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成夷
摘 要:新媒體環境給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了機遇和挑戰。探尋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對促進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具有重要意義。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有:利用新媒體技術加強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建設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豐富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發揮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監管作用。
關鍵詞:新媒體環境;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心理素質;提升
中圖分類號:G444 文獻標志碼:A文章編號:1008-3561(2022)05-0031-03
新媒體是利用數字技術,通過計算機網絡、無線通信網、衛星等渠道,以及電腦、手機、數字電視機等終端,向用戶提供信息和服務的傳播形態。隨著“互聯網+”時代的飛速發展,新媒體以其特有的魅力融入中職學生生活的方方面面。鑒于新媒體已深入影響中職學生的事實,分析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探究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及其對策,具有重要意義。因此,本文針對上述內容進行探討,以期提高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水平,提高學生心理素質,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一、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的影響
在知識經濟時代,新媒體以其開放性強、受眾面廣、傳播速度快、個性化突出、交互性好等特征吸引了學生的高度關注。但新媒體信息的隱蔽性、開放性、分散性等特點,可能會對學生的心理品質和道德發展產生一定影響。對此,中職教育者應結合實際,深入分析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心理健康產生的影響,為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研究打下基礎。
1.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認知品質產生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下,傳播渠道的多樣性、信息傳播的豐富性、網絡文化的開放性和信息上傳的及時性,為中職學生認知素質的提升創造了條件。中職學生可以借助新媒體擴大認知范圍,形成獨立見解和判斷標準。但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新媒體信息的直觀性和快捷性也能降低學生對事物認知的敏感度,導致部分學生認知膚淺,依賴網絡交流而忽視現實環境中與他人的溝通,不明確網絡信息的真實性而盲目信從,弱化理性認知和辨別是非的能力。
2.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個性品質產生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為中職學生提供了表達個性和情感的平臺,學生可以通過網絡平臺了解自己感興趣的內容,表達自己的觀點態度,接觸到更多領域、更多層次的人,增強個體的自信和價值感。但是,新媒體環境下網絡文化的多樣性和異質性、網絡傳播的隱蔽性和匿名性、虛假信息的欺騙性等問題的存在,很容易導致學生道德意識的弱化。這種弱化主要體現在是非觀念、道德意識等方面出現偏差,并缺乏自我控制能力。
3.新媒體環境對中職學生適應品質產生的影響
新媒體環境為中職學生提供了自主、新穎、開放的環境,能夠促使學生養成獨立學習、生活和交流的能力,展現出對生活的熱愛和對未來的暢想,促進個體自我調整和盡快適應社會。但是,新媒體的虛擬性會導致中職學生出現逃避學習和現實生活、逃避人際交往等問題,甚至會使學生出現自我否定、自我放棄的情況,這對于學生社會性品質的養成極為不利。
二、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心理健康教育存在的問題
1.新媒體環境下傳統教育的不適應
在新媒體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學生,獲取信息、掌握知識的自主學習能力增強,學習主體地位得到了極大的彰顯,但有些教師依然采用與學生學習能力脫鉤的傳統教學方式,注重理論知識的灌輸,忽視互動交流。這容易導致學生對心理健康教育產生抵觸情緒,而教師卻無法感知學生的思想變化,導致心理健康教育實效性不強。
2.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者能力的不匹配
有些教師對新媒體認識不足,運用新媒體的能力也不強,在心理健康課上無法結合新媒體技術來豐富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無法調動學生的積極性。在心理咨詢過程中,也不能嫻熟地使用新媒體與學生溝通,無法使學生在第一時間獲得心理援助,以致影響心理健康教育的時效性。
3.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對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建設的滯后
當前,部分中職學校的領導對新媒體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的重要性認識不足,沒有意識到新媒體的育人價值與作用,所以在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平臺建設上投入不足。這導致軟硬件設施建設滯后,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缺乏便捷性、豐富性、多樣性,無法滿足學生自我體驗、自我教育、自我實現的需要。
4.新媒體環境無法在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優勢
現階段,社會上已出現很多心理健康軟件及心理健康教育網站。有些心理教師還會建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微博、微信公眾號等,但因重視不足和內容更新不到位,學生與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平臺的黏合度并不高,新媒體環境無法在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發揮優勢。
三、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
心理健康教育是一項復雜、系統的工程,只有通過多種方式、多種途徑的交叉配合才能達到良好的效果。新媒體技術的出現,促進了學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多元化發展。在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同時扮演著信息接收者和信息發布者的雙重角色,他們接受心理健康教育的方式從被動接受轉變為主動吸納,大大彰顯自身在心理健康教育中的主觀能動性。中職學校要借助新媒體以更新穎、更豐富的方式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學生的學習與生活,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1.加強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
中職學校應該立足學生心理健康教育,定期對心理健康教師隊伍進行培訓和考核,切實提高其對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視程度和教育水平。學校應積極構建教師教育平臺,開展網絡教學,與其他學校共享教育資源,提高心理健康教師的專業水平和業務能力,幫助他們掌握新媒體技術。
2.改革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師要緊跟時代潮流,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養,將新媒體技術融入教學過程,立足實際,拓寬教育渠道,開展課內外結合、校內校外結合、線上線下結合等富有特色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動。為了更加直觀生動地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教師可以利用集文字、圖片、視頻于一體的多媒體技術來優化創新教育方式,使教育活動更具針對性和說服力,讓學生發自內心地認可教育內容,引導學生形成健康的價值觀,提高學生的心理健康水平。教師還要深入學生群體,以朋友的身份了解學生的訴求,掌握學生的心理健康狀況,根據學生的特點及時調整自己的教育方式,使心理健康教育更具針對性和實效性。
3.建設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平臺
