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立輝
【摘? 要】生活化教學是契合生本教育理念,符合學生的自主求知和探究需求,有利于培養(yǎng)學科核心素養(yǎng)的一種重要教學理念,非常適合生物等一些知識抽象性及繁雜性特性比較強的課程知識的教學。本文以高中生物課程為例,對生活化教學的理論及實踐策略進行重點探討,以期助力高中生核心素養(yǎng)順利養(yǎng)成。
【關鍵詞】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教學策略
一、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理論
陶行知先生一生致力于推進我國教育的現(xiàn)代化進程,其結合自身的教學實踐經驗及我國的教育國情,提出了許多對我國教育事業(yè)發(fā)展產生深遠影響的教育理念。其中生活教育理論則是陶行知教育體系構成中一個最具特色的教育理論,主要是強調教育知識源于現(xiàn)實生活,教育必須緊密聯(lián)系現(xiàn)實生活。高中生物本身是一門研究生命活動現(xiàn)象與規(guī)律的自然學科,其中的教學內容同學生所處的現(xiàn)實生活之間具有緊密的聯(lián)系,只有緊密聯(lián)系高中生物教材內容和現(xiàn)實生活方可確保課程教學活動有序開展。從這個角度來講,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理論主要是為高中生構建一個緊密聯(lián)系生物學科知識和現(xiàn)實生活的橋梁,使學生在現(xiàn)實生活中“學”和“用”生物知識,以此深化學生對生物課程理論知識的認識,提高學生綜合應用生物知識求解生活問題的能力,培養(yǎng)他們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
二、生活化教學理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的應用意義
在以往的高中生物課程教學中,教師主要采取知識講授式的教學方式開展授課,學生整體處于被動的聽課狀態(tài),平時學習也較多地采取死記硬背的方式,使得高中生的生物知識學習興趣普遍比較缺乏,學習效果大大折扣,尤其是不利于培養(yǎng)學生的主動學習意識。而在高中生物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論,則可以起到如下幾個方面的教學作用:一是可以激發(fā)學生主動學習生物知識的興趣。在課程教學中融入貼近高中生生活實際情況的教學素材,可以更好地吸引他們的注意力,調動他們主動求知的積極性。二是可以促進高中生自主學習能力的發(fā)展。靈活應用生活化的教學理論,可以從調動學生學習熱情的角度出發(fā),創(chuàng)設恰當的生活化教學情境,以此更好地鍛煉他們的自主求知及探究能力。三是可以降低學習難度,提高學生的學習有效性。特別是針對那些抽象、繁雜的生物知識或問題,借助生活化教學理論則可以增強相關知識的直觀性和生動性,這樣更有助于降低學生理解這些知識的難度。
三、生活化教學理論在高中生物教學中應用的實踐策略
(一)用生活資源,做好新課導入
到了高中階段,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生活經驗,見過很多和生活相關的現(xiàn)象,作為一門與生活緊密相連的學科,生物和學生的現(xiàn)實生活間有著千絲萬縷的聯(lián)系,教師要認真研讀教材分析教材,找到生物知識和生活之間相貼合的知識點,并展現(xiàn)給學生,從而提高學生的學習熱情,讓學生體會到生物學習與自己日常生活之間的聯(lián)系,啟發(fā)學生思考,帶動學生觀察,讓學生逐步形成良好的生物核心素養(yǎng)。除了挖掘教材,結合學生的日常生活,教師也可以利用生活中的實物進行課堂導入。學生在日常的生活體驗中會接觸很多生物學知識,這些經驗體會也關系到生物學科課堂講授的成效。故而高中生物教師在開展教學的過程中,可以積極搜索教材中提到的實物,有些物體是學生在日常生活中經常能夠接觸到的,故而在這些實物的輔助之下,高中生可以更順暢地進入課程學習。同時,這些生活體驗的積累也能降低學習難度,對高中生主動探究有很好的促進作用。
