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云嘯
(浙江省湖州藝術與設計學校 浙江湖州 313000)
音樂是除了語言、文字以外,可以準確表達人類情感的一種方式。音樂教育對培養學生多元化的素養有著不可忽視的積極作用。隨著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對音樂教育重視程度的不斷提高,對音樂教學目標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通過對節奏訓練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實際音樂教學中的運用探索及其有效性分析,了解其對于音樂教學工作的實際價值,提出有效應用節奏訓練開展音樂教學工作的具體措施,以此保證能夠發揮出節奏訓練的作用,強化音樂課堂的教學效果,為更好地實現教學目標提供一定支持。
在當下的音樂教育過程中,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方法和技術手段相對簡單,而且學生在音樂課堂教學中缺乏自主積極性,一定程度上無法滿足中職生音樂學科預期的教育目標。如果我們合理地運用音樂節奏練習,就能夠增加學生的參與度,提高其對歌曲的理解能力,從而調動學生的積極性[1]。首先,中職聲樂教育的課堂中,專業化的理論知識相對枯燥難懂,導致學生掌握起來比較難。在實際的音樂課堂教學中,教師會要求學生帶動自己情感與情緒,而節奏其自身特點與優勢決定了節奏練習的發展,青少年學生對流行音樂的癡迷和喜愛,讓學生更易接受節奏韻律感強的音樂教學。把節奏訓練運用在實際音樂課程中,可有助于讓學生情不自禁地帶入其中,激發學習興趣和訓練的主動性,有效地了解音樂節律、韻律等知識點,從而提高對于音樂的掌握能力,有效地減少學校內容枯燥等問題。其次,敲擊器材在音樂教學中的應用。由于它本身就富有旋律感和情趣,因此能夠提高學生對掌握器材的濃厚興趣,并在此教學模式下不斷地提高學生的整體知識水平。如果我們在幼兒歌曲演唱教學上配合學生使用各種聲音類型和各種材料類型的敲擊器材,就能夠在生動活潑歌曲教學氛圍的基石上充分地調動學生積極性,從而拓展他們的學習思維。并且,在欣賞音樂教學過程時,學生對音樂意境的認知以及對歌曲中相關配器的辨別,能夠借助節拍練習來取得教學效果。我們還能夠通過邊進行節拍練習邊模仿歌曲進行音樂元素的教學,啟迪學習者的音樂思維。
作為音樂的組成部分,韻律能夠決定音樂的意象、韻律,和音樂的品質密不可分[2]。與此同時,音樂旋律又可直接影響音樂的情感基調,是一首音樂構成中的主體部分。資料顯示,學生如果非常喜愛音樂,但不愛上音樂課堂,則就很難獨自順利地完成學習目標。而且在傳統的對音樂的教育工作中,通常都是通過教師在課堂對學生實行單一的教學手段,難以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而背離了中職音樂教師的教學的真正目的。另外,因為學前教育專業學生對音樂教育課堂的認識掌握度不高,對器樂課堂的學習積極性沒有有效調動,在課堂中和教師的溝通交流極少,不能有效地融入器樂教育課堂之中,這也造成了中職器樂課堂的質量較差。為了改變現有的狀態,就必須在中職音樂教育課程中,有機地將節奏律動方面的練習融合到課堂教學環節中,在具體的課堂教學中,對歌曲旋律進行節奏律動練習,賦予學生更多的時間去思索樂曲,從中體會樂曲中的靈魂,使他們主動地參加節奏律動練習之余,掌握樂曲的靈魂內涵,增強了他們掌握樂曲的自信,高效地完成音樂學習。此外,音樂旋律是跟隨自然的步伐,和人生的步調是相一致的,也與人類的情感態度同步[3]。節奏可以存在于音樂作品的任何部分,包括了語言、構圖、形體、情節等各個方面,所有的音樂表現方式均與節拍有關聯。同時,通過節拍練習也能夠相應地提高音樂學習者的創新能力。而伴隨現代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我們已步入了一個嶄新的年代,培育具有創造性思維和創新能力的多元化人才,成為中職學校辦班的重心。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藝術教育中,通過強化學生的音樂節奏練習,能夠極大地增強學生的肢體協調性,充分地調動了學生潛能的創造意識,提高了學生的創造力,使學生對以后的人生道路、學業前景等給予更為充足的想象力,擁有一種更為向往的未來,同時產生了對夢想實現的強烈責任感,從而有助于了中職學前教育專業教育目標的達成,促進學生全面發展。
