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彥玲
(黑龍江省安達市融媒體中心,黑龍江 安達 151400)
隨著生活和工作壓力的增加,人們的生活節奏也在加快,更傾向于以簡單明了的方式獲取信息。微視頻是指時間短、主題鮮明、內容簡潔的視頻短片,能夠有效滿足受眾利用零散時間觀看新聞節目的需求,同時具有交互性、娛樂性等特點,這是微視頻迅速發展成為新聞傳播主流渠道的重要原因。此外,在大眾精神文化需求不斷增加的背景下,不再滿足于簡單地從新聞節目中獲取信息,而是更關注新聞節目的呈現效果。因此,新聞記者可以借融媒體發展趨勢,合理利用微視頻資源,提高自身業務能力,實現進一步發展。
目前,人們的時間變得越來越碎片化,為了適應“快餐式”的生活狀態,信息傳播載體正在向“微”方面發展,如微信、微博等對人們的生活、工作和學習都產生了深遠的影響[1]。為了順應時代的發展,微視頻作為一種新技術應運而生,通常又可以稱為短視頻,主要是指通過手機、DV 等終端錄制的視頻,經過后期處理和制作在基于互聯網技術的新媒體平臺上發布。微視頻在學術界未有明確的定義,一般短至幾秒鐘,長至5 分鐘,具有制作周期短、傳輸速度快、制作成本低等諸多優勢[2]。微視頻內容廣泛,視頻形態多樣,涵蓋小電影、紀錄短片、DV 短片等,采用AVI、FLY 等流媒體格式輸出,經過網絡下載到信息設備或移動終端,便于隨時隨地觀看。微視頻是信息技術迅速發展的產物,迄今為止,以“西瓜視頻”“抖音”“快手”為首的微視頻平臺仍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市場不斷擴大,受眾群體更是龐大。
與傳統的橫版視頻制作相比,微視頻的制作投入更少,在拍攝視頻的過程中可以不需要使用專業拍攝設備,只需要使用智能手機的拍攝功能即可。在拍攝完視頻后,簡單編輯文本和視頻內容就可以完成微視頻的制作,操作極其簡便[3]。另外,微視頻的內容制作具有自由度較高的優點,可以突破時間和空間的限制,隨時隨地利用網絡傳播微視頻。
就微視頻的發展而言,具有較強的創意性和參與性優勢,使普通民眾能夠參與新聞微視頻的制作和傳播,新聞內容也可以更具創造性的方式呈現。此外,微視頻制作應用程序的發展也為更多的用戶提供了技術支持,微視頻形式不斷豐富,滿足了大眾的精神需求,加上微視頻帶有一定的娛樂性,也緩解了人們的生活壓力。
微視頻主要是鼓勵用戶以記錄和分享生活為主要目的,各大主流平臺也為微視頻的閱讀、分享、評論提供了操作端,公眾獲得了更廣闊的交流空間[4]。微視頻發布后,人們可以發表評論,表達自身對視頻內容的看法,充分體現了微視頻的社交屬性。
微視頻拍攝時間短,而且大多數平臺對于作品的長度也有一定的限制。在現代生活節奏不斷加快的影響下,人們的時間碎片化特征也變得更加明顯,傾向于利用零碎的時間進行“快餐式信息瀏覽”,導致視頻內容不斷縮減,在滿足人們需求的同時,也提高了信息的傳播效率。
首先,微視頻主要以短片形式向公眾展示,具有創新性的娛樂形式頗受廣大受眾的青睞。自2007年以來,微視頻處于迅速發展的階段,在各個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例如,商業微視頻可以用于產品推廣,取得了前所未有的發展。目前,我國微視頻產業主要依靠大型門戶網站,既能滿足受眾的消費需求,又能與傳統的節目相互補充,促進了媒體行業的發展。其次,微視頻小屏幕傳輸在審核方面存在一定的問題。一些主流平臺盡其所能開發微視頻,但由于缺乏嚴格的把控,導致了許多不適宜的內容傳播,影響了受眾的價值觀[5]。最后,由于監管制度不夠完善,微視頻內容同質化現象嚴重,侵權問題普遍存在,嚴重影響了微視頻的可持續發展。