比如,學習“細胞中的無機物”的時候,教師可以結合學生比較常見的“脈動飲料”瓶,讓學生分析:配料表中都含有哪些物質?在口渴時候喝“脈動飲料”不僅能夠實現(xiàn)水分的補充,還會攝入一些配料的成分,那么這些無機鹽在人體細胞中又有著什么樣的作用?學生在自己觀察飲料的過程中,能夠了解到飲料里的化學成分,從而提高學習熱情,在問題的引導下,提高自身的求知欲望。做好課堂導入工作,可以讓學生以更好的狀態(tài)進行學習。
(二)構建生活化教學情境,有效引導主動探究
生物課程同學生的生活體驗有非常密切的聯(lián)系,故而一些生活中的生物現(xiàn)象出現(xiàn)在學生面前時學生會有一些下意識的認可心理,所以不會對其進行更多的思考。新課改更強調學生能夠運用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因此教師要引導學生用科學的眼光看待生活中的現(xiàn)象,學會利用生物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教師可以通過創(chuàng)設與學生日常生活相貼合的真實情景來進行教學,比如學生日常生活中經常會看到的一些現(xiàn)象,或者是社會中的真實事件等,結合這些事情創(chuàng)設出生活情境,進行探究式的教學。創(chuàng)設真實的生活情境,需要教師從學生的日常生活出發(fā),讓學生能夠身臨其境般地進行學習,在教師的引導下觀察生活現(xiàn)象,思考、分析、解決問題,在這個過程中學生能夠提高學習的熱情,形成科學的意識,自覺地用科學的眼光去看待生活中的現(xiàn)象,從而養(yǎng)成科學思維模式。此外,學生也能在探究的過程中形成良好的探究思路,掌握探究的方法。
(三)挖掘生活化教學資源,拓展生物課堂內容
在高中生物教學中,僅靠教材中的內容是不夠的,教師必須拓展授課內容,這也是有效教學的基礎。生物學科本身是研究生命特征及規(guī)律方面的學科,同現(xiàn)實生活之間有緊密的聯(lián)系。但僅依照現(xiàn)有的生物教材內容開展授課,容易使高中生感覺非常枯燥、乏味,不利于學習效果的提升。而在教學實踐中滲透生活化教學理論,大力挖掘一些生活化的教學資源,則可以借助這些補充的知識來完善高中生物課程體系,這對提高的生物學習效果有積極的意義。但是從現(xiàn)實生活中挖掘生活化教學資源期間,教師必須緊密聯(lián)系高中生生物課程的教學目標與內容,同時綜合考慮高中生的生物學習需求、學習規(guī)律及學習喜好等,選擇適宜的生活化教學資源。
例如,在為學生提供生活化教學資源期間,教師可以聯(lián)系學生的生活實踐來靈活地挖掘實物資源、新聞資源、史料資源等眾多類型的生活化教學資源,保證可以滿足高中生主動學習的需求。以新聞資源為例,當下互聯(lián)網上的新聞信息更新頻率比較快,高中生獲取新聞信息的方式也更加便捷,并且許多學生十分關注新聞熱點事件。此時,教師可以結合高中生的這一特征來靈活地挖掘一些關于生物學科知識的新聞事件等,使學生對生物學習產生強烈的求知欲,深化他們對這些知識的理解。比如,學習“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時,為了深化學生對“酶”的理解及認識,教師可以選擇當下社會中廣泛熱議的“酵素”一詞為切入點,并為學生搜集現(xiàn)實生活中有關的新聞報道事件。然后在課堂上可以將它們展示給學生,引導學生思考“套用‘酵素’一詞的科學性”這一問題,借助這些生活化教學內容的補充,可以更好地激發(fā)學生學習相關課程知識的興趣,也可以更好地強化他們的責任意識。為了使學生對“酶”的本質等知識形成深刻的認知,教師也可以有效利用網絡搜集一些有關“酶”的史料資源、“酶”在現(xiàn)實生活中的應用資料等,借助這些生活化的教學內容,有利于提高學生的學習效果。
(四)創(chuàng)新生活化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求知興趣
