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祿
[摘 要] 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的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是一種具有自主研究性的閱讀教學新方式。其主要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和語文學科核心素養,促使學生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該閱讀方式強調對閱讀內容的理解和梳理,講解過程的可視化,注重培養學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在自主閱讀過程中,教師應主動讓位,學生主動借位,使學生成為既學又講的“講學型”學生。
[關鍵詞] 自主閱讀;理論依據;語文教學
高中語文自主閱讀教學方法的提出為時已久,但是針對如何讓學生真正成為自主閱讀的主角的可操作性研究并不多。如果能在一定程度上把高中生培養成具有教師般閱讀能力和講解能力的人,那么除了要求學生對閱讀內容有自主體驗和個性理解,還應具備自主梳理、協助講解的能力。因此,教師在自主閱讀教學過程中,培養“講學型”學生是一種可選擇的有效途徑。
《普通高中語文課程標準(2017版)》中提出,要重視培養學生廣泛的閱讀興趣,擴大閱讀面,增加閱讀量,提高閱讀品位,提倡少做題,多讀書,好讀書,讀好書,讀整本的書。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方法的提出,主要目的是提高高中生的自主閱讀能力,培養他們的語文學科核心素養,喚醒他們汲取閱讀營養的內在需要,促使他們養成終身閱讀的習慣。在教師教學和學生求學過程中,教師應主動將學生定位為“講學型”角色。自主研究性閱讀是新課標理念下的產物,要求“以學生活動為中心”進行閱讀教學。通過師生合作研讀和學生自讀自探的方式,推動自主閱讀教學的自主化發展。
一、內涵定位
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是指在教師指導下,學生通過自主閱讀和獨立思考的方式進行有效閱讀,并且將學生培養成具備一定的文本分析、解讀和鑒賞能力及如同教師般講解、傳授知識的能力的人。
“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研究以“學生發展”為本,以“終身閱讀”為理念,實現“講與學”合一?!皩W”是指學生在教師指導下,逐漸學會自主閱讀;“講”是指學生在先進的教學理念支撐下,有策略有程序地自主閱讀和講課。教師通過對自主閱讀教學方法的探索,構建有實效性的自主閱讀課堂教學策略,讓“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成為一種全新的素質教育實踐活動。
二、理論依據
(一)主體性閱讀
主體性閱讀理論從閱讀現狀出發,提出施教者要對受教者進行調查、引導和啟發,營造和諧、民主的教育環境,以培養受教者自主讀解、自主領悟和自主探究的能力。主體性閱讀的對象是受教者,所以教師需要充分挖掘受教者的潛能,通過自主讀解、自主領悟和自主探究的方式讓受教者形成內在的知識框架、方法框架和智力框架。由此可見,閱讀要通過有效的教學途徑才能更好地體現受教者的主體性。
主體性閱讀要求堅持施受雙方關系和諧民主,受教者能夠切實體會施教者的信任,從而喚醒、激發受教者的閱讀意愿和活力。這也要求施教者在教育過程中,充分重視受教者在知識面前的平等權,杜絕非公平現象的出現。平等權是發揮受教者主體性作用的關鍵因素,也是創造閱讀教學環境的必要因素??傃灾?,就是要把受教者的人格和權利置于均衡的天平上,突出受教者的主體性地位。
(二)人本主義閱讀
人本主義起始于 20 世紀 60 年代,代表者有馬斯洛、羅杰斯等。人本主義者認為教育不僅要注重知識框架作用,還要充分重視人的情感、態度、價值等多維度的應然作用。人本主義完全看重情感、態度、價值等維度,其思想在閱讀教學中的直觀呈現就是以“個體為原點”的自主悟讀。因為受教者的情感、態度、價值觀在人本主義閱讀主張和自主性閱讀教學主張中,都需要特別關注,所以施教者通常需要用這些要素去了解受教者的內在需求。
(三)建構主義閱讀
建構主義理論源自兒童發展理論,最早見于瑞士心理學家皮亞杰。建構主義理論特別重視受教者這一主要閱讀對象,因為受教者求知的欲望主要來自內在。這一理論要求把受教者當成有情感、有需求的渴望者,所以要喚醒、激發出受教者的好奇心。建構主義主張施教者在教學過程中提供較多的生成性和靈活性內容,從指引、導引和激發的層面尊重受教者,挖掘和調動其個性化興趣、求知自覺和元認知能力,建構其求知警覺、求知反省和求知創建的多維能力。自主閱讀教學就是要立足于受教者的現實狀況,樹立任務驅動型目標,形成有具體任務情境的施受關系,在具體可感的閱讀情境中提升素養。因此,建構主義需要營造與自主閱讀一致的情境氛圍,這種情境氛圍需要具有多變性、多面性和不可預知性等特點,能讓受教者真正地置身其中并逐步提升其能力和素養。
三、實踐意義
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旨在中學語文核心素養視域下,構建中學語文自主閱讀型教學模式,真正實現“以學生為主體”的角色翻轉,以講促學。針對“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筆者總結了以下幾點優勢。
(一)引領語文學科實施素質教育,走出一條新路
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以素質教育思想為指導,以學生學會自主閱讀和自我閱讀為目標,是教師通過有效控制自主閱讀課堂的方式,引導和促使學生主動閱讀、有效學習的教學模式。此外,自主閱讀教學解決了如何使語文閱讀的“教與學”始終走在素質教育軌道上這一重要問題,并且富有成效地搭建了包括自主閱讀學習常規、自主閱讀學習組織、自主閱讀課堂教學、自主閱讀讀寫教學和自主閱讀教學評價在內的實踐模式,建立起一整套以民主、平等、寬容、有激勵作用、可互動為特色的閱讀教學體系,使學生的語文自主閱讀潛能逐步被挖掘,也使他們的讀寫水平顯著提高。
(二)全方位提升學生的語文學習能力
“學會閱讀”已成為學生語文自主閱讀的基本理念。在自主閱讀教學模式的各個環節,教師要積極引導學生樹立先進的自主閱讀觀念,通過“師查閱讀—互查閱讀—自查閱讀”的引導環節,將常規的學習模式轉化為學生內在的需求,激勵學生樹立“自己是課堂閱讀的主人”的課堂閱讀學習觀,實現“把閱讀課堂還給學生”的目標。讓學生既有宏觀閱讀目標,又有階段性閱讀目標,而且能經常性地進行自我總結,自我矯正。
(三)促進學生閱讀能力的發展,增強學生自信心
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模式可改變過去學生死記硬背、應付考試的狀態,讓學生在閱讀活動中接觸社會,親近語文。這一模式能潛移默化地提高學生的寫作、表演和合作閱讀能力,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語言表達能力和應變能力等。
(四)有助于提高教師的科研能力,促進教師專業化發展
高中“講學型”學生自主閱讀教學模式,首先對教師提出了更高要求。教師要轉變傳統的閱讀教學觀念,要以提高學生的語文核心素養為目標,進行大量、全面、深刻的閱讀,要不斷提高自身的教學教研水平。同時,教師還要在教學方案的設計中,貫徹發展性閱讀教學模式,幫助學生養成關注社會、關注人類、關注世界、關心時政新聞、國家大事與國際動態的自主學習習慣,提升學生的觀察分析能力,增強其學以致用、獨立思考的能力,實現語文自主閱讀教學的目標。
參考文獻
[1]周衛勇.走向發展性課程評價:談新課程的評價改革[M].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2002.
[2]葉瀾.教師角色與教師發展新探[M].北京:教育科學出版社,2001.
[3]張必隱.閱讀心理學[M].北京:北京師范大學出版社,1992.