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莉莉 陳思敏 梁露藝
(廣西開放大學,廣西 南寧 530023)
開展老年教育是我國建設學習型社會和老齡化社會發展的重要任務,也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實現教育現代化、建設學習型社會的重要舉措。為構建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教育體系和實現自身的轉型發展,開放大學將老年教育納入辦學范圍,依托現有的社區教育體系面向城鄉社區老年人開展老年教育,形成了依托高校的社區型老年教育模式。文章基于廣西老年開放大學的實踐,梳理老年教育模式發展的思路,為開放大學開展老年教育、建設老年開放大學、服務老齡化社會和構建高質量的現代教育體系提供借鑒。
我國已進入人口老齡化社會,據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數據顯示,我國60 歲及以上人口為26402 萬人,占人口總數的18.70%,其中,65 歲及以上人口為19064 萬人,占13.50%。與2010 年相比,60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5.44 個百分點,65 歲及以上人口的比重上升4.63 個百分點,人口老齡化程度進一步加深[1]。據廣西2020 年第七次全國人口普查公報顯示,廣西常住人口中,60 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800 萬,其中65 周歲及以上人口超過600 萬,是全國16 個65 歲及以上人口超過500 萬的省區之一[2]。人口老齡化對社會結構帶來了深遠的影響,如何有效應對人口老齡化,關乎社會的發展穩定,關乎億萬人的福祉福利,對于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具有重要意義。
積極老齡化理念的提出是在21 世紀初,聯合國在馬德里召開的第二屆世界老齡化大會,其基本含義是“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質量,創造健康、參與、保障(安全) 的最佳機遇”[3]。面對世界各國的老齡化加劇,大會提出不應把老年人看作是國家、地區的邊緣人群或者弱勢群體,應開發老年人的智慧和才干,發揮老年人的積極作用,積極應對老齡化。2019 年,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國家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中長期規劃》 和2021 年的《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十四五”國家老齡事業發展和養老服務體系規劃》等政策文件都體現了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理念,提出要積極地看待老齡社會,積極地看待老年人群體,積極看待老年人生活,創造一個老年人能充分發揮作用的社會環境。
1.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需求
老年教育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重要方式和手段。健康、參與、保障是積極應對人口老齡化的核心內容,在保障老年人身心健康、改善生活質量的同時,鼓勵老年人擴大社會參與面,提高老年人自身素質與能力,能促進社會和諧發展。老年教育可以滿足老年人的多元需求,培養老年人的社會參與意識和能力,促進老年人力資源開發,引導老年人踐行積極老齡觀,實現老有所學、老有所樂、老有所為。積極老齡化面向的是全體老年人群體,開展社區老年教育能提高老年教育的覆蓋面,提高老年人的社會參與度,實現自我增能。
2.提高老年教育供給的選擇
面對老年群體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求,老年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目前,我國老年教育以老干部系統舉辦的老年大學為主,老年教育資源供給緊缺,容量有限。滿足全民終身學習需要,解決老年人入學難問題,讓每個老年人享有受教育的權利,是實現教育公平的重要內容。此外,現有的老年教育機構提供的學習內容、學習方式、學習渠道還不能完全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學習需求和更高的質量要求。破解老年教育資源供給難題,需要發揮高校教育資源優勢,《中共中央國務院關于加強新時代老齡工作的意見》 中提出“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將老年教育納入終身教育體系,教育部門牽頭研究制定老年教育發展政策舉措,采取促進有條件的學校開展老年教育、支持社會力量舉辦老年大學(學校) 等辦法,推動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依托國家開放大學籌建國家老年大學,搭建全國老年教育資源共享和公共服務平臺。”[4]開放大學作為高校開展老年教育的主要力量,可以利用其辦學優勢有效提高老年教育的供給數量和質量。
