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剛
摘要:初中生的數學學習意識不強,他們學習數學知識的過程中還依靠教師的引導,更需要教師的關心,初中階段是學習習慣的養成時期,更是學生的思維逐步完善的階段,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學習能力的提高,尊重學生的個性化思維特點,更要為學生的學習提供更多的保障,讓學生的數學學習更加具有實踐性和創新性。
關鍵詞:初中數學 ?教學評價 ? 學生 ?學習能力 ?方法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初中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啟迪者,是學生的學習伙伴,由于初中生對教師都會心生崇拜之情,他們對教師是有逆反和喜愛的兩種情感的,都希望自己擁有教師的智慧和權力,更有教師無所不知的本領。作為教師就要走到學生中去,多和學生進行交流,了解學生的思想,了解學生的思維特點,更要對學生的學習意識進行引導和促進,讓學生的數學學習過程中充滿了快樂和愉悅的情緒體驗。數學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是多元化的,教師的評價會讓學生欣喜不已,更會成為學生喜歡數學、愿意學習數學的階梯,數學教師一定要善于把評價運用到數學課堂中來,運用到學生的作業中來,穩定學生的情緒,讓學生的數學學習由苦學變為樂學。
一、評價的內容要盡量符合實際,能夠激起學生的學習動力
素質教育下的初中數學教師要注重對學生的促進,初中生還不能夠正確的評價自己的學習態度、學習習慣以及思維品質,他們對于數學學習的認知主要依靠于外力,教師的課堂評價和考試成績是衡量學生學習的主要渠道,作為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運用課堂評價,豐富課堂評價的內容,讓學生能夠在學習的過程中增強學習習慣,鞏固思維習慣,并且把數學課上的這種習慣長期堅持下去,不斷的進步和發展。為了有效提升學生的核心素養,教師需要使其清楚了解自身情況,因此在調整教學評價模式時,需要注重內容的真實性。教師需要在評價前對學生的實際情況進行充分了解,可以通過考試成績、調查問卷和面對面交流的方式了解其學習狀態和學習成果,站在客觀角度分析其綜合能力。在課堂教學中,教師可以開展隨堂測驗或者組織學生進行實踐活動,對學生的試卷成績和參與活動的積極性等進行客觀分析。在評價時,盡量避免使用“不錯”“可以”等簡單而重復性的語言,而是針對其具體行為進行針對性點評,讓學生體會到自己的優勢與不足。例如,在學習“全等三角形”這一知識點時,教師在講授完課程之后,可以讓學生對于實現全等三角形的條件進行歸納總結,在學生講出答案后,可以對其思路清晰程度、語言表達的流暢性和知識的掌握能力等進行針對性評價,以貼合實際的針對性評價內容促進其積極參與學習活動,為提升核心素養奠定基礎。教師對學生的評價還可以通過在黑板上個人名字的后面張貼一個笑臉圖標來進行鼓勵,讓學生對于數學課有一種期待。評價的內容要多方面,學習進步也是應該及時的予以評價的,通過多樣化的評價內容讓學生能夠對數學學習充滿期待,也讓不同層次的學生都能夠獲得教師的肯定,這樣的課堂才是教師和學生互動的課堂。
二、巧妙的使用評價方式,提高學生的自信心
初中生的思維還停留在形象思維階段,教師對學生的評價方法也要多元化,讓學生在受到表揚之后,心理美滋滋的。在設計教學評價方法之前,教師需要充分了解授課形式,根據課堂實際情況選擇與之相適應的方法。除了語言表達的方式外,教師還可以選擇文字、行為、表情等形式,如在作業本上寫評語。許多學生有不認真完成作業的壞習氣,教師為了讓學生養成認真完成作業的習慣,可以在作業本上畫個笑臉的表情進行鼓勵,使學生為了獲得笑臉而努力,這樣的評價同樣能夠成為學生進步的動力。教師還可以在課堂上利用微笑、點頭等表達自己對學生的認可和贊賞之情。口語表揚和態勢語的表揚交差進行,能夠讓教師的語言具有感染力,也能夠讓課堂氣氛更加活躍,使教師和學生之間縮短距離。教師需要將評價方式和教學方式進行有機結合,充分發揮兩者的價值,為學生營造良好的學習環境。例如,在學習“統計”這一課時,如果只是死板地向學生傳授課本上的知識,那么在學生面前展示的將是密密麻麻的圖表信息,而找不到其中的重點。如果教師能夠把圖表信息轉化為敘事的方式向學生傳達,讓學生可以根據圖表里的信息自由發揮,在該環節中,教師可以參與到學生的討論活動中,仔細傾聽學生的觀點,在適當時機可以對其進行點撥,在其展現出清晰的思路時,可以通過點頭、豎起大拇指的方式對其進行評價,促進其不斷提升學習積極性。教師對學生進行評價可以在新課之初師生問答中開展,也可以在學習新知,教師在小組活動巡視時進行,更能夠在課堂小結活動中進行,多個角度的評價和多種方式的評價,讓學生能夠體驗到數學課堂的豐富,也使學生的學習動力更足,學習熱情經久不衰。
三、完善評價體系,培養數學思維
數學教師是學生學習道路上的合作者,合作伙伴熱情高,教師的教學熱情才會高,教師要適時、適度的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對自己的關愛,還能夠讓學生和教師之間建立友好的關系。評價體系的完善是圍繞數學學習開展的,通過教師的鼓勵能夠讓學生的數學思維發展更快,也能夠讓學生的觀點更加具有個性化。在設計評價體系時,教師應該實現授課形式的多樣化,創造合適的條件為全方位、多角度地了解學生的實際情況提供便利條件。
例如:在《認識二元一次方程組》的教學,教師幫助學生了解二元一次方程及其解,正確判斷一對數是不是某個方程組的解,選擇日常生活中的實際問題,引導學生的自主分析與探究,教師可以針對實踐活動的環節設計針對性評價項目,如參與積極性、答案準確率、總結規律時的思路清晰程度、表達方式的準確性等,以評價體系的科學性和完善性引導其產生良好的數學思維,提升核心素養。
總起來說,初中數學教師要善于把評價體系運用到多個方面,對學生能夠全方位的進行評價,讓學生能夠感受到教師的關注,在教師的關注下,學生會成長的更快,對數學學習更充滿了熱情。
參考文獻
[1]田瑾.淺談初中數學高效課堂的構建[J].中國教師,2020(S1):173.
[2]張璐,趙建華.數學思想方法在初中數學教學中的滲透策略[J].中國教師,2020(S1):17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