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小紅
(江蘇省泰州市民興實驗中學 江蘇泰州 225300)
在人們的日常生活和工作中,英語發揮著越來越大的作用,所以人們對英語學習越來越重視。因此,英語教師需要改變過去的陳舊教學方式,增加自身的知識儲備,提升自己的英語素養,做到以身傳教,以學生為中心,明確自己的職責,努力營造和諧的學習環境[1]。
隨著新課程改革的到來,導致英語課程的教學內容、教學目標等都發生了重大的變化;傳統的英語教學模式已經不適應時代的發展了,而課程改革是以提高學生的綜合語言能力為中心的。目前,高中英語教學模式還存在許多問題,這些問題制約了學生的全面發展。
在目前的高中英語的課堂教學中,部分英語教師的教學方法仍然沒有跟上改革的“步伐”,學生的學習方法也沒有得到很好的提高。盡管新課程改革對英語教學方法提出了新的要求,但在實踐中仍然有許多教師不能正確地運用新的英語教學模式。有些英語課堂教學活動缺乏有效的組織安排,使其沒有能達到預期的教學目的,有的課堂教學氛圍良好,但其教學內容卻不夠豐富,不能滿足學生英語知識拓展和提高學習技巧的需要。
新課程改革的要求融入高中英語后,英語教師、學校對新課程改革的英語教學的認識不足,對新課改英語的要求沒有進行深入的思考和探索,導致了對新課程改革的認知不夠充分,學生更不理解新課程的內容;師資的力量有限,老師拓展教材的能力也不強,導致了英語教學質量的下降。新課程的實施和應用,需要靠教師自身去思考和探究;面對新的課程改革,教師要做好思想準備,不斷提升自己的文化素質,不斷學習、刻苦鉆研教材里的知識,為新課程的開展做好鋪墊。
在英語教學中,教師要轉變傳統的教學理念,要把新的教學內容融入課堂中,使其在課堂上得到改進和提升。教師如果只是讓學生背誦知識點,沒有讓學生系統地練習口語表達,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思考和探索,學生就會缺少全面鍛煉的機會[2]。
在日常的教學過程中,部分教師只注重講解,學生只是機械化地記筆記,導致學生對課外英語知識的拓展不夠,閱讀量小,學習效果難以達到預期。
高中學生的學習壓力大,課程安排比較緊張,缺乏對英語知識的掌握,沒有理解英語的重要性。在有限的課堂時間內,其自我的學習安排也缺乏合理性,并沒有針對單元教學展開深入的分析,也沒有就當前的知識點進行課外拓展,從而失去了英語教學的本質意義。
要想達到新的教學目的,教師必須對教育質量與教學模式進行有效的評估與分析。在實施過程中,教師要充分發揮自己的主體性,并根據實際情況制定出一套適合自己的教學評估制度和激勵機制。在教學中,教師要對學生進行引導和激勵,這樣才能提高他們的自信心和主動性。在實施新課標的過程中,教師要注重學生的情感、態度、價值觀,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和綜合運用能力,并通過對學生的創造性、人文素質的培養,促進學生的良好個性和價值觀的養成。新課程改革在高中英語教學中如何有效地運用,以達到新的教學目的,必須從思想觀念、教學模式、專業水平等幾個方面入手,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能力,建立健全的評估和獎勵機制。
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必須不斷地進行知識結構的調整,樹立全新的教育理念,不斷提高英語的教學質量,全面提高學生的綜合素質,以實現新的教學目標。新課程英語與傳統英語教學內容存在很大差異,新英語教學內容更加科學化、豐富化、合理化。新的英語教學要求是在豐富教學內容的同時,還應注重運用英語進行交流、解決問題和思考。這就需要培養學生在情感態度、學習策略、文化意識等方面進行全面的發展[3]。