3.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的融合
2016 年,教育部等九部門聯合發布的《關于進一步推進社區教育發展的意見》提出,“老年教育是社區教育的重點任務”[5],老年群體作為社區教育參與和服務的重點人群,發展社區老年教育可以滿足更為廣泛的城鄉老年人的學習需求。開放大學利用辦學系統和信息化技術,所積累的校舍、師資、課程等教育資源優勢,依托社區教育網絡服務老年人群,通過實體辦學、資源共享、整合組織等形式參與老年教育,可以推動社區教育與老年教育融合,完善資源的合理科學配置。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成立于2019 年,依托廣西開放大學建設,學校定位為一所以現代信息技術為支撐,采取數字化、體驗式的教學方式以及線上與線下相結合的學習方式,辦學網絡立體覆蓋全區城鄉,面向全區城鄉社區老年人和養老服務從業人員開展學歷與非學歷繼續教育,服務于終身教育和學習型社會建設的新型老年大學。
1.依托實體辦學基礎建設
廣西開放大學自2015 年以來,探索開展老年教育線下培訓班,為廣大老年人開設了聲樂、攝影、電子琴、書法、民族舞、瑜伽、有氧健身操、古箏演奏等近20 個專業的課程,累計服務了近萬名老年人。廣西老年開放大學成立后,由學校社區教育學院管理。秉承“老有所教、老有所學、老有所為、老有所樂”的辦學宗旨,廣西老年開放大學以擴大老年教育供給、提高老年人的生命和生活質量為目標,基于原有的實體辦學基礎,整合師資和管理人員隊伍、教學場所和設備、辦學經驗和管理制度進行建設,面向全區城鄉社區老年人開展辦學實踐。
2.優化管理模式和教學服務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分春、秋兩個學期辦學,采用班級管理制度進行管理。每學期招生后按照報名課程進行分班,每班配備一名班主任進行管理。班主任負責班級的日常教學管理工作,是教師和學員之間的溝通橋梁。根據老年教育學員的自主學習、自我管理的特點,每學期開學時都會選出班干部協助班主任進行班級管理工作,發揮老年人的熱情和能力,實現班級的有效管理,節約學校管理成本。學校充分發揮信息技術優勢,優化招生宣傳方式。自2021 年春季學期起,學校啟用了線上報名繳費系統,招生方式從線下轉變為線上,學員可通過廣西社區教育平臺實現報名繳費一站式操作,并可以查看招生簡章、開班信息和上課通知等,學校為學員提供更為便捷化的管理服務。除日常課堂教學外,學校還通過組建學習團隊、組織學員參加各類演出和比賽等形式豐富的教學活動,進而提高學員的滿意度和學校的社會知名度。
3.多渠道構建專業化師資隊伍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在辦學之初,教師隊伍來源于各類社會培訓機構教師,成員比較單一,穩定性不足。學校通過多種渠道,努力構建一支數量充足、來源豐富、較為穩定的專業化師資隊伍。通過與教師簽訂教學責任書、改革課酬標準等形式加強管理,穩定現有師資庫;廣開門路增加教師數量,充分挖掘與擴展教師資源,如學校的退休教師、在職教師、行業企業專家、各類社區教育及培訓機構教師、城鄉社區各類技能人才等;通過完善教師管理制度,開展教學前審核、教學過程監督和教學效果的評估,加強教師教學內容和教學能力的管理,提升老年教育教資的專業化水平。
4.基于學員需求開設課程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的課程最初以聲樂類和舞蹈類為主,課程種類較少。基于社區老年居民日益增長的精神文化需要和對美好生活的向往,學校不斷拓展課程資源,先后邀請了行業專家、社會名師長期開設服裝表演、手機攝影等特色課程,現已開設聲樂、舞蹈、瑜伽、古箏、服裝表演、攝影、智能手機應用、書法等20 多個專業課程,每年招生規模約2700 人次。針對不同學習基礎的學員,學校對課程體系不斷完善,科學設置、分類設立不同層次的課程,實現課程數量的增長和課程種類的完善,對比2020 年秋季學期的2022年春季學期課程情況(見下頁表1),課程設置有了進一步的完善和發展。