微視頻制作成本低、周期短,能有效地彌補傳統新聞節目制作過程繁瑣、播出時間長的不足,而微視頻小屏幕傳輸方式有助于推動傳統新聞節目的創新發展。在融媒體環境中,微視頻最重要的作用之一就是可以為記者提供豐富的新聞素材,促進傳統新聞節目的報道。這主要是由于網絡用戶在傳播新聞信息時,通常會添加自己生活和工作的相關元素,使微視頻更加多樣化,記者只需要依靠這些新聞材料進行視頻剪輯和報道,能夠有效地提高新聞節目的收視率[6]。此外,為了擴大節目覆蓋范圍,許多新聞傳播平臺開發了各種形式的微視頻,如“文本+超鏈接”“文本+短視頻”“文本+圖片”等,很好地促進了記者新聞素材收集能力的提高。
在融媒體時代下,受眾對新聞節目的傳播和呈現形式提出了新的要求,這就需要記者不斷發展業務能力。而微視頻容量小,可以方便地上傳到社交平臺,極大地豐富了新聞的傳播。此外,受眾可以通過收藏、轉發、評論等互動形式,滿足觀看體驗需求。因此,記者必須充分利用微視頻小屏幕傳輸渠道,實現現場錄制和視頻制作,有效優化新聞節目呈現形式。
傳統的新聞節目往往更注重報道的嚴肅性,而微視頻內容相對具有娛樂性,對于想要緩解工作壓力的人來說是不錯的選擇。同時,以大數據為基礎的視頻搜索和推送功能,更能滿足受眾的觀看需求。在微視頻的制作過程中,記者需要從不同角度呈現新聞事件,拉近媒體與受眾之間的距離,進而增強受眾的滿意度[7]。
隨著融媒體時代的到來,媒介融合的趨勢已經成為必然,這也標志著記者工作觀念需要及時轉變。根據分析發現,一些記者不了解微視頻的運營模式,認為微視頻就是縮短新聞呈現時間,將短視頻上傳到平臺即可,這種工作理念較為片面。為了在融媒體環境中做好微視頻小屏幕傳輸,記者需要樹立全新的工作理念。首先,要樹立微視頻思維。基于大數據和云計算技術的發展,記者應該以新的視角審視新聞工作,樹立先進的工作理念。其次,要建立用戶思維,即服務態度的轉變,只有從用戶的角度出發,從多角度制作新聞微視頻產品,才能在融媒體時代得到用戶的關注[8]。最后,樹立服務思想,在保證新聞內容真實、客觀的前提下,做好微視頻新聞服務工作,加強受眾的瀏覽體驗。
在融媒體形勢下,記者要提升業務能力,就必須積極創新新聞節目的內容。特別是在微視頻占據傳媒產業主流市場的背景下,傳統媒體的發展受到了嚴重的影響。針對這種情況,記者需要增強自身的創新意識,通過不斷的學習和探索,找到創新節目內容的方法。其次,傳統媒體行業也需要大力培養微視頻運營的專業記者,不斷提升其綜合素質和專業技能,使其能夠充分認識新聞微視頻內容的價值,同時通過不斷包裝新聞節目,促進新聞傳播效率的有效提升。
就新聞微視頻的傳播時效而言,傳播渠道的選擇將直接影響新聞傳播效果。在這種形勢下,新聞微視頻傳播需要與其他新媒體平臺合作,建立多元化的新聞傳播渠道,真正擴大新聞微視頻的影響力和覆蓋面。在科技推動各種社交平臺不斷發展的背景下,新聞微視頻可以有效地整合微信、微博等渠道,建立立體化的新聞傳播渠道[9]。例如,在2018年的兩會期間,人民網、騰訊共同推出了人民視頻客戶端,并通過與黨媒合作,發布了大量與兩會相關的新聞微視頻,各大移動平臺相互轉載,取得了良好的傳播效果。因此,記者需要靈活轉換新聞傳播渠道,為微視頻新聞的傳播提供便捷條件。在融媒體環境下,記者應根據受眾的閱讀習慣,合理地在微視頻中嵌入新聞文本、圖像,有效豐富新聞內容。此外,許多突發新聞需要在最短的時間內進行采集、處理、發布等,以提高微視頻傳播的時效性。
在傳統的新聞敘事模式中,鋪墊往往較長,敘事節奏較慢,而新聞微視頻在新聞時長上有一定的要求,以往的新聞敘事模式已經不再適用。為了獲得更好的新聞傳播效果,記者可以嘗試從小角度入手,讓大眾與新聞人物產生情感共鳴。在新聞微視頻制作過程中,記者需求注重從日常生活瑣事向人們介紹新聞事件,這是一個貼近現實生活的敘事角度,能讓受眾快速融入新聞事件的場景,有效地吸引受眾的注意力[10]。