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要想有效利用新媒體技術,就離不開網絡平臺的支持。利用新媒體技術構建心理健康教育平臺是一條有效路徑,中職學校要積極建設心理健康教育平臺,保證財力、人力、物力資源充沛。學校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既可以在課堂上傳授知識,激發學生的思維,還可以讓學生在課后的線上學習中進行補充性、鞏固性學習。這樣既可以調動學生的積極性,拓展心理健康教育內容,又可以讓學生通過線上學習鞏固所學知識或補充學習內容,從而強化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具體操作時,教師可以將微博、微信、貼吧MSN等作為載體,建立校園心理健康教育網絡平臺,為學生提供更具針對性的心理健康咨詢和疏導服務。同時,教師還可以利用學生常用的社交軟件與學生進行溝通,傾聽學生的想法,了解學生在日常生活和學習中的疑慮與困難,幫助學生排解心中的壓力,為學生答疑解惑。還可以在校園網站開設心理專欄,對學生的心理問題進行詳細分析和解答,使學生掌握應對心理問題的知識,提升心理健康水平。
4.豐富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
學校應該將心理健康教育融入體育活動、科研活動等,并通過網站、微信、QQ等平臺發送活動通知,鼓勵更多學生參與進來。心理健康教師可以借助網絡平臺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如學生心理測評、在線心理知識競賽等,還可以建立學生心理健康成長電子檔案,形成大數據,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奠基。教師可以將學生的班主任、父母納入心理健康教育體系,創建家庭、班級和學校共同教育、共同提高、相互促進的局面,多角度、全方位地推進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另外,學校應重視學生社團的建設,通過舉辦多種多樣的社團活動,讓學生發展自己的興趣愛好,充分展現自己的才華,進而豐富學生的精神生活,充實學生的內心世界。
5.加強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
校園文化體現了學校的文化凝聚力和創造力,和諧健康的校園文化可以塑造學校的靈魂,陶冶學生的心靈,促進學生心理健康發展,對學生正確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的樹立產生潛移默化的影響。而新媒體的發展給傳統的校園文化建設帶來了新的思路。中職學??茖W合理地運用新媒體技術,可以促進校園文化建設,豐富校園文化內容,為學生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促使學生更好地調節自己的心理,以更加積極樂觀的態度面對生活中遇到的困難,進而提升學生的心理素質。中職學校要加強新媒體環境下的校園文化建設,對校園現有媒體資源進行升級優化。學校要利用校園媒體資源將校園文化與心理健康教育進行有機融合,充分發揮校園媒體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引導作用。比如,可以通過校園網站發布有益于學生身心發展的教育內容,大力宣傳積極向上的思想觀念,營造和諧健康的文化氛圍,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接受心理健康教育,使他們敢于面對和承受心理壓力,不斷克服心理障礙。
6.加大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監管工作力度
新媒體環境下,學生可以多渠道、全方位地收集自己感興趣的信息。網絡信息紛繁復雜,而中職學生對信息的分辨能力有所欠缺,心理品質不夠完善,所以容易被誤導。同時,有的中職學生出現心理問題后,自己也難以發現,或者發現后也不愿意被同學和教師知道。對此,學校要加強對學生心理健康狀況的監管。每個班級可以設置心理聯絡員,負責觀察班級學生的心理狀態,認真完成心理月報,并上交心理健康教師。學校應定期組織班主任學習心理健康教育知識,培養和提升他們應對學生心理問題的能力。心理健康教師要認真維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平臺,對平臺上發布的信息仔細篩查,杜絕出現不利于學生心理健康的信息,保證學校的新媒體資源成為促進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有利平臺。
四、結語
新媒體是一把雙刃劍,給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挑戰。中職學校要正視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所面臨的機遇和挑戰,優化教育理念,充分利用新媒體互動性強、信息量大、傳播便捷等特點,采取有效措施開展心理健康教育。新媒體環境下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對策有:加強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師隊伍建設,改革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方式,建設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教育平臺,豐富新媒體環境下學校心理健康教育活動,加強新媒體環境下校園文化建設,加大新媒體環境下心理健康監管工作力度。
參考文獻:
[1]殷成潔,樊巧云.新媒體背景下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創新[J].教育與職業,2014(26).
[2]何昆.新媒體在中職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探索[J].記者觀察,2019(11).
[3]蘇珊.新媒體在中職學校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J].中小學心理健康教育,2020(34).
[4]劉淑均.新媒體時代中職心理健康教育的開展[J].現代職業教育,2019(01).
[5]姚瑤.新媒體在大學生心理健康教育中的應用研究[J].黑龍江教育,2019(04).
[6]許立俠.新媒體環境下中職院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析[J].課程教育研究,2015(10).
Exploration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Environment of New Media
Lou Chengyi
(Fujian Engineering & Economics School, Fuzhou 350001, China)
Abstract: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has brought opportunities and challenges to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Exploring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s of great significance to promote the mental health development of secondary vocational students. The countermeasures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in secondary vocational school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include: using new media technology to strengthen the construction of mental health teachers, reforming the mode of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building a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latform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enriching school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activities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and strengthening the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under the new media environment, give full play to the regulatory role of new media in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Key words: new media environment; secondary vocational colleges; mental health education; psychological quality; promot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