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斌 姚寒春 周婕 楊森 陳迪



摘? 要:色譜分析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作用的有效載體。文章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實現價值觀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統一為目標,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實施路徑。教學實踐表明,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良好的教學實施,可以將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滲透融合于專業課程教學之中,有效實現混合式教學中專業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關鍵詞:課程思政;實施路徑;色譜分析;績效評價
中圖分類號:G641? ? ? 文獻標志碼:A? ? ? ? ? 文章編號:2096-000X(2022)03-0193-04
Abstract: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course contains rich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is an effective carrier to realize the parallel and collaborative roles of professional courses with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courses. Guided by the core socialist values, this paper aims to explore the implementation path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n the online and offline blended teaching of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cours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unity of values shaping, knowledge imparting and ability training. Our teaching practice shows that the excavated elements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penetrated and integrated into the course teaching, and the teaching goal of the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can be effectively realized in the mixed teaching of the course, through reasonable teaching design and good teaching implementation.
Keywords: course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implementation path; Chromatographic Analysis; performance assessment
課程思政是落實立德樹人根本任務、把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融入專業課程教學的一項戰略舉措。2020年教育部印發的《高等學校課程思政建設指導綱要》指出,“高校要深化教育教學改革,充分挖掘各類課程的思想政治資源,發揮好每門課程的育人作用”。隨著高校課程思政建設的全面鋪開,如何將思政元素有效融入專業課程,實現思政元素和課程教學的有機融合,提升專業課程育人的實際效果,成為高校教師普遍關注的重要課題[1-2]。
色譜分析是對復雜體系的組分進行分離分析的一門學科,在化學化工、食品科學、材料科學、醫藥衛生等領域有著廣泛的應用。色譜分析課程蘊含著豐富的思政教育元素,在培養學生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科技報國的責任擔當、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以及崇德向善的職業道德等諸多方面都具有積極的作用,是實現專業課程與思政課程同向同行、協同育人作用的有效載體。
為改變以往課程教學中重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輕思想引導和價值觀塑造的傾向與狀況,充分發掘和利用色譜分析課程蘊含的思政教育資源,引導學生努力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實現價值觀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有機融合的色譜分析課程教學,本文按照課前、課中和課后三個階段相統一的原則與要求,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實施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
一、色譜分析課程中思政元素的發掘與融入
