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方方,董志勇,李維勇
(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南京 210043)
2019年2月13日,《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正式發布,方案中提到在職業院校、應用型本科高校啟動1+X制度試點,其中“1”是學歷證書,“X”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鼓勵學生在獲得學歷證書的同時,積極取得多類職業技能等級證書。
Web前端職業技能等級證書是第一批1+X等級證書,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積極參與X證書的試點工作。2019年6月,學院獲批入圍首批1+X技能等級證書(Web前端開發專業)制度試點。學院積極探索1+X證書制度試點工作,并以此為契機推動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提升學校教育教學質量和學生就業能力。隨著移動互聯網以及5G技術的深入應用, 用戶體驗以及多端適配等方面的要求日益提高,大中型互聯網企業對Web前端崗位的需求日益擴大。同時,隨著“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理念的不斷深入,眾多小微型創業團隊甚至個人開發者都在Web前端領域找到了廣闊的才華施展空間。Web前端開發崗位群主要包括前端開發工程師、Web開發工程師、網頁開發工程師、H5開發工程師、JS開發工程師、Vue.js開發工程師、Node.js開發工程師、前端架構師,等等。
實施1+X技能等級標準,有利于學校不斷完善專業人才培養方案,實現院校專業人才培養對接產業需求,將企業的新技術、新標準、新工藝引入到人才培養方案中。為了貫徹落實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工作,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軟件技術、移動應用開發、計算機應用等多個專業同時開展Web前端開發職業技能等級證書試點工作。以復合型技術技能人才培養模式改革為出發點,按照1+X證書制度試點改革的要求,深化產教融合、校企合作,創新教育管理機制,完善人才培養方案,創新課程體系,強化“雙師”教師培養,積極推進教師、教材、教法“三教改革”,引領學生取得相關職業技能等級證書。作為試點院校,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在專業建設、課程體系建設、師資團隊建設以及考證過程管理機制這幾方面進行了實踐與研究。
以Web證書為例,目前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分院有3個專業(軟件技術、移動應用開發、計算機應用)將要實施X證書的認證工作,但是目前的課程體系是不能滿足要求的。為此,分院聯合課工廠、東軟等企業共同制定專業人才培養目標,優化人才培養方案,實現企業人才需求和學校人才供給的無縫對接。以軟件技術為例,先把Web前端證書作為畢業資格的必要條件,然后設置相應的課程體系。嵌入X課程的軟件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如圖1所示。

圖1 基于1+X(Web前端)軟件技術專業的人才培養方案Fig.1 Talent training schedule of (Web front-end) software technical professionalization based on 1+X
依據軟件產業中不同職業崗位對技術能力的要求,需培養出具有“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高素質人才。按照組群邏輯,梳理各專業崗位技能的共性需求、個性特征和交叉融合趨勢,構建底層共享、中層分立、高層互選、頂層綜合的課程體系。
底層共享課程是專業群內所有專業都需要開設的公共課程。通過人文素質課程、活動類課程,將職業素養教育貫穿培養全過程。通過專業群平臺課程,培養所有專業學生必須具備的基本知識和技能。
中層分立課程是各專業方向的必修課程。根據專業群面向的崗位,通過課證融通的方式結合1+X證書內容,將專業群課程整合為軟件技術、AI、大數據應用和移動應用四個技能方向,每個方向的課程又進一步細分為相對獨立的課程模塊,培養學生的專項職業技能。專業群參與1+X證書制度試點3個,建設課證融通課程3門。
高層互選課程是專業群內的拓展課程。允許學生在完成本專業必修技能模塊課程的基礎上,基于專業群技能證書庫及個性發展需求,跨專業選修課程,拓寬知識面,培養出具備創新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復合型人才。
頂層綜合課程對接人工智能行業應用軟件開發的職業素養和職業技能需求,可通過綜合類的實踐項目、畢業設計、畢業實習等課程系統化培養復合型高素質技能人才。
通過重構課程體系,將X認證模塊嵌入到專業群的課程體系中,進行專業課程互選。
《國家職業教育改革實施方案》中提到,職業教育教師必須具有一定年限的企業工作經歷。但很多教師都是從學校畢業后又到學校就職,企業項目開發能力不夠。如何建立X證書穩定的教師發展機制和貼近企業化的教學資源是本研究的主要內容之一。
目前,三個試點專業均保持著與行業大型企業的深度合作,軟件技術專業與大連東軟進行合作,移動應用開發與北京課工廠進行合作,計算機應用與新華三合作。由校企雙方共同確定專業教學計劃、課程知識體系和知識點,共同開發教學資源,共同開發完善教學項目。
依托校企合作的產教融合平臺,由校企雙方共同制定計劃實施師資隊伍培養,并在專業教師隊伍中實施課程負責制,保證教學過程與一線生產過程的高度一致。
需建設教師企業實踐基地、教師企業實踐流動工作站。專業群根據企業工作要求并結合教師的專業特長,每年選派部分教師進入企業實踐基地和流動工作站進行實踐鍛煉,參與企業技術攻關,提高教師的企業項目研發能力。
1+X證書中的“X”是職業技能等級標準,在一定程度上代表市場的最新技術,授課方式和以往不一樣。分院開設的三門X課程均采用了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方法。針對在校學生,采用線上線下相結合的混合教學模式,由教師提供在線資源、在線學習平臺,學生自主進行線上學習,師生還要在線下教學中進行互動,顛覆了傳統的教學模式,解決了學生被動學習的問題,激發了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和創新能力。
自2019年試點開始,1+X證書就存在認證機構不清晰及認證標準體系不完善等問題。以Web前端證書為例,這個證書目前是由工信部頒發的,但是目前的合作企業、認證的流程以及標準體系都不清晰。針對這個問題,南京信息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了以校長為主任,以分管副校長為副主任,以繼續教育學院、教務處、人工智能學院、其他相應學院領導為成員的1+X辦公室。辦公室要負責學校1+X證書制度試點的項目管理、實施方案審定和跟蹤檢查項目建設進度,還要負責職業技能的培訓、考核,協調完成教務、教學、實操、認證等工作。分院成立了Web前端開發職業資格證書試點工作小組,主要負責制訂Web前端開發技術領域1+X試點項目建設方案并審核,做好課程體系、課程標準與職業標準、證書標準的對接,豐富教學資源,建設實驗室,組織教師參加師資培訓、資格認證及學時的證書考核,推進書證融通,做到“1”和“X”的有機銜接。在2019年12月和2020年的10月、12月三次考試中,分院的通過率都在60%以上,其中大二學生的通過率在8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