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科
【摘 ?要】在新時期的課程改革機制下,完善教學流程、創新教學模式已成為必然趨勢,要求教師立足學科本質,結合學生發展需求制定更為全面的教學計劃,以便滿足學生的日常學習需求,推動其全面發展。在此過程中,前置性作業是整個教學流程中最為關鍵的環節,是構建高效課堂的重要舉措。本文結合甘肅地區的教育情況,以統編版小學數學課本為例,分析了設計和應用前置性作業的具體思路,僅供參考。
【關鍵詞】前置性作業;小學數學;設計與實踐
新時期的小學數學教師要基于學生的實際,聯系每次的教學內容設計前置性作業,以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幫助他們打好后續學習的基礎,然后據此引導學生展開深入的探究和實踐,以便提升其感知力、創造力,幫助其整合和梳理知識,從而實現培養他們數學思維和學習能力的目標,不斷增強其學科素養。
一、前置性作業概述
前置性作業是一種引導學生預習新課的手段,主要是指教師在講解具體的章節知識之前,根據學生已有的知識和經驗,聯系其認知水平所設計的作業,且作業數量和難度需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學生則要根據具體的作業內容展開詳細探究,預先學習新的知識,并進行總結和梳理。
在小學階段設計數學前置性作業,主要是為了讓學生提前學習和探究與新課知識有關的內容,這樣一方面能使其準確把握新課的要點,了解自己將要學習的關鍵內容,另一方面能夠激活學生的思維,使他們在探索過程中解決一部分問題,同時總結尚不理解、具有難度的知識,然后將其作為之后的聽課依據。此外,教師要踐行“以學定教”理念,根據學生的作業完成情況分析其在實際學習中存在的問題,同時確定其最近發展區,再借助多樣化的教學活動對學生加以引導,幫助其解決重難點,并針對性培養其各種能力,不斷強化其綜合素養。
二、目前開展前置性作業存在的問題概述
(一)內容設計過于單一
有的教師布置的前置性作業局限性比較大,內容過于單一。此外,有的教師前置性作業的設計缺乏趣味性和開放性,學生的興趣不高,很難調動他們的積極性。究其因,一是教師雖然有設計前置性作業的意識,但是對前置性作業的重視程度不夠,加上教師的工作內容較多,精力不足,因此花費在前置性作業設計上的時間不多。二是教師的專業水平還需要提高,他們還需要不斷地研討教學內容,布置更多豐富且有創新思想的前置性作業。
(二)難易把握不科學
有的教師只注重優等生的體驗,給學生布置的前置性作業內容過多、過難,沒有充分考慮到程度較弱學生的接受能力,從而難以達到想要的效果;有的教師設計的難度又過小,對學生思維的啟發影響較小,效果同樣不好。
(三)教師不重視對學生的指導
數學學習更注重培養學生的數學思維,但是有的教師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過于放手,一味地讓學生自主地進行學習、探索,不重視對他們進行思維訓練或者方法指導,在學生遇到問題一籌莫展時教師往往沒有及時地伸出援手,所以效果并不突出。
(四)教師不重視學生的作業完成效果
從布置作業到上課中間間隔的時間過短,加上教師還有其他任務,因此很多教師只是布置了前置性作業,但不及時檢查或者給學生以反饋,學生的前置性作業多是自批,造成學生完成作業時過于敷衍,教師也無法了解到學生在完成前置性作業時遇到的疑惑或者困難是什么,也就不能及時地調整課堂設計。
(五)課堂銜接不足
學生利用前置性作業對將要學習的內容進行探究,然后帶著思考或者問題進入課堂,這對教師開展有效的教學至關重要,但有的教師的作業設計與課堂教學相分離,兩者不銜接,前置性作業更在于“作業”二字,往往流于形式;教師在課堂上為了趕教學進程和教學任務,沒有給學生充足的時間交流,前置性作業和課堂成為兩張皮,其效果也不盡如人意。
(六)把前置性作業等同于預習
前置性作業和預習一樣,兩者都需要“先學”,因此很多人會把前置性作業等同于預習,其實兩者是有區別的。
從學習的內容上來看,預習一般是指在教師上課前學生自己學習課本上將要講的內容,學習的內容以下節課教師要講的課本內容為主。前置性作業要學習的內容不拘泥于課本,它是教師根據教學目標、學情及學生的生活經驗等,精心設計的一些具有嘗試性、指導性的內容,并讓學生對此進行自主學習。
從學習的性質上來看,預習更多的是為教師的教學服務,前置性作業則主要為學生的學習服務,它更注重的是培養學生的能力。
從反饋的效果上來看,預習一般更多的是教師的口頭布置,至于學生到底預習了沒有或者他們的預習效果怎么樣,教師沒有明確的反饋標準,教師一般也沒有對學生的預習效果進行檢驗,所以很多學生要么敷衍應付,要么根本沒有預習。前置性作業可以通過互評、自評或者小組評價等方式進行監督和交流,讓學生完成作業,提高他們的學習效果。
三、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原則
(一)體現層次性
前置性作業雖然是一種導學作業,但由于學生的數學水平本就存在差異,所以要遵循分層原則,考慮不同學生的數學學習能力,為他們設計數量合適、難度適中的作業。這樣,學困生不需要接觸大量較難的任務,可以專注于學習基礎知識,并完成各種練習任務,中等生和學優生也不必為了照顧學困生而去完成毫無挑戰的任務,這樣能夠保證前置性作業落實到位,不斷提升全體學生的課前學習成效。
(二)突出導向性
