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康






摘 要:車聯網交互,包括按鍵、觸控、語音、眼神、人臉識別、手勢等多模態人車交互,隨著智能網聯的發展,車聯網交互逐步在趨向語音、眼神、手勢,正在發生一場尤為深刻的變革,而新的交互方式,也必將先服務于用戶體驗。本文對車聯網交互方式,做了一些新的探討。
關鍵詞:車聯網 交互 手勢
1 引言
隨著車機互聯網的發展,車內屏幕呈現大、多趨勢,將越來越依賴于電腦屏幕操作,駕駛者在開車過程中因操作屏幕和語音識別準確率低而分心機率逐漸升高,而安全,依然是基本需求。本文,將探討一些新的交互結合方式,確保安全駕駛的同時,提升用戶體驗。
2 交互背景
交互,字面意思,即交流互動,是很多互聯網平臺追求打造的一個功能狀態。通過某個具有交互功能的互聯網平臺,讓用戶在上面不僅可以獲得相關資訊、信息或服務,還能使用戶與用戶之間或用戶與平臺之間相互交流與互動,從而碰撞出更多的創意、思想和需求等。
交互(interactive),在計算機中意思為,參與活動的對象,可以相互交流,雙方面互動。
那么車聯網交互呢?即人,車,互聯網實現交流互動。通過語音、手勢甚至眼神輕松實現與愛車的互動。
本文分別從語音、手勢以及眼神三方面展開車聯網交互方法,語音和手勢著重講述。
3 手機互聯網交互記憶
汽車手勢的研究,離不開移動端的設計標準,汽車手勢的出現,也是源于對車內屏幕的操作。
首先來看看移動端常見交互手勢:
汽車手勢區別于手機APP交互手勢,但是又與之息息相關,有些用戶操作習慣,是已經在認知里存在,因而在車聯網交互時,需要區分又需要緊緊聯系。
4 車聯網交互
4.1 隔空手勢交互
手勢,是指人手、手臂結合產生的動作,在手機這端,交互手勢,展現的淋漓盡致。而手勢,也將作為解決駕駛者分神影響安全這個痛點的解決方案之一。
手勢交互,比較早的應用識別,是在量產車是寶馬7 系,包括七個指令,如手指單點接聽電話、手掌張開向右揮動掛掉電話、兩根手指表示點擊確認、旋轉手指調節音量大小等。但是在當時看起來非常前瞻的功能,卻遭到了許多吐槽,多位業內人士表示,手勢識別實現難點并不在技術,而是在如何做好用戶體驗,但真正給用戶帶來的體驗方面的升級并不大,原因有很多,比如識別模糊,不符合操作習慣的改變等等。首先要解決的是在用戶體驗滿足的情況下,做好交互,這就必須的符合人的動作意識。
(1)接聽電話:
方案一:你只需要比一個接聽電話的動作,就能接聽電話,同理,掛斷電話就比一個反向的手勢;
方案二:做一個向右滑動動作,接聽;向左滑動動作,拒接;點擊動作,掛斷。
(2)音樂調節:
方案一:向左指向,代表上一首;向右指向,代表下一首。
方案二:做一個向左滑動動作,代表上一首;向左滑動動作,代表下一首。
(3)調節音量:
方案一: 大拇指指向左或右,調整音量大小。
方案二:將手指向順時針或者逆時針方向移動,調整音量大小。
(4)功能操作:
將手指向某個按鍵并提問,就能獲取相關的車輛功能。
ok手勢代表確定,交叉縮放代表放大縮小。
(5)車窗操作:
定義一個動作可以解鎖車窗,要打開車窗的話,手向下滑動,滑動的距離代表車窗下搖的距離。
這里設定一個解鎖車窗的手勢動作,是防止誤操作打開,危機到人身安全。同時,也要防止兒童誤操作,在識別手勢的時候,根據手掌大小或身高等來判斷該操作人是否可以執行此操作。
將來,隨著手勢識別技術的提升以及車輛的高度互聯功能,交互空間不再局限于車內,能夠和周圍環境進行交互,如:停車場。車主用手指向周圍停車場,就能獲得相關反饋結果,如:入口、余車位、車位多的位置區域等信息。后期通過連接數字化服務,交互將進一步完善。如:當車主指令好某一個停車場,可輕松獲知停車費及收費情況,且可預約和支付。周圍建筑物:車主用手指向視野范圍內餐廳賓館,并發出所需信息語音指令,就能獲得相關反饋結果,如:餐廳余位、賓館余房、顧客評分和營業時間等信息,借助于車輛的智能互聯、龐大的數據采集和人工智能的精準評估,車機將會是一個有趣的出行伙伴。
4.2 語音交互
處于安全的考慮,觸屏交互,因為需要占用太多視線的轉移,會直接危及到駕駛的安全性,故而不是第一選擇。所以相比情況下,語音交互就成為一個較好的選擇,專注在駕駛視線上同時只需要依靠聽覺即可實現需求。而當下的語音交互,還存在太多弊病,比如,誤識別,識別率低下,涵蓋詞頻少等,如此,語音交互也就需要做出一些創新。
針對容易誤識別,環境聲音,是否可以做一個聲音波紋識別,當開啟的時候,僅允許車主語音命令識別,乘客或者其他指令就無法被車機識別; 針對識別率低下:一般是普通話不標準導致--方言詞庫現正在逐步建立普及,這個問題也是車機詞庫收集不全問題,一方面可以根據各個地方普通話區別做一個對比識別,收進詞庫,另一方面,是否可以收集記錄該車主的使用操作習慣,調用自動預判斷車主的命令,自動對比或者進行識別。由此,誤識別概率將大大減小,提升用戶體驗。
語音連續識別和打斷識別目前仍需要提升技術,從而提高用戶體驗。
4.3 眼神交互
一些平臺提出通過眼神,可以識別疲憊狀態,然后車機主動觸發反饋交互給車主,而無具體實施。那么,這個疲憊程度,可以區分量化,分輕度、中度、重度。
我們可以這樣判定:當開始打哈欠,眼神開始有些疲意,為輕度,此時車機可以主動和車主交流,轉移注意力;眼神開始明顯有些疲意,眼皮張開度縮小,為中度,此時車機可以主動和車主交流,詢問是否打開音樂,并且打開一些比較勁爆有張力的音樂;眼神已經開始渙散,間斷閉眼轉態(一般情況下,這種情況是避免出現的,出現前兩個程度時,就會主動舒緩疲意,但是事情總沒有絕對,有的通過前兩個程度已經恢復,而沒有恢復的情況就比較危險),此時可以主動打開車窗或者天窗,并且直接引導去路邊或者停車區小憩。車速較高的情況下,自動降速到車況允許的車速,有條件的開啟輔助駕駛或者智能駕駛。
另外,為了達到較好的用戶體驗,這就需要語音手勢交互和地圖導航、娛樂做到完美的兼容,為用戶提供貼心的服務體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