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麗
摘要:小學語文教學的重頭戲就是小學生作文能力的培養,需要教師和學生對其給予高度的重視。寫作是學生對其所學語文知識與語文技能的表現與綜合運用,能夠在很大程度上體現出學生思維語言能力以及其學習語文知識的水平和能力。
關鍵詞:小學生,寫作能力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傳統的小學作文教學模式已不適應當前語文教學的發展,無法充分挖掘學生的內在潛力。“指導學習方法,培養自學能力 ”不僅是一種教學方法,也是一種教育思想和教育模式。小學階段的寫作教學就是在為之后的寫作能力做鋪墊,打基礎,不僅需要學生能夠學會如何運用所學表達所感,還要其能夠產生對作文寫作的熱愛之情,養成良好的寫作習慣,提升寫作能力。
一、加強學生興趣的培養
對于小學生來說,他們愛玩的心理還是很強烈的,想要讓他們主動的喜歡上一件事情,最好的辦法就是提高他們的興趣。在培養小學生寫作能力的時候也是同樣的道理,老師通過一些活動的組織等,把學生自然地引入到興趣的范圍之內,只要他們對寫作產生了興趣,那老師接下來要做的工作就是只剩下引導了,這樣不僅能夠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也能夠提高寫作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在具體實施的時候,老師可以簡單地創設一些生活的情境,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地感受生活,從而激發創作的靈感等。學生只有用心體會了生活,產生想要表達盡情的欲望,才能夠寫出真實的、優秀的作文來。
二、以精彩文段為教學資料
以字、詞、句的積累為作文教學的基礎,達到有效開展小學作文教學活動的目的,教師應首先充分遵循循序漸進的原則,根據學生的認知發展規律促進作文教學的層次化推進。一般來說,學生的寫作能力來源于廣泛的閱讀,在小學語文的日常教學過程中,學生接觸最多的閱讀內容即是課文。但許多教師在教學時傾向于將課文教學與作文教學分開,課文教學重在文本理解,而作文教學則只能以技巧、套路為基礎。這種最界限過于清晰的教學模式雖然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教師提高教學的計劃實施度,但其本質上并未能有效實現教學目的,因此,從另一個角度看,該教學模式仍處于低效階段。在小學生接觸各類型作文之始,教師可充分利用課文資源見縫插針地開展作文教學。
三、積累寫作素材
針對小學生作文普遍存在的問題就是寫作內容不具體,不生動。那么要想把作文寫具體,就離不開語言文字的積累。教師必須教會學生全方位、多角度地搜集和積累作文素材,讓學生從生活中選擇和分析素材,再進行有效創作。這樣學生自己親眼所看、所聞、所想的內空豐富了,經歷過的事情漸漸多了,擁有了良好的積累素材的方法和習慣,作文時自然就得心應手。然而,在小學作文課上,教師除教學生獲得得足夠的素材外,還要讓學生養成主動選擇和分析有用素材的習慣。持續實踐和體驗是學生實現這一教學目標最有效的途徑。
四、堅持寫日記、寫好日記
日記記錄是我們一天中所見、所聞、所聽、所想。因為它充當著備忘錄的內在功能,可以及時地歸納我們的學習、工作與生活體會,有助于學生的語文進步,同時還能夠極大地提升小學生的寫作水平,在學習之中有著相當重要的地位。生活是精彩的萬花筒,是一個豐富的資源儲存地,其中有很多精彩的寫作材料。教師可以引導學生使用化整為零的回憶方式,將一天的實踐分成幾個時間段,選取有深刻內涵的事件,抓住生活與學習的精彩內空,最后加以對比,挑選其中最好的材料,寫進日記里,而不是將所有流水過程寫成日記。只有持之以恒地寫好日記,才能鍛煉寫作能力。
五、鼓勵創作,積極交流
在作文教學中,我們千萬不要忽視鼓勵的力量。對于那些寫作水平不高的學生,教師應努力找出其中作文中的閃光點,及時鼓勵;對于寫作能力強的學生,教師應盡可能地提出稍高一的要求,做到既充分肯定其成功之處,讓學生看到自己的長處,又愉快地認識到自己作文中的不足。這樣,所有學生都能體驗到成功的喜悅。加強生與生之間作文的交流就是開辟學生訂合同感的一條重要的途徑,學生的表現欲望得到極大程度的激發。
總而言之,根據我們的作文教學實踐證明,只要我們能夠很好地、持之以恒地做到對學生多角度的觀察能力、多途徑的積累能力、多方面的說話能力和靈活運用能力的培養,不斷地讓更多基礎的東西充實到小學的作文材料倉庫里,小學生的作文能力和作文綜合素質在多寫多練中感悟寫作技巧,提高寫作能力。才能為下筆有神打下堅實的基礎,從而有效推進我們小學寫作能力的提高與改進。
參考文獻
[1]王康玲,小學語文教學中學生寫作能力的培養[J],新課程,2016,8
[2],何燕,語文教學中如何培養學生的寫作能力[J].教師,2012,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