在應用微視頻傳播新聞的過程中,不僅需要在短時間內把新聞事件弄清楚,而且還需要活用新聞素材,逐步探索建立獨特的品牌效應。然而,從目前的情況來看,由于缺乏相關專業人員,導致新聞微視頻的制作形式變得比較單一,主要是通過手機進行錄制,并伴有相應的文字敘述和畫外音。應當指出的是,由于視頻的每一幀都處于變化狀態,如果單純利用語言敘述還原新聞,受眾無法簡單地依靠視頻材料來理解新聞事件的真相,這也是目前新聞微視頻的常見問題之一。在今后的新聞微視頻傳播過程中,記者應多角度審視新聞素材,同時對各種新聞微視頻內容進行分類,不斷提升新聞素材應用能力。
為了促進新聞節目傳播效果的有效提升,記者還應積極建立微視頻互動平臺。由于受眾參與新聞節目制作與傳播的意識越來越強,傳統的單方面傳播方式無法給觀眾帶來良好的體驗,因此,記者需要積極與受眾互動,以充分調動受眾的觀看積極性。記者可以在微視頻互動平臺上添加留言板,幫助媒體更好地收集觀眾的建議,從而不斷優化和改進新聞微視頻發展模式。同時,記者可以利用移動終端應用程序進行實時報道,通過視頻、網絡電話與觀眾現場互動,鼓勵觀眾積極參與。UGC 是一種生成原始用戶信息內容的方式,而移動互聯網獨特的開放性特征成為微視頻發展的重要途徑。對于一些重大突發新聞事件,記者一旦無法立即趕到現場,就應充分利用社交功能,通過群眾微視頻視角收集新聞素材,通過后期剪輯制作新聞節目。此外,提高用戶黏性,充分擴展微視頻的瀏覽價值,強化雙核驅動力,有效提高受眾的滿意度。對此,記者應通過大數據、云計算等分析不同用戶對新聞類型的傾向,從而實現智能算法的微視頻推送,開展定制化新聞服務,在提升平臺服務質量的同時,也促進了新聞官方賬號流量的增加。
隨著微視頻平臺的迅猛發展,群眾成為新聞的制造者和傳播者,自媒體對傳統媒體提出了挑戰,促進了新聞傳播渠道的多元化。傳統新聞媒體向融媒體的轉型,需要融入諸多的科技成果,對當代新聞記者的職業素養和業務技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在微視頻小屏幕傳輸過程中,新聞記者要想勝任工作,就必須立足于工作要求樹立終身學習目標,努力更新現有的知識儲備,學習微視頻制作技能。具體而言,一是要學習和掌握微視頻理論知識,始終把提高微視頻意識作為業務能力發展的主要內容,依靠更高的思想意識,輸出符合大眾需求的內容[11]。二是學習和掌握微視頻技術,包括微信視頻號、抖音媒體應用程序、H5 等操作。三是改善知識結構,新聞記者應了解各個領域的學科知識,以豐富微視頻內容。
在生活節奏加快的影響下,人們很難有足夠的時間觀看新聞節目,視頻平臺推出的倍速播放也顯示了人們對生活節奏的要求。在傳統的新聞事件敘事過程中,由于敘事時間相對較長,人們無法在最短的時間內了解整個新聞事件。而新聞微視頻可以向受眾直接呈現新聞事件的核心內容,不僅滿足了受眾獲取信息的需求,而且使受眾充分利用零散的時間。因此,新聞記者應注重對新聞事件的連續報道,確保受眾利用微視頻充分了解整個新聞事件的發展,充分發揮微視頻的功能。
近年來,微視頻領域的熱門話題無疑是當今社會的頭條新聞,也是各大媒體著力打造的頭條工程。每個平臺都在微視頻方面投入了較大的人力和物力資源,以提高新聞傳播的競爭力,吸引更多的大眾關注。就像我國中央廣播電視臺不斷加強自身建設,積極順應時代發展潮流,利用《新聞聯播》創建微視頻頭條工程,極大地促進了自身發展。因此,新聞記者應善于把握最新的新聞動態,同時借鑒先進的理念,以獨特新穎的微視頻打造新聞品牌。
綜上所述,微視頻是一種新型的信息傳輸方式,具有時間短、制造簡單、傳輸速度快、參與性強等特點,不僅豐富了群眾的日常生活,而且在許多領域得到了廣泛的應用和推廣。微視頻是一種具有發展潛力的新型信息傳播模式,為媒體記者提供了內容豐富的新聞素材。作為新聞記者,需要正確認識微視頻的作用,并結合新聞工作現狀,勇于探索和創新,不斷自高自身業務能力,從而促進新聞產業的發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