生活化教學活動的開展是生活化教學理論融入生物教學的重頭戲,在這個過程中不能單獨采取知識講授的方式,否則無法真正體現(xiàn)生活化教學的本質及意義,更無法發(fā)揮其在提高生物教學質量方面的作用。這就需要教師在教學實踐中滲透生活化教育理論期間從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出發(fā),靈活運用情境創(chuàng)設法、設問法、多媒體教學法等多樣化的教學手段,為學生創(chuàng)設一個生活化的教學情境,使學生可以在充滿生活氣息的課堂氛圍下高效地開展學習活動,這樣更有利于提升學生的生物學習效果。但是在創(chuàng)設生活化情境的過程中,教師必須選擇高中生比較熟悉的情形,以生活情境來驅動學生主動學習,助力他們有效探索。
例如,學習“細胞的衰老與死亡”時,教師可以在導入這部分教學知識期間借助多媒體設備展示一張現(xiàn)實生活中老人的照片,之后通過以下方式為學生生動地描述這張照片:這張照片中展示了一個老年人,其已經有了一些衰老的特征及表現(xiàn),那么你們能夠發(fā)現(xiàn)哪些老年人的外貌特征呢?在這一多媒體情境和問題情境相結合的方式下,由于整個問題同學生的生活聯(lián)系比較緊密,所以更容易激發(fā)他們自主學習的興趣,這樣可以有效活躍課堂氛圍。同時,在所創(chuàng)設的生活情境的激勵下,可以使高中生有效遷移自己以往積累的生活經驗和生物知識,對相應的問題進行分析和解答。然后教師可以趁機導入本節(jié)生物課的教學內容,引出“細胞衰老”部分的教學新知,這樣就可以為后續(xù)的教學夯實基礎。在此基礎上,教師可以為學生設計一些有利于學生深入思考和探究的生活化探究問題,教師可以借助這些探究任務組織學生開展小組合作學習和探討,以此幫助他們在彼此相互溝通及交流的過程中切實體會到生物學習的樂趣,同時有效鍛煉他們的自主學習能力,深化他們對這些生物知識的理解。
(五)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促使內化所學知識
實踐是深化學生對所學生物學科理論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驗能力、動手操作能力等綜合能力中必不可少的一個環(huán)節(jié)。生活化教學理論在生物教學中融入的根本目標是使學生深入理解及所學生物學科知識的同時,利用所學的生物學科知識來解釋生活中的一些現(xiàn)象,或者解決生活中遇到的實際問題,有效鍛煉學生的生物知識應用能力。因此,為了進一步促使高中生內化所學的生物知識,教師要注意在應用生活化教學理論期間聯(lián)系教學內容,針對性地設計一些趣味性較強的實踐活動,以此滿足學生親身體驗、感受、應用生物知識的學習需求。
例如,學完“光與光合作用”后,教師可以在高中生理解及掌握光合作用的本質及機理的基礎上,指導他們自主利用現(xiàn)實生活中可以找到的各種用具等,自主設計驗證“光合作用”的實驗,這種實踐活動可以有效深化學生對光合作用部分知識的理解,提高他們的實驗探究能力。又如,學完“降低化學反應活化能的酶”后,教師可以為學生布置課下自主調查生活中常見酶的種類及應用的任務,以此豐富他們關于酶的活性和催化作用等方面的知識,這樣就可以借助實踐活動拓展學生的知識面,深化他們對所學生物知識的理解,同時有效提高他們的生物知識應用能力。
總之,在高中生物有效課堂的創(chuàng)建中融合實現(xiàn)生活化思想,能夠凸顯學生的主體地位,這也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理論。在高中生物課堂教學中融入生活化教學理論期間,教師可以從挖掘生活化教學資源,豐富生物教學內容出發(fā),平時注重創(chuàng)新生活化的教學方法,激發(fā)學生的求知興趣,同時要注意定期開展生活化實踐活動,使學生可以內化所學的生物知識,有效提升高中生的生物學習效果。
【參考文獻】
[1]劉界斌.高中生物學生活化教學的實踐思考[J].教師,2021,31(02):29-30.
[2]錢學進.新課改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淺論[J].求知導刊,2021,11(13):34-35.
[3]馬鴻燕.新課改背景下高中生物生活化教學策略探微[J].成才之路,2021,23(18):118-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