藝術作品和日常生活是密不可分的。藝術作品來自現實的日常生活,音樂作品成為一個主要的藝術作品形式,日常生活中處處充斥著音樂的氛圍[4]。在現實的中職音樂教育工作中,多數學生對樂曲中的旋律的理解程度還不夠深刻,使其自身的音樂知識結構中出現了許多的缺陷。再者由于教師在對學生進行樂曲旋律方面的教學時,往往也只有局限于理論知識層次,這也造成了學生對樂曲的掌握程度還不夠,無法更好地完成演奏或演唱。所以,讓學生系統全面地接觸音樂的關鍵,是中職音樂老師引導學生主動深入學習掌握音樂元素,提高自身音樂素養。由于音樂節拍是一個非常抽象的范疇,當老師對學生們展開相應的理論教育時,學生們常常會不知所云,并不可以有效地使學生們真正掌握音樂節拍。這就需要老師從中職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有機地整合歌曲節奏的有關理論知識,夯實好歌曲理論知識的基石。比如,在對“十六分音符”這一課程的教學中,課堂從愉快的呼名游戲“很高興認識你”中導入,教師呼名,“某某某”,學生回應,“哎!”同時,配上拍手和捻指進行節奏初體驗,這一簡單的語言節奏體驗活動注重人人參與,活躍課堂氣氛,建立了親近、平等的師生關系。學生在游戲中自主地發現躲在名字中的十六分音符的組合,教師適時引導學生通過時值分析強化理論認知,讓重點難點深入人心,為后面的實踐打下基礎。
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聲樂課程中,教師從讀、擊、唱、和四大方面入手,循序漸進、深入淺出地進行對節奏的系統練習,其中以節奏聲勢中的嗓音打擊樂作為學員最基礎的節奏練習的階段。當學生以嗓音進行簡單的節奏打擊時,在掌握好節拍的基礎上,還加入動作的練習,使學生在這種學習過程中掌握節奏的高低和變化規律。學生通過邊用嗓音打擊節奏的同時,以身體律動感知節奏,提高學員的肢體協調力、歌曲的節奏感。唱就是讓學生通過歌唱的方法將音樂旋律表達,從而有助于學生多聲部的表演。和是將之前的讀、打、唱三方面都有機地融合在一起,從而提高了學生對旋律的綜合訓練。例如,在《命運交響曲》這一課的教學活動中,教師可先讓學生對該歌曲的主題旋律進行嗓音節奏模仿三連音,并邊模仿三連音邊以身體律動感知歌曲節奏及旋律,然后讓學生對該歌曲進行旋律視唱,合理地指導學生將念、擊、吟、合四方面融合到一起,有助于學生良好地掌握歌曲旋律的系統性和整體性。同時,音樂彈奏是音樂教育過程中一個很關鍵的環節,在對中職學校的音樂教育工作中,將傳統音樂樂器和現實的教學環境加以融合,從而使傳統樂器給學校音樂節奏的練習效果添磚加瓦[5],以提高學生音樂節奏練習的效果。作為歌曲表演流程中不能缺少的一個環節,音樂的表現需要與歌曲的旋律相協調,加強對學生音樂的節奏訓練,能夠有效地提高學生對歌曲旋律的掌握程度。比如,在《鈴兒響叮當》這一課的教學中,老師引導學生通過敲擊鋼片琴進行演奏,在演奏的過程中,掌握好該樂曲的旋律,正確地認識該音樂的情感基調。當學生通過音樂進行敲擊的時候,音樂學習的課堂氣氛得到觸發,從而提高了學生對音樂學習的興趣,讓學生更為積極地去掌握樂曲,并完成了課后對樂曲節奏的相應練習。