表1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2020 年秋季學期和2022 年春季學期課程設置表
1.系統辦學,構建全區教育體系
開放大學實行系統辦學,廣西開放大學經過40 多年的辦學實踐形成了遍布全區的開放教育辦學體系。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在開放大學的辦學體系內開展老年教育,構建老年開放教育體系,可以有效緩解老年教育的困境。2017 年,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依托廣西廣播電視大學成立了廣西社區教育發展研究中心,指導全區教育系統開展社區教育、老年教育工作,2019 年成立了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在此基礎上構建全區老年開放教育體系,面向城鄉社區居民開展老年教育。目前,已成立了梧州市老年開放大學、玉林市博白縣的“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博白縣教學點”,初步啟動了全區老年開放教育體系建設。一些開放大學、電大(分校) 雖然未掛牌“老年開放大學”,但也依托社區教育部門面向社區老年人開展了老年教育服務。如桂林開放大學成立的社區大學,基于老年居民終身學習需求,形成康養、文旅、藝術、智能設備、家庭教育五大模塊課程,提供線上線下教學服務。
2.搭建平臺,提供優質學習資源
為滿足全區城鄉老年人對教育資源的需求,廣西老年開放大學發揮信息化技術優勢,發展老年遠程教育,提高老年教育的普及率和供給質量。學校利用全區的網絡技術平臺和開展遠程教育方面的優勢,打造了老年教育網上學習平臺。依托廣西社區教育網和微信公眾號,面向廣大社區老年人免費推送學習資源、教育資訊等,發布老年人喜聞樂見的課程供全區老年人免費學習,其內容涵蓋游學天地、市民攝影學院、音樂欣賞、品茶論道、琴棋書畫、文化科普、法律安全、醫藥養生類等。同時專門開發了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微信小程序,推動老年人實現移動學習、掌上學習,進一步加快廣西老年教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步伐。近年來,學校教師通過微信群、QQ 群號召學員通過廣西社區教育網居家學習。老年學員通過線上學習,增長知識、提升自我。學校還利用現有師資,錄制了一批精品微課程,推出了“空中聲樂課堂”“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公益微課程展播”,持續向老年學員提供優質的線上教學服務。
3.雙線互聯,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學校探索開展實體辦學與網絡教育相結合的線上、線下混合式老年開放教育新模式。廣西老年開放大學根據老年人的學習特點,探索實體辦班與網絡教學相結合、線上自主學習與線下體驗學習相結合的老年教育新模式,讓老年人既感受到線上服務、智能化的便利,又可以體驗到線下教學的直觀、樂趣,兩者相互促進、互為補充,從而提高老年教育的教學質量。以學校的手機攝像課程的教學實踐為例,線上通過在廣西社區教育網推出手機攝像與編輯精講課程,每周通過同名微信公眾號進行微課程推送,線下的課程教學采取課堂講授和實地外拍的形式,打造“在線教學平臺+移動學習+線下教學體驗”的線上線下混合教學模式,引導老年人適應線上教學,學會使用智能技術,幫助老年人跨越“數字鴻溝”,融入智慧社會。
4.鏈接資源,拓展對外合作項目
廣西老年開放大學的老年教育具有開放性的特點,可以凝聚各方力量開展老年教育。學校主動與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相關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等合作,拓展老年教育合作項目,從而擴大老年教育的供給,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更好地發揮教育服務社會的功能。如學校與新竹社區、東葛路社區等社區開展了長期的合作項目,為社區居民“送教”;與太和自在城老年人日間照料中心、南寧市五象養老服務中心、合眾優年生活養老社區等養老服務機構、養老社區展開合作,嘗試將老年教育嵌入到機構養老和社區居家養老需求中,探索養教結合的新形式;與招商銀行南寧分行合作舉辦老年人智能技術運用科普系列講座,開展老年人智能技術教育培訓,提高老年人運用智能技術的能力。
基于廣西老年開放大學的探索與實踐,開放大學開展老年教育,建設老年開放大學的依托高校的社區型老年教育模式是可行的、開放的、創新的,在老年教育資源供不應求的現實狀況下,這一模式可以有效提高老年教育的供給數量和質量,實現老年教育內涵的創新與變革,是未來老年教育發展的重要方向。但在實際發展過程中,存在著一些困境和問題。