深入發掘專業課程蘊含的思政元素,并將其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是專業課程思政建設的首要任務[3]。從根本上講,思想政治教育是一個通過釋疑解惑實現思想引導的過程。為此,課程思政應著力引導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價值觀和人生觀,切實提升學生的思想政治理論素養。提高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需要遵循思政工作和學生成長的規律,使課程思政工作科學化、系統化,讓思政元素有機融入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實現融于細微、化于無形,達到潤物細無聲、育人了無痕的效果。
課程思政建設中,我們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以實現價值觀塑造、知識傳授和能力培養的統一為目標,傾力挖掘和提煉色譜分析課程蘊含的思想價值和精神內涵。從培養高素質藥學人才的實際需要出發,我們在深入分析和反復研討的基礎上,確定了自強不息的民族精神、科技報國的責任擔當、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崇德向善的職業道德、堅定執著的專業追求、以及可持續發展理念7個思政教育元素。
針對發掘出的思政教育元素,我們嘗試以“基因定植”的方式,將其有效融入課程內容和教學過程,使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相互融合、互相促進。例如,在色譜法發展史的教學中,我們通過色譜界泰斗盧佩章院士的先進事跡和他把個人理想與國家需要緊密相連的科研人生,教育引導學生要以老一輩科學家為榜樣,弘揚他們矢志報國、敬業奉獻、嚴謹求實、追求卓越的寶貴精神,肩負起時代賦予的科技創新重任,以深耕厚植“建功必須有我”的責任擔當。又如,在色譜基礎理論的教學中,我們利用西安交通大學藥學院賀浪沖教授發明細胞膜色譜法的故事,使學生深刻領悟繼承與發展、積累與突破之間的辯證關系,在增強學生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的同時,著力培養學生追求卓越的創新意識。本文發掘的思政元素和設計的融入方式如表1。
二、色譜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的設計與實施
為實現思政元素與專業知識的互融互促,我們設定了本科教學中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4個教學目標:
1. 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時代使命感。以模范人物事跡、相關典型案例和社會熱點問題為切入點,全面加強學生以專業知識服務社會、報效國家的責任感和使命感,促使學生在學懂弄通、學深悟透上下真功夫。
2. 培養學生的專業認同感和職業道德感。通過對色譜技術發展史、學科地位、前沿領域和應用前景的學習,提高學生對色譜技術的認知和興趣,增強其專業認同感和榮譽感,進而堅定其專業追求,塑造其職業道德。
3. 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通過學習模范人物、探究分析方法、嚴格實驗規范和完成試驗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領悟到追求卓越和精益求精之間相輔相成的關系,在培育學生創新意識和工匠精神的同時,促使其夯實知識基礎、提升專業能力。
4. 培養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可持續發展意識。通過對色譜技術的發展現狀、傳統中藥的現代應用和多種色譜法的對比分析等方面的學習,使學生了解中國人在色譜和藥學領域的貢獻,使學生明確專業素養要求,提升其民族自信心,增強其可持續發展意識。
目前,我們的色譜分析課程采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模式,依托學習通平臺開展教學。為使上述課程思政教學目標落到實處,提升課程育人的針對性和達成度,我們在課程教學開始前,利用問卷星對學生進行問卷調查,以在掌握學生思想動態和心理訴求的基礎上,進一步細化和完善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教學設計。
混合式教學分為課前的線上自學、課中的線下授課和課后的鞏固與反思三個階段。在課前,通過發放兼有專業知識和思政內容的學習任務單,促使學生做好課前的自主學習。為此,我們還在色譜分析課程網站的資料庫中,專門設置了同各章專業知識相配套的課程思政預習材料,包括新聞報道、人物故事、文獻資料和相關視頻等。
在線下授課中,針對一些社會熱點、典型案例和分析技術,通過案例分析、課堂討論、角色扮演和心得分享等多種形式,在傳授專業知識、培養業務能力的同時,對學生進行思想引領和價值觀塑造。例如:在氣相色譜法的教學中,組織學生就醫用口罩中環氧乙烷的檢測方法進行討論,通過提高學生的質量意識,培養其嚴謹求實的科學態度,培育其精益求精的工匠精神。在講授高效液相色譜法時,讓學生在課堂上自編自演臨床藥師通過LC/MS法檢測病人血藥濃度及指導醫生開展臨床合理化用藥的場景,增強其專業認同感和社會責任感,進而堅定其專業追求,培養其職業道德。
課后,通過讓學生撰寫心得體會、參與實踐活動等形式,促使學生反思、鞏固和完善學習成果,促進學和做的貫通融合。如講完薄層色譜法后,要求學生觀看張伯禮院士題為“眾志成城、科學防治,在抗疫斗爭中彰顯民族自信心”的報告,并撰寫學習的心得體會,在提高學生對中藥國寶認知與認同的同時,增強學生的民族自信心和自豪感,并弘揚中華民族自強不息的精神。