實施對音樂節奏感的把握,進一步提高學生樂曲節拍創造與轉化才能,夯實學生所學的樂曲節拍基礎知識是重點。在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音樂老師采用進行歌曲節奏練習的方法,讓學生自由地進行音樂創作。這樣不但可以培養的器樂綜合水平,而且還可以鍛煉學員的自由創新意志。在實踐課堂教學過程中,為培養學生對歌曲旋律的熟悉水平,教師選取部分簡單的曲目進行修改,讓學生聆聽其中的變化所帶來的不同感受,使學生體會、了解老師為何如此修改。接著,老師會引導學生融合自身的情感對這首歌進行全新的修改和再創作。采用這種方式方法,學生不但會對原曲的旋律更熟悉,而且可以形成不同的樂曲旋律風格,激發了學生們的創新思維和對音樂的興趣。這樣的樂曲節奏練習讓學生正確地使用學到的樂曲知識,這些樂曲知識將會在這個過程中真正活化為學生內在的專業知識,學生對樂曲教學的興趣大大提高,教學質量從根本上得以提升。創新意識是社會發展的原動力,確保他們能夠充分地了解歌曲節奏感,提高他們的歌曲旋律創造、改編水平,能夠靈活運用不同的歌曲旋律,通過自己努力進行歌曲創造[6]。同時,生活本質是音樂創作的基礎,而歌曲這個高尚、無形的藝術表現形式,和生命基調之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系,也反映了音樂藝術無處不在。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的音樂課中,由于學生對樂曲節拍的理解還比較片面,所以掌握好音樂課堂教學,并合理使用好在課堂上幾十分鐘的音樂課時,將關于樂曲節拍的一種知識傳授給學生,在課下還可以引導學生到實際生活中去真正地了解樂曲節拍,包括泉水的叮咚響,馬路上的響笛聲,以及自然界中各種動物的呼喚。用心去感受這種聲音,就必然會有一種旋律在震撼我們內心深處,從中獲得節奏為生命提供的樂趣。讓他們從無形中積極、有效地掌握樂曲,進行歌曲節奏練習。在聲樂教學《鱒魚》這一課堂上,教師帶領學生從節奏練習出發,體會歌曲連續四個十六分音符的多處運用,體會作曲家充分運用速度、力度、節奏等表現鱒魚在水中的靈巧形態,潛移默化中學生融入課堂教學中,從而便于老師進行課堂教學,使中學生對上音樂課產生了濃厚興趣。與此同時,音樂老師靈活運用我們周圍的物品,如用筷子在敲擊瓷碗時發出的脆生音,用木棒在敲擊盆底發出像鼓一樣的響聲。將日常生活中到處可以聽到的聲音加入節奏練習中,接地氣地將歌曲節奏練習融入日常生活,使學習者體會到歌曲就在我們身旁。
互聯網環境下,信息科技飛速發展,溝通交流已然進入了高速便捷的時代。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依托先進的網絡傳播技術,增加節奏學習、訓練和展示的空間。一是探索多元的網絡節奏訓練教學,活用“激趣”。從學生感知和興趣出發,運用“抖音”直播、小紅書、公眾號互動等方式進行多樣學習交互。二是建設網絡節奏訓練精品課程,整合優質教育資源,開設指向性課程,如“聲樂節奏訓練”“基本練耳”等課程,為學生音樂素養提供良好的教學資源,打造涵蓋音樂欣賞、聲樂節奏課程、節奏演示展示中心等模塊的網絡共享中心。三是建立節奏訓練興趣社團交流群。互聯網時代,人們日常生活中會運用微信或QQ進行交流,當代中職學生能輕松地運用網絡交流,建立微信群和QQ群,是學生們喜聞樂見的方式。社團由團長負責管理,教師指導,成員之間互動,節奏訓練作品展示,學生從中收獲成果,通過有效資源分享,為學生提供開放式的節奏訓練學習渠道,在校內普及節奏藝術教育,將藝術教育推向廣大師生。同時,讓社團成為學校整個藝術教育中的紐帶,融入學校整個藝術教學過程中,實現線上線下全方位節奏訓練學習展示新模式。
節奏訓練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的有效應用,能夠從根本上解決長時間以來課堂氛圍不理想、教學效果不佳等問題,能夠幫助學生更好地參與到音樂教學中,培養和提升自身的綜合素養。因此,在明確節奏訓練實際價值的基礎上,有必要通過結合實際,學用為本等途徑,更好地發揮出節奏訓練的作用。只有這樣才能夠通過與時俱進的教學模式、全新的教學內容,提升學生的興趣,使其能夠更好地參與到教學中,為在中職學前教育專業音樂教學中音樂教學工作獲得更好成效提供保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