在傳統的應試教育影響下,為了提高學生的考試成績,很多老師們常常把重點放在了詞匯的拼讀、掌握和運用上,而忽略了語言技能的訓練,從而使學生的口語技能嚴重不足,從而形成了一種“啞巴英語”的不良現象。為了扭轉這種狀況,新課程改革在這一點上有了新的規定,即:要提高學生英語語言應用水平,加強對于口語的訓練和培養。這就要求教師應該讓同學們多聽英語、多講英語,把英語運用到生活中去。在新課程標準下,英語的主要目的是要增強學生的綜合運用能力。因此,在高中英語教學中,教師要適時地改變自己的心態和觀念,與時俱進,以發展的眼光看待問題,使自身的教學方式與學生的現實需求有效地結合起來,讓學生的英語語言運用更加科學、合理、有效,可以大膽開口“說英語”,讓英語口語融入于日常生活中,學以致用,從而達到改善英語教學質量的目的。讓英語不再流于填鴨式教育的表面形式,而是要發揮出英語的“語言”魅力,通過交流和溝通,讓語言構成橋梁,提升高中學生的綜合能力,為高中學生日后步入社會、適應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高年級學生正處于生理和心理急劇變化的年齡,思維還不夠成熟,對于各種事物都充滿了激情和探索欲望,迫切地想要融入社會,去迎接嶄新的生活。然而,由于英語教學中的詞匯記憶、語法分析、解題等教學方法單一,難以提高學生的學習興趣,使其缺乏動力,有的學生甚至在學習壓力下產生了厭學和抵觸心理,一提起學習就感到頭疼。還有部分學生處于成長發育關鍵時期,已經形成了自我的思維邏輯,對于教師的教學方式并不以為然,始終按照自己的思維模式進行學習,造成了師生之間存在缺乏溝通和互動的問題。新的課程改革,應盡可能地充實英語的教學內容,開發各種形式,利用多元化的英語教學模式以增強學生的語言應用能力,培養他們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使他們的思維邏輯可以得到加強。在情感、態度、學習方式和認知感悟中應注重學生的具體表現和學習狀況,創新英語教學的手段,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足的發展。
提高學生的自主學習能力為中心,以提高學生的英語素養為主要目標,從指導學習向自主學習轉變,從過分依賴到自主思考,很多學生在腦海中已經形成了系統性的知識體系,但是在學習中仍然需要教師的幫助和引導,無法獨立完成教學任務,對于自己的能力存在太多的質疑和不確定。那么教師就應該以符合當前教育形勢和學生現實需求為中心,全面落實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特別是要適時地轉變自身的教育觀念,對傳統的教育方式要“取其所長,棄其糟粕”,融合各種效果良好的教學手段,并考慮到當今時代大環境的發展趨勢,在原有的教學方式上進行改革,充分發揮主觀能動性,不斷創新和優化。新一輪課改為提高高中英語的教學質量提供了一種行之有效的途徑,這就是要在課堂上加入探究式、自主式、沉浸式的學習活動,提高學生學習英語的積極性,提高學生的學習效率,強化教師的指導作用,增進師生溝通,深入了解學生真實情況,肯定每一個學生的表現,加以鼓勵和肯定,幫助他們樹立學習的自信心。
要逐步提高高中英語老師的教學質量和綜合素質,學校充分利用課余時間和假期對英語教師進行培訓,提高英語教師的專業素質。
隨著信息技術越來越發達,教師可以合理利用當今的電子技術來學習更多英語知識,提升自己的英語水平,調整英語的教學模式,英語教學要改變落后的傳統教學狀況,運用先進、創新的英語教學理念,同時也要重視學生在課堂中的主體性作用。教師要幫助和引導學生鞏固英語基礎,為了提高學生的英語綜合運用能力,必須把語言技巧、語言知識和情緒三者結合起來,才能使他們的語言技能得到更好的發展。
因此,要實現這一目標,教師必須轉變思想觀念,把新課程的教學內容融入實際教學中去,找到一種更科學、更合理的教學方式,使學生在學習方式、策略上得到改進,促進中學英語教學全面發展。學習英語不是為了簡單的交流,而是要具有實用性。教師應該加強英語教材內容與網絡素材資源相結合,豐富學生的英語知識面,幫助學生理解教材上的內容。
