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靜
摘要:語文是一個綜合性學科,它需要學生將自己的情感體會與知識進行融會貫通。語文教學重在培養學生的各項能力以及核心素養,那么如何提高當今語文教學的質量,讓學生在掌握基本知識時陶冶個人的情操,提高個人的道德水準與素養,除了對學生進行知識的傳授外,更重要的是通過閱讀讓學生領悟語言的魅力,鍛煉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與理解能力。基于此,本文章對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應用進行探討,以供相關從業人員參考。
關鍵詞:沉浸式教學;初中語文;閱讀課堂;應用
中圖分類號:G4 文獻標識碼:A
引言
閱讀教學活動是語文教學實踐的重要組成部分。通過閱讀教學,學生不僅可以學會快速獲取材料、積累知識,還可以提升能力、發展智慧、陶冶情操、塑造健全人格。閱讀教學的效果直接影響整個初中語文課堂的質量。在語文教學中,教師十分重視學生閱讀能力的培養。
一、沉浸式教學的定義
在認知理論角度來看,學習主要可以分成具身學習與離身學習兩種類型,具身學習其實指的就是,在學習過程中更加重視身心一體,保證學生擁有良好的學習體驗與感知能力。離身學習指的是,教育人員將知識通過機械化方法進行傳授,學生通過反復記憶進行理解,整體展現了身心分離二元理論。通過以上介紹可以看出,沉浸式具身教學有著多方面優勢,可以為學生創造虛擬的學習環境,學生將注意力全部集中在環境交互和身體感知上,從而獲取全新的學習體驗,為學習帶來全新思路,并且開展更加深層次的學習。沉浸式教學對學習者來講,擁有很強的感知能力,需要配備固定環境和相應的教學設備,逐漸提升教學水準,幫助學生更好地理解教育內容,保證教學質量不斷提升。
二、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應用
(一)強化閱讀教學的實踐性
首先,教師通過分類整理相關閱讀內容,讓學生在課后運用課堂上學會的閱讀方法和技巧,引導學生總結不同類型閱讀內容的分析方法和技巧,養成良好的閱讀思維習慣,提高學習分析問題的能力。其次,在語文閱讀教學中引入實踐性的內容,可以將實際生活的場景引入閱讀教學中,使學生建立課堂與實際生活的聯系,更好地理解閱讀場景,對學生運用閱讀技巧、掌握閱讀中的價值觀、培養閱讀習慣有促進作用。例如,執教《孤獨之旅》一文時,筆者要求學生回想自己曾經對父母的抱怨,父母有什么反應,當學生回想起自己對父母抱怨的原因時都沉默了。接著引導學生思考:“如果類似的事情發生在比我們更小的孩子身上,他們又會怎樣?”閱讀文本引導學生聯系生活實際,讓所學內容與親身感受相聯系,學生對文章感同身受,與其產生共鳴,從而與主人公杜小康共同成長。
(二)創設真實的閱讀情境
一是有助于體會作者的寫作意圖,例如,初讀《春望》,可以播放音頻讓學生體會詩人的感受和心情,體會詩人所要傳達的思緒。通過這種教學方式,可以發展學生的思維品質,讓學生身臨其境,真正感受到作者寫作的目的和傳達的思想感情。二是有利于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在語文閱讀過程中,掌握閱讀技巧,獲得閱讀經驗是十分重要的。如學習魯迅的《藤野先生》,文章內容較長,里面的字詞讀音容易出現錯誤,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播放音頻,學生便能在聽音頻中讀準字音,理解文章的主要內容。語文是不斷積累的過程,這種教學方式可以使學生積累豐富的閱讀經驗。三是利于加深理解。例如,在講解朱自清的《春》時,教師可以通過多媒體出示關于春天的圖片,并播放音頻朗讀。這種直觀教學的方式有助于學生更好地理解文章,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三)以學生為主體開展互動
語文這門學科不像數學需要教師單方面對學生進行知識點的講解,語文需要師生之間多交流,鼓勵學生抒發自己的觀點,鼓勵學生積極思考,不要讓學生感受到自己處于一個被動學習的狀態,要讓學生愿意主動去閱讀,只有這樣才能真正地達到初中閱讀教學開展的目的。例如,在學習《藤野先生》時,教師可以讓學生帶著問題去了解課文,教師可以提出問題:文章是怎樣通過回憶以及記錄作者留學過程中的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揭開這一問題時,教師要引導學生去思考,通過對文中段落的分析與理解,可以認識到作者是通過藤野先生的外貌、批改作業的仔細等事情來描寫藤野先生的優良品質的,作者通過回憶與藤野先生告別時決定學習生物學的事情來表現藤野先生對“我”的教誨以及“我”的思念。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鍛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多與學生溝通與交流,開展高效的互動化課堂。
(四)創建生活化課堂輕松教學
初中生正處于青春期,并且對周圍的事物以及情感都產生了全新的認識,思想在放飛時最容易產生迷茫,從而導致在一件事物上難以產生長時間的注意力,如果一味地運用傳統方式進行閱讀教學,那么就可能會導致學生知識只局限在課本上,難以讓學生產生對閱讀的興趣,從而對學生核心素養的提升也會造成嚴重的影響。在當前新時代發展的背景下,教師可以結合生活化的內容為學生創設情境,使學生在場景中感受閱讀,進一步加深理解,從而激發學生對閱讀的興趣。例如,在學習《故鄉》的過程中,教師可以進行這樣的生活化導入:提起故鄉,人們就會想到那桃花盛開的美麗,小橋流水的清幽,牧童短笛的悠揚以及民風人情的淳樸。故鄉在我們心中是那樣的美好,令人神往。于是,人們總會在飽經思鄉之苦和深受輾轉之累后,回到魂牽夢繞的故鄉。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魯迅的《故鄉》。教師可以讓學生觀察自己的故鄉有哪些迷人的風景,并帶到課堂上進行交流,知道小草是如何破土的,聽鳥叫、聞花香,也敢于擁抱星辰和大海。通過生活化閱讀使學生拓寬視野,促進自身無窮的想象。
結束語
有效的閱讀教學方式是每個語文教師所追求的理想與目標。語文閱讀教學的有效性直接影響語文課堂的質量,在我們實施語文核心素養課堂教學的大背景下,語文教師要從自己的課堂教學工作實踐入手,反思當前我國語文閱讀課堂教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并探索改善,不斷改進語文閱讀教學的途徑和策略,提高學生的閱讀水平。
參考文獻
[1]張雪榮.探究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運用[J].第二課堂(D),2020(12):54-55.
[2]朱寧廣.沉浸式閱讀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實踐[J].散文百家(新語文活頁),2020(12):69-70.
[3]袁清卿.淺談沉浸式教學在初中語文閱讀課堂的運用[J].科學咨詢(教育科研),2020(09):235-23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