一是政策、資金需要完善與補充,內涵建設有待提升。老年教育缺乏系統的頂層設計,老年開放大學的建設沒有配套的政策經費支持。由于老年教育的公益性質強,學費低,需要政府經費的投入支持。目前,廣西老年開放大學僅有部分社區教育有專項經費的支持,學校的發展有限。相較于建設較為成熟的老干局主管的老年大學體系,老年開放大學的實體辦學在規章制度、師資隊伍、課程質量、教學管理等內涵建設方面還有待提升。
二是辦學體系不夠健全,基層教學點還需加強建設。廣西老年開放教育的體系建設不夠健全,目前僅有幾所市級開大、電大(分校) 開展老年教育,辦學體系尚未延伸到社區、鄉鎮的教學點,基層老年教育教學點還需建設,輻射面還不夠廣。
三是學習平臺有待優化,線上線下融合度不夠。現有的老年教育網上學習平臺在課程內容、使用設置、管理服務等方面還需要進一步優化。由于老年人的生理特點和習慣偏好,目前老年教育仍以線下教學為主,線上教學推廣緩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融合度還不夠。
四是項目合作不夠深入,資源整合力度不足。與社區、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服務機構、行業企業、社會組織的合作項目大多處在初步探索階段,缺少長效合作機制,在資金、師資、場地、課程等方面的整合力度不夠。
1.爭取配套支持,加強內涵建設
爭取配套的政策、資金支持。推動相關部門出臺建設老年開放大學所需要的體制機制保障、經費資源投入、社會協調配合以及老年教育的能力建設的政策方案,爭取財政經費支持,建立學習成本合理的分擔機制,積極拓寬社會籌資渠道,推動老年教育的可持續發展。加強老年開放大學的內涵建設,完善學校的規章制度,加大老年教育師資隊伍建設力度,提升學習課程質量,優化教學管理服務和水平。
2.完善系統辦學,做好教育示范
在開放大學辦學體系、社區教育網絡的基礎上構建老年開放教育體系。通過在全區及各設區市的電大分校、社區大學,各縣(區) 電大工作站、社區學院統一增掛當地老年開放大學牌子,鼓勵有條件的縣(區) 老年開放大學在所轄鄉鎮(街道)、村(居) 設置社區老年學校(學習中心),建立和完善老年學校與電大、社區學校“多校一體”的融通共享機制,構建“省級—市級—縣(區) —鄉鎮(街道) /村(居)”的四級辦學體系,將老年開放教育的建設延伸至鄉鎮(街道)、村(居) 老年學習網點,將老年教育辦在社區、辦在家門口。進而實現教育資源的融通共享,提高老年教育的可及性,滿足各類老年群體的學習需求。由省級老年開放大學為全區老年開放大學系統提供業務指導、教育示范、師資培訓、資源開發、平臺建設、理論研究、政策咨詢和信息服務等。各設區市、縣(市區) 老年開放大學分校履行老年教育培訓與教學示范、學習體驗基地建設、學習資源建設、學習成果認證與兌換、理論研究等職能,開展老年教育與養老服務從業人員培養培訓。
3.優化學習平臺,融合線上線下
搭建通用型老年教育學習平臺,通過自建、共建、共享等形式匯聚優質數字化學習資源,對學習平臺課程設置、使用功能、管理服務等方面進行適老性的優化,通過靈活便利的學習平臺為老年人提供豐富優質的學習課程,讓學員可以隨時隨地選取自己喜歡的課程內容,讓農村的老年人在家也能享受到優質的老年教育資源,推進城鄉老年教育一體化。開展老年智能技術教育,通過提升老年群體的信息素質,進一步推廣線上教學,推進“互聯網+老年教育”發展新格局。推動線上學習平臺與線下實體班聯動結合,以部分課程作為改革試點,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建設老年開放大學的數字化、體驗式的老年教育示范性基地,提高老年學員的學習滿意度和老年教育的覆蓋面,進一步加快老年教育數字化、信息化建設的步伐。
4.深化合作項目,整合各方資源
通過共建、聯盟的形式與老年教育機構、養老服務機構、相關行業企業、社會組織開展合作,建立長效合作機制,實現師資力量、學習課程、教學場所、科研平臺等資源的共享與整合,形成覆蓋城鄉的老年開放大學組織架構。與政府、老年教育機構、社區、行業企業拓展老年教育合作項目,深化老年教育合作項目的開展。與養老機構、養老社區開展合作,探索養教結合的新形式,擴大老年教育的供給,提升養老服務的質量,更好地做好社會服務。
國家“十四五”發展規劃提出建設高質量教育體系,開放大學系統發展老年教育迎來有利契機。開放大學應進一步探索推動依托高校的社區型老年教育模式,創新發展老年教育,擴大老年教育資源供給,不斷滿足老年人多元化的學習需求,為發揮教育服務老齡化社會治理、服務當地經濟社會發展、建設高質量的服務全民終身學習的現代教育體系作出貢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