“沒有規矩不成方圓”。作為英語教學的組織者和引導者,高中英語教師在課堂上的地位與作用起著舉足輕重的作用。因此,高中英語老師應積極進行教學體系的創新,更加深入地了解新課程改革的要求,營造好英語教學課堂氛圍,從而提高教學的效率。學校是實施教育的主體,部分老師的教學工作落實不到位與學校的管理制度有很大的關系。為了提高教學的質量和效率,學校應制定一系列的相關措施規范教師和學生的教學行為和學習態度,進而提高學生課堂學習的效率。
學校要針對教學中存在的問題,設置一些獎勵機制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積極性,樹立學生的自信心;同時也要設置一些適當的懲罰機制約束學生的課堂行為。在做好基礎工作的前提下,高中英語教師要從整體上重視英語聽、說、讀、寫綜合發展,防止“啞巴”式英語教學。在實際教學過程中,學校要嚴格按照有關規定,加強對教師的教學評價,增強教師的責任意識,用獎勵和懲罰等手段來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4]。
在新課程改革的背景下,教師應不斷完善、優化教學方式,把新課程的改革成果充分運用到教學活動中去。新課程改革是提高英語教學質量的有效途徑。在英語教學中,教師應增加開放性、探索性的學習方式,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性,培養學生的學習興趣,使被動變成積極。在課堂上,加強學生與學生、教師與學生之間的溝通交流,使英語教學方法得到了進一步的改進。
例如,在牛津高中英語高一上學期Unit1《School life》,教師讓幾名同學講一講自己的校園生活,然后再用英語說一遍,其他同學可以幫忙翻譯;之后用多媒體給學生播放網上一些同學如何介紹自己的校園生活,讓學生進一步完善自己的不足。學校合理利用獎罰機制,讓學生充分地參與進課堂的師生互動中,增加課堂上與同學、老師溝通的機會,這不僅能幫助學生解決不懂的問題,還能活躍課堂氛圍,提高課堂效率。教師要尊重學生的主體地位,激發他們的學習欲望,并充分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培養他們的思維能力。
在教學過程中,教師要主動引導學生進行自主探索,可以采用小組協作的形式把課堂主動權交給學生,按照科學的分組,布置好需要完成的任務,讓學生利用課余時間做好準備工作,然后在課堂上展示自己的準備成果。分小組完成任務可以激起學生學習英語的學習熱情,改善學生在課堂上的參與度[5]。
教學資源的缺乏對高中英語的教育產生不利影響,但是一些教師卻沒有意識到,仍然覺得自己的教學方式沒有問題,自己儲備的知識足以教會學生,堅持傳統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模式。但是現在的英語教學在逐步發展,不能一直停在原地,教師要順應時代的發展,不要做時代的“落后者”,積極主動地學習新課程改革的相關內容,將教材的內容分析透徹,把新的教學知識運用到課堂中去,跟上英語教育的“大部隊”。
本來高中英語的難度比較大,許多老師由于沒有深層研究高中英語教材,從而影響了課堂的教學質量,阻礙了學生的全方面發展。教師可以組織一些與英語相關的活動和比賽,讓學生通過這些新奇的方式獲取英語知識;開展一些研討會,教師之間相互交流經驗,互助互補,完善自己的教學體系。在英語教學中,教師還可以從學生的學習和生活的現實層面上進行拓展,積極組織同學參與各類英語演講、歌唱及戲劇大賽。在此基礎上,學生既可以掌握英語的基本技能,又可以增強學生的自主探究能力,并使他們對英語的學習產生濃厚的興趣。
綜上所述,為了英語教學的總體提高,教師要在新課程教學改革中貫徹創新精神、人文素質,從而改進學生的學習方法,改進自身的教學觀念和教學模式,使其制定正確、合理的教學方案來進行教學活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