷
摘要:隨著近年來我國經濟的飛速發展和教育領域的不斷變革,人們對于人才的要求越來越高,考試成績已不再是評判人才的唯一標準,而良好的心理素質和素養成為了人才的培養重點。眾所周知,小學生群體由于年齡尚小,生活經驗欠缺,他們從幼兒園過渡到小學階段,受到的學習壓力更大,而作為心理素質養成的關鍵時期,班主任的作用逐漸凸顯,如何對小學生實施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引導他們處理負面情緒,用積極的心態面對學習和生活,是本文探討的重點。
關鍵詞: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對策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班主任作為班級管理的主導者,對小學生的影響頗深,班主任是與小學生在校接觸時間最長的老師,而小學生喜歡模仿自己的長輩或父母,班主任也是他們最好的模仿對象,可以說班主任的一言一行隨時都影響著小學生的心理素質、人生觀和價值觀等。在新時期下,班主任應當主動學習最前沿的心理健康教育模式,針對小學生的年齡特點,對目前的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進行優化和創新,讓小學生的綜合能力得以健康發展。
一、新時期小學心理健康教育開展的必要性分析
黨的十八大提出,立德樹人是最基本的教育任務,注重學生的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1]。而作為綜合素養的關鍵一環,心理健康教育如何去開展去落實,成為了學校和班主任需要重點考慮的問題,心理健康教育對于小學生來說,能夠讓他們減少負面情緒,緩解學習壓力,培養自己的抗挫折能力,在科學合理的心理健康教育之下,小學生的適應能力也能夠不斷加強,他們能形成良好的“三觀”,也能夠以更好的狀態迎接未來的生活和學習。
小學作為學生初次接觸的校園,對于他們未來的成長尤為重要,在這一時期進行的教育方式對他們心理素質的養成也起到了關鍵性作用[2]。小學生生活經驗欠缺,抗挫折能力往往較差,而他們習慣了在游戲中學習知識的習慣,往往并不愿意花過多的時間放在課堂上,他們對于新鮮新奇的事物較為感興趣,進而忽略了最基礎的學習,這些往往是小學生群體中很常見的問題,這些問題也急需班主任去解決。
二、新時期小學班主任加強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有效對策探析
1.學會鼓勵學生,對他們進行適當的贊美
以往在應試教育的背景下,很多教師只關心學生的成績是否提高,對于學生的評價也往往是依托成績來進行,而這對學生來說是不公平的,因為學生的學習過程、進步的幅度及平時表現等全部被忽略了,這樣會打擊學生的學習積極性,甚至會讓學生產生負面情緒,產生“破罐子破摔”的心理。作為小學班主任,應當將學生的學習態度、班級表現及進步的點滴都納入考評體系中去,對于學生的思想道德水平及學習行為素養等進行綜合性評估,這樣既能夠尊重每一位學生,給予他們更好的發展平臺,也能夠讓學生認識到學習成績不是一天養成的,是一步步上升的。班主任還要學會去鼓勵學生、贊美學生,讓他們認識到自己的優點,發現自己的閃光點。如班上有一位學生小明,數學成績不太好,但他的文采不錯,在學校還得過作文大賽的獎項,平時小明偏科嚴重,語文和數學成績一個天上一個地下,如果任由其發展,對小明成長非常不利,這時候班主任可以嘗試對小明進行引導和鼓勵,對他在語文學科上的表現給予肯定,告訴他語文是最基本的學科,底子好對于學習其他科目一樣有所幫助,然后再告訴小明,其實數學老師也一樣對他給予厚望,只要自己肯努力,數學成績一定能有所提升。
2.打造更為和諧的師生關系
以往班主任在小學生心目中的形象往往是神圣的、威嚴的、高高在上的,如果小學班主任沒有建立起與學生之間溝通的橋梁,會讓小學生對班主任產生畏懼感,久而久之學生甚至會對班主任的說教產生抵觸心態,這樣一來當小學生有心理問題發生時,班主任也不能及時地進行了解和解決,特別是有些班主任,往往會在處理問題時顧及到學生的學習成績或自己與學生的私人關系,沒有引起高度重視,采取一帶而過的處理方式,這些都是非常不妥的解決方式。在新時期下,作為小學班主任,首先要學會用小學生的角度去看待問題,然后要學會換位思考,當學生遇到困難時,班主任要及時地進行引導,為學生提供更為成熟的解決方案。當然班主任也要學會尊重小學生,當他們犯錯時,考慮到學生的自尊心不受到傷害,不當面批評他們,而是采取一對一的方式去溝通。再如班上的學生笑笑很喜歡與同學打架,誰跟他坐同桌就要倒霉,甚至前后左右的同學都有投訴過他,如果班主任當面指責笑笑,肯定會傷到他的自尊心,讓他心生不滿,繼而發生更多投訴事件,而如果班主任選擇一對一的溝通,將笑笑叫到自己辦公室,進行不斷的開導,告訴笑笑其實班上的其他同學都渴望與他交朋友,而且打架并不是解決一些矛盾的途徑反而會增加和激化矛盾,然后班主任再對笑笑在學習成績、體育課程上的表現進行鼓勵,讓他時刻規范自己的行為,這樣笑笑既不會覺得班主任指責了他,同時也會站在班主任的角度去理解班主任,不好意思的低下頭認錯,然后在今后學習中糾正自己的行為。
3.家校聯動,家校共育
小學生還處于二點一線的階段,對于他們來說,教育場所除了學校就是家庭,而父母作為小學生的第一任老師影響力不可代替,所以班主任要認識到這一點,定期開展家長會,定期與家長進行電話溝通或定期家訪,及時了解小學生在家的狀況。同時班主任還可以創建家長微信群或QQ群,讓家長能夠對孩子的心理健康問題進行及時地反饋,這種溝通是極為有效的,在群里家長都可以參與到心理健康話題的討論上來,班主任也能夠隨時地對家長進行引導,只要發現學生有負面情緒或苗頭不對的舉動,就能夠立即進行阻止和勸導。除此之外,班主任還可以定期邀請心理專家到班級中去宣導,幫助學生更早發現自己所存在的問題,并讓其學習更加科學的方法。針對本班級特殊群體的學生,班主任還可以對他們開展心理健康教育課程,或者聯合他們的家長,進行在線遠程指導,幫助學生排除心理障礙,解決心理問題。
總結:
綜上所述,作為小學班主任,既要摸清本班級學生的個性特點,也要掌握小學生的年齡特征和心理活動規律,在心理健康教育的過程中,班主任要學會尊重學生和鼓勵學生,拉近與學生之間的距離,讓學生在學習中獲取自信,當他們遇到問題時能及時向班主任反饋,從而減少負面情緒的產生。在新時期下,班主任必須站在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根據學生的需求不斷優化心理健康教育措施,這樣才能對學生實行科學的心理疏導,讓學生擁有更加健康的心態。
參考文獻
[1]付康琳.小學班主任滲透心理健康教育研究[J].漢江師范學院學報,2020,40(2):142-144.
[2]康馨.小學班主任心理健康教育初探[J].基礎教育論壇,2018,(19):56-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