成績評定是激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重要手段,也是提供教學活動反饋信息的有效途徑。在教學中,采用過程性評價和結果性評價相結合的方式,以平時成績為主、期末成績為輔形成課程的總成績。其中平時成績占70分,包括平時作業(30%,采用教學平臺自評方式)、單元測驗(30%,采用學生互評方式)、小組討論和思政心得(10%,采用教師和學生相結合的評價方式);期末考試占30分(30%,由教師評定)。從平時作業到期末考試,各部分均含有一定數量的思政問題,以將學生在思政內容上的努力程度和進步狀況融入課程成績評定之中。此外,為了促進學生課堂發言的活躍度、辯論與匯報心得的主動性,在成績評定中,還采取積分獎勵的措施,提高課堂參與度,為德育教學效果的提升探索了新途徑。圖1顯示了在混合式教學中,實施色譜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的基本過程。課程教學結束時,再通過面對面的師生座談,了解學生的意見與建議,形成下一學年迭代改進的方案和措施,以實現課程教學的持續改進。
三、色譜分析課程思政教學的實驗與效果
為檢驗混合式教學中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實際效果,我們在2020-2021學年的本科教學中選擇兩個班進行了教學實驗。實驗中,兩個班分別作為實驗組和對照組。兩個班的課程教學由同一個教師負責,實驗組采用上一節所描述的教學方式,對照組則采用我們以往的教學方式。兩種方式在專業內容和教學過程上基本相同,差別僅在于課程教學中是否突出了思想政治教育,并將挖掘出的思政元素融入了課程教學之中。
本次教學實驗利用匿名問卷采集所需的數據。除年齡和性別外,問卷共包含7個問項,分別從民族精神、責任擔當、創新意識、工匠精神、職業道德、專業追求和可持續發展理念7個方面衡量學生對色譜分析課程思政教學效果的評價。各問項均采用5級李克特量表形式,以5表示完全同意,以1表示完全不同意。在課程教學結束前,要求學生用少量時間完成問卷的填寫。最終,共收回有效問卷116份,有效回收率為90.63%。從收回的問卷看,學生年齡為20.54±0.85,男女比例為1∶2.2。
由于各問項均可視為服從正態分布(偏度與峰度系數的絕對值均小于2),本文利用獨立樣本的t檢驗來確定實驗組和對照組的各項數據是否存在統計差異。表2中的統計分析結果顯示:除可持續發展問項外,實驗組和對照組在其他6個問項上的評分均存在顯著的統計差異(p<0.05)。它表明:將思政元素融入課程教學后,色譜分析課程的思政教學效果有了顯著的提升。同時,這一結果也表明,本次教學實驗較為有效地實現了預先設定的4個課程思政教學目標。可見,通過良好的設計與實施,可以將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滲透融合于課程教學之中,有效實現色譜分析混合式教學中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
四、結束語
為發揮好色譜分析課程的育人功能,落實任課教師的育人職責,本文探索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實施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有效路徑。我們的探索表明,通過合理的教學設計和良好的教學實施,可以將挖掘的思政教育元素滲透融合于色譜分析課程的混合式教學之中,實現色譜分析課程思政的教學目標。加強和改善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是一項艱巨復雜的任務,需要堅持不懈地探索。就各門專業課程的思政建設而言,深入挖掘課程的思政教育元素是基礎,將思政教育元素有機融入課程教學是核心,良好的教學設計與實施則是決定成效的關鍵。在線上線下混合式教學中,處理好這些環節,可以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和學生的主體作用,實現課程教學中思想政治教育與專業知識傳授的有機融合。
參考文獻:
[1]姚奇志,李玲玲,金谷,等.化學實驗課程思政探索與實踐[J].大學化學,2021,36(5):1-5.
[2]苑明海,李塹,朱雅萍,等.機械制造技術課程思政教學途徑探討[J].高教學刊,2021,7(14):71-74.
[3]董慧,杜君.課程思政推進的難點及其解決對策[J].思想理論教育,2021(5):70-74.
[4]Lin Yuanyuan, Wang Cheng, HouYajing. Simultaneous identification of three pseudoallergic components in Danshen injection by using high-expression Mas-related G 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X2 cell membrane chromatography coupled online to HPLC-ESI-MS/MS[J]. Journal of Separation Science, 2018,41(11):2488-2497.
[5]Honesov?Lenka, Van Eenoo Peter, Polet Michael. A uniform sample preparation procedure for gas chromatography combustion isotope ratio mass spectrometry for all human doping control relevant anabolic steroids using online 2/3-dimensional liquid chromatography fraction collection [J]. Analytica Chimica Acta, 2021,1168:338610.
[6]羅卓雅.齊二藥亮菌甲素注射液質量事故的檢驗與思考[J].藥物分析雜志,2008,28(7):1190-1193.
[7]朱敏,周靜.地高辛血藥質量濃度測定在個體化給藥中的指導意義[J].西北藥學雜志,2019,34(2):257-2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