數學教師所設計的前置性作業實際上是為后續教學工作鋪路的,所以要具有鮮明的導向性,即應當符合教材內容,且能夠引導學生進行循序漸進的探究,使之理清要點,據此進行針對性學習。由此,學生才能通過作業確定將要學習的內容,并在完成作業的過程中及時思考和探究,確定新知識的框架,再據此進行深度學習。
(三)融合獨立作業與小組作業
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教師也要堅持獨立作業與小組作業相結合的原則,即讓學生有獨立思考和探究的機會,以鍛煉其思維和能力,也要有小組合作的學習過程,便于學生交換思路,在互相啟發下收獲更加豐富的知識,同時積累學習經驗,從而更好的提高學生的學習質量,促進教學工作順利開展。
(四)保證趣味性
興趣是一種內在的情感動機,當學生具備興趣時,其才能更加主動地參與到學習和探究活動中。因此,數學教師所設計的前置性作業還應具備趣味性的特點,以便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使他們以最佳的狀態完成作業,同時能夠放松心情,進行深入思考,從中挖掘豐富的信息,以此提高作業完成效果。
(五)展示開放性
數學作業應具備啟迪學生思維的作用,因而教師在布置前置性作業時,要落實開放性原則,以多樣化的任務引導學生從不同維度、不同角度解決問題,從而增強其求異思維,并不斷強化學生的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以提升前置性作業的實效性,推動學生數學素養的穩定發展。
四、小學數學前置性作業的設計和應用策略
(一)以調研型作業引導學生做好課前準備
指導學生學習“折線統計圖”之前,教師可先設計一個調研類作業,要求學生在課下搜集本地兩周之內的氣溫和降水情況,或者是調查家中近半年來的水費、電費支出數據,然后利用統計表將相關數據展示出來,再借助學習過的知識繪制條形統計圖、計算平均數等。到正式上課時,教師可以讓學生根據已搜集的數據和繪制的圖形進行分析,說一說從中獲得了哪些信息,再適時引出新課。由此,學生會更加主動地探究新知識,也能夠利用前置性作業成果進行操作和分析,有助于提升其學習效率。
(二)以操作類作業輔助學生探索新知
相比于書面作業,小學生往往更喜歡動手操作的作業,因而教師可以根據需求布置各種動手操作任務,以便化抽象為直觀,不斷激活學生的思維,同時輔助其更加順利地探索新知。例如,講解“克和千克”之前,可以設計如下作業:在家長的幫助下測量自己的體重以及數學課本的重量;根據操作結果分析“克和千克”的關系,學會讀數;自主測量生活中其他物品的重量,如鉛筆、書包、洗衣液、小板凳等。此時,學生會利用家中的電子秤開展稱重活動,通過反復操作記錄各種物品的重量,也會結合家長的指導嘗試轉化“克和千克”,初步掌握新課的要點,然后進行思考,提出更多具有深度的問題,并記錄下來作為課堂探究的重點。由此,學生能夠在完成前置性作業的過程中獲得更多啟發,同時形成重量意識,然后在課上開展更為深入的探究,這樣有利于提升其自主學習能力和課堂學習效果。
(三)以生活化作業展現數學課程的價值
結合小學生的認知特點,數學教師還可以設計生活化的前置性作業,以便將數學與學生的實際生活聯系起來,并引導他們使用數學知識解決生活問題,或是從生活素材中挖掘數學知識,從而強化其數學意識。
(四)以綜合類作業鍛煉學生數學思維
在設計前置性作業時,教師也可以融入綜合理念,即聯系舊知、新知的內容擬寫任務,讓學生在探索中發展自身的思維能力,同時能夠串聯所有信息,建構完善的知識體系。例如,教師可根據“多邊形的面積”來設計綜合作業,即出示與正方形、長方形有關的練習題,輔助學生回顧舊知,強化其計算水平,并設計操作題引導學生探究平行四邊形與長方形、三角形與平行四邊形之間的關系,使之學會割補法、旋轉法,然后擬寫相關問題,使學生在計算的過程中將長方形面積公式轉化為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并根據平行四邊形面積公式推導三角形面積公式。在這一過程中,學生會循序漸進地掌握數學知識的本質,也會發現各圖形之間的聯系,通過轉化、探究等方式進行綜合應用,有利于切實提高其課下學習成效。
五、結束語
總之,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和布置前置性作業,能使學生明確要點、確定學習目標,同時可以鍛煉其自主學習能力,使他們在實踐中完善個人的學習思路、積累豐富的學習經驗。因此,教師要精心安排前置性作業,并以“雙減”政策為前提,保證作業的數量和質量,為學生提供更多自主探索的機會,改善其學習態度、培養他們良好的問題解決能力和創新能力,從而提升數學教學效率。
【參考文獻】
[1]張華強.對前置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設計與應用的思考[J].當代家庭教育,2021(21):129-130.
[2]李星.前置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應用實踐研究[J].數學教學通訊,2021(10):63-64.
[3]李穎.視角創新,前置設計——“學本課堂”視角下小學數學教學前置性作業布置的策略[J].數學大世界(下旬),2020(01):49.
[4]王英芳.前置性作業在小學數學教學中的實踐探索[J].理科愛好者(教育教學